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监测温度冰敷袋在四肢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四肢损伤需要冰敷的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冰敷为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智能型冰敷袋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冰敷后2h、12h、24h、48h疼痛肿胀情况以及护士对于冰敷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冰敷后疼痛肿胀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对于冰敷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可监测温度冰敷袋在四肢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聚焦超声(FUS)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式治疗方法。在特定参数下,FUS可经颅骨对颅内组织进行热消融,也可联合微泡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提高药物疗效以治疗脑部疾病。201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了FUS用于原发性震颤的治疗。目前,FUS在治疗帕金森病、精神病、脑肿瘤、神经病理性疼痛等脑部疾病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本文就FUS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并检验平卧位联合腹部按摩清洁灌肠在低位肠梗阻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腹部肿瘤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为平卧位联合腹部按摩组(n=38)和左侧卧位组(n=35),比较两组在肠道清洁度、灌入次数、灌肠总量、单次灌入量、灌肠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平卧位联合腹部按摩组在肠道清洁度(P<0.05)、灌入次数(P<0.01)、单次灌入量(P<0.01)和患者舒适度(P<0.01)上优于左侧卧位组,在灌肠总量和灌肠时间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洁灌肠时采取平卧位联合腹部按摩的方法,灌入的液体量更多,清洁范围更大,肠道清洁的效果更好,并能有效减少患者如厕的次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肺栓塞药物溶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76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38例,干预组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组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出院6个月后肺栓塞复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制动期间舒适度、制动治疗依从性、康复锻炼的开始时间、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在肺栓塞药物溶栓患者的护理中较常规护理效果佳,护理方法更规范明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非米司酮联合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站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消融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月经周期、持续时间以及月经量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消融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能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8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经乳晕弧形状切口治疗,对照组经放射切口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虽然其手术时间较长,但对于乳房美观影响较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放及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共3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以及护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肠梗阻患者8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经过对症治疗护理后顺利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让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使患者快速出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Mini-maze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心外科病房45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Mini-maze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共45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我院心脏外科行Mini-maze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 平均年龄:69.6±10.2岁 左房大小:48.7±6.1mm 房颤病史1年至25年,平均5.7±2.1年。术中23例患者自动转为窦性心律(51.1%)8例患者转为房扑心律,14例患者仍为房颤心律。出院时,42例为窦性心律,3例患者为房颤心律,3例患者口服1月可达龙后予以电除颤。3天心电监护,ATAs发作下降。结论: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9年6月以来,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780例,其中伴口、鼻、耳出血者84例.本文总结分析84例患者临床表现,并对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的透析患者实行无肝素血液透析及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011年、2016年成分血制备数量以及血液制备环节报废情况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液制备环节血液报废的原因,以期加强血液制备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制备的血液质量。方法对山东省2011年、2016年成分血制备数量、成分制备环节报废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山东省成分血制备数量及血液制备环节报废率在不同年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山东省成分血制备量高于2011年;2016年山东省去白细胞全血(4 695袋)和不滤白全血(7袋)明显减少,洗涤红细胞(12 636袋)、辐照类血液、冷沉淀制备量显著增多;从数量上2016年山东省血液制备环节血液离心破损(468袋)、冷沉淀原料血浆破损(78袋)渗漏数量高于2011年,而2016年山东省血液制备环节血液报废原因同期比上升比例较高者为冷沉淀原料血浆破损渗漏;从报废率上看,相比2011年,2016年溶血和热合破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2016年山东省成分血制备总量增加,针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和相应改进措施,需要加强相关培训,让无偿献血相关工作人员准确掌握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和解决策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制备环节报废率,提高本地区血液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管咏梅  庄周颖 《护理学报》2017,24(15):57-59
目的 分析近2年心胸外科患儿术后重返重症监护室现状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及2016年1—12月心胸外科术后重返重症监护室64例患儿病史资料,分析2年重返CICU的原因.结果 2015年重返CICU率为1.10%,2016年为1.30%,但2016年治愈率(81.8%)较2015年(54.8%)明显上升,2016年死亡率为0.2015年死亡率为19.4%,其重返原因为:多脏器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奶液误吸1例.2年中患儿术后重返CICU原因频率最高的均为气胸.结论 严格的交接班制度,CICU转出患者回访制度以及早期预警评分制度是避免术后患儿重返CICU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提高分析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9 096例。以不合格率描述标本不合格情况,比较历年引起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16年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49‰、0. 76‰、0. 52‰、0. 5‰、0. 47‰、0. 401‰、0. 395‰、0. 27‰和0.322‰,呈明显下降趋势,仅2016年较2015年略有反弹;标本主要不合格原因有所变化,其中2013—2016年"溶血"标本较2008—2012年有所增加。结论检验科通过加强与护理部、临床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寻找原因并制定、实施改善措施,有利于提高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22年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份(江浙沪)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方法 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6—2022年江浙沪地区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筛查、治疗及转归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收集中央转移支付经费和各省财政专项经费中的耐药结核病经费投入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使用耐药筛查率、纳入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对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使用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比、效益–成本比对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6—2022年江浙沪地区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为86.00%,高危人群患者耐药筛查率为87.90%;登记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5.47%,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32%,7年间前述的4个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29.579,P<0.001;趋势χ2=35.369,P<0.001;趋势χ2=27.711,P<0.001;趋势χ2=10.556,P<0.001);2016—2022年,江浙沪地区共投入耐药结核病防治资金2.66亿元,成功治疗了耐药结核病患者共...  相似文献   

15.
PICC留置时间长,减轻血管损伤及患者痛苦,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自外周至中心静脉径路较长,存在一定置管困难的比率。本综述分析了各种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希望能为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妊娠妇女的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要远高于非妊娠妇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妊娠期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得出以下结论:妊娠期和产后血液的特殊状态,以及分娩期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导致了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发;而加强孕期保健,积极筛查,早期识别,早期处理,鼓励自然分娩及积极的对症处理是防治妊娠期静脉血栓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 STE)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左心结构与功能,并追踪其产后变化。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75例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就诊的育龄期妇女,其中: PE(子痫前期)组50例,NP(正常妊娠)组25例,分别在妊娠晚期及产后12-18周内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采集心尖四腔全容积图像,分析左室重构及心肌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结果:子痫前期妊娠晚期左室整体心肌GLS、GRS、GCS、GAS均下降,产后12-18周GLS较正常组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心脏离心性重构,心肌受损,产后随着血压下降,心脏重构、心功能较产前改善,但心肌损害仍存在,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为临床评价子痫前期心功能变化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州市番禺区院前急救空返现状的调查,探讨降低空返率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方法:从番禺120急救系统派车数据库中导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120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急救数据,包括调度出车次数、空返次数、空返原因、空返病种,计算空返率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17年我区空返率分别为16.38%、20.45%。2016年空返原因前三位是来电取消、病人自送、无人接应,2017年空返原因前三位是病人不去、来电取消、车到人走。我区空返病种2016年及2017年前三位均是车祸、晕厥、外伤。结论:我区院前急救空返率较高,造成了急救资源的浪费,影响急救医疗质量。可通过通过政府部门、卫生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急救网络体系,加强社会广大群众的急救知识普及等措施来降低空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6年1月1日实施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首先对护士进行全面系统的静脉输液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培训,在HIS系统增加静脉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功能,护士在输液前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向患者提供专业性指导选择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结果 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使用后使刺激性药物中心静脉置管执行率从53.00%提高至81.00%,静脉输液并发症率由17.50%下降至3.50%,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由87.90分提高至96.20分。结论 刺激性药物医嘱提示系统在肿瘤科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提高了刺激性药物中心静脉置管执行率,降低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率,有效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叶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阐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阐述了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表现及评估方法,明确了在术后使用静脉抗血栓袜能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