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有效防范以外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78例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存在于老年患者中特有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其发生原因,从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育,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环境管理,心理护理,五个方面实施了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0例老年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特点。方法从历年的患者ADR报告中,选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报告表,逐项统计整理。结果老年患者神经系统ADR男多于女,严重程度以轻、中度多见;老年患者神经系统ADR临床表现以头晕、失眠为主,最易引起神经系统ADR的药物为左氧氟沙星;静脉用药最易引起神经系统的ADR。结论老年患者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与老年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72-2673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70岁以上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基础护理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生活全部自理。结论:老年患者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降低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并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108例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构成比51.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以达到以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由于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其研发过程中,发现能影响幼年动物的软骨组织,导致关节病,并且病变不可逆,所以限制了氟喹诺酮类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经美国FDA批准用于18岁以下患者的适应证为: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和暴露吸入性炭疽后预防。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尽管适应证很少,但事实上,仅2002年,美国有约520 000张氟喹诺酮类药的处方是给予18岁以下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普遍增多,细菌对其耐药的现象也相应增加。一项研究中,经过14年的治疗后,成人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100%降至45%。很多地区发现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癌症化疗患者的经验性和预防性治疗,是耐药性进一步增加的原因。另外,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在各国也不断增加。细菌如果对一种氟喹诺酮药物耐药,就可能对所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所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肺炎链球菌对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他医院常见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增加,耐药现象也持...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食管带膜支架治疗34例70岁以上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主要措施有心理护理及支持治疗,配合医生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防止发生意外,并发症的观察及体位安置和饮食护理。认为食管带膜支架治疗70岁以上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解除了患者的进食困难,近期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是老年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改变,易发生很多意外,护理安全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年5月~2002年5月国内公开报道的56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56例中,涉及二、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7种,不良反应临床类型主要有变态反应31例,肝损害5例,肾损害4例,神经系统反应2例,心血管系统反应2例,泌尿系统反应1例,其他反应11例。结论:在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必须慎重考虑不良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并探讨其引发原因及注意事项。选取36例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用药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60岁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4.4%,其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损伤;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辨析173例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指出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根据老年人在介入术后易出现的焦虑和精神行为反应,思想负担过重等心理特点,加强护理,以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有效模式,研究采用信息化延续护理模式对COPD老年患者出院后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在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模式落实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信息化模式(手机APP)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时间为出院后的6个月。运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两组患者出院日、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疾病再次发作、再次入院治疗、吸入剂使用掌握情况及使用依从性、对护理人总体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显著要比对照组好;疾病再次发作、再次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及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对护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疾病再次发作率外,两组间其余观察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借助信息化手段的延续护理模式能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吸入治疗依从性,能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出院后的呼吸症状得以改善、活动能力得以提高,降低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降低COPD疾病复发及再次入院次数,帮助老年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最终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老年胃癌89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9例60岁以上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9例患者1例死于肺梗塞,其余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和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观察老年AD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莫西沙星+老年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老年人、莫西沙星+神经系统、喹诺酮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2012—2016年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汇总。结果本组年龄均为60岁以上,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发生时间为用药后0.5 h~7 d。患者应用莫西沙星主要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多采用静脉给药,神经系统常见ADR为头晕、头痛、失眠、烦躁不安和幻觉,严重者表现为癫痫、意识障碍。临床发现ADR与莫西沙星有关后,均停止用药,多数患者停药后自行好转,少数需予地西泮、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未遗留后遗症。结论提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致老年神经系统ADR,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一旦出现ADR,立即停药观察。  相似文献   

14.
崔娟 《天津护理》2004,12(6):340-340
随着心脏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手术量相应增加.这类患者往往病史长,心功能差,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加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手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共为61例70岁以上患者实施心脏直视术,对其术后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了一些老年心脏术后护理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同所在科室护理人员观察了42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情况,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骨折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下降,并引起股骨头坏死。对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对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人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陪伴病区老年患者的意外跌倒或摔伤的防范措施。保证护患双方的安全。方法:对实行无陪伴制度以来,收治的老年患者,依据其年龄,意识状态。活动状态,步态。身体平衡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生活需求。平时用药以及用药后反应等全面进行评估,制定出可行的预防方案。结果:通过采用的整体护理措施使住院老年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获得积极治疗的同时,得到了护理安全的保证。结论:老年患者容易跌倒受伤,保证她们住院期间的安全,需要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提高整体素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消除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要点。结果:36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痊愈,没有遗留后遗症,均顺利出院,经3~12个月随诊无1例复发。结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引发术后精神障碍的可能病因和诱因,采取主动性、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选择该院收治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30例,根据是否采用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对35例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工作能力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人文关怀后其术后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管理调整措施,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业务能力的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等均可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护理程序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实施标准护理程序后即2011年1~12月的437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跌倒发生情况,并与2010年1~12月未实施标准护理程序的65岁以上的40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标准护理程序可有效减少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