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神经结核报道少见,我们在临床遇到一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结核。报告如下。病例患者男29岁,1979年9月在井下作业时煤块被砸伤左肩和左手,伤后四个月左手小指残端感觉麻木,左手逐渐出现爪形手畸形,骨间肌、小鱼际肌明显萎缩,大鱼际肌轻度萎缩。局部检查:左尺神经沟处触及0.5cm×3.0cm大小硬性索条状物,有一定的移动性,叩击时疼痛向小指传导。左腕掌侧上2cm处正中触及硬性条索状物,界限不清。叩击时拇、食指有放射痛。左手呈爪形手,夹纸试验(+),Froment征(+)。拇、食、中指掌侧感觉迟钝,小指近节和环指尺…  相似文献   

2.
尺神经在拇收肌腱弓处的卡压征极少见,我科收治2例,报道如下。例1 男,28岁。主诉左手砸伤1个月,活动不灵活2周入院。钢管砸伤左手掌致第五掌骨骨折,急诊整复骨折、外固定,2周后诉手部不适,去石膏观察,术后4周仍有伤手酸胀、捏持无力、笨拙。检查:左手第一背侧骨间肌明显萎缩,拇收肌力弱,Froment征阳性,手指感觉正常,无爪形手畸形。诊断为尺神经深支卡压征。入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松解Guyon氏管至第三掌骨基底部见尺血管神经穿过拇收肌起点横头与斜头间的裂孔时有拇收肌筋膜组成的纤维弓压迫血管神经束…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笔者自 2 0 0 1年 5月以来 ,遇 3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女 ,40岁。 2 0 0 1年 5月左前臂双骨折 ,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行内固定术。麻醉者于左侧 ,以 1.3 %利多卡因2 5ml于腋动脉搏动明显处 ,在腋动脉上方穿刺注入 ,当即出现异感 ,手术历时 1h3 0min ,麻醉效果满意。麻醉药物消失后 ,患者诉左手桡、掌侧麻木 ,感觉过敏 ,查屈拇长肌、屈指肌失用。 3个月复查 ,尺侧屈指肌肌力恢复 ,食、中、拇屈指肌M2 ,正中神经感觉区S2 ,腋窝Tinel征 ( ) …  相似文献   

4.
单纯尺神经深支卡压伴小指外展肌起点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1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环、小指内收困难,左环、小指不能主动伸直,3个月前其母始发现患儿左手活动异常。因患儿左手症状逐渐加重,来院就诊。检查:第1背侧骨间肌明显萎缩,第2、3、4背侧骨间肌萎缩,左环、小指呈“爪形”手畸形。左手尺侧一个半指感觉正常。左豌豆骨及钩骨钩附近无压痛,未触及肿物及异常突起。拇内收肌肌力0级。左小指外展肌及小指短屈肌肌力正常,小指对掌肌肌力3级。Fro-ment征( )。腕管位X线片示钩骨及钩骨钩光滑平整,未见骨突。初步诊断:左手尺神经深支卡压征。手术:切开Guyon管顶壁,于腕尺侧管内发现一…  相似文献   

5.
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 为在修复臂段正中神经中的重要束组及利用臂段部分神经作束组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4侧成人上肢标本的臂部正中神经内神经束组的分布作了显微外科观察。结果 在臂中、下段,正中神经的分支恒定地组成3个神经束组: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前方,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束组在神经干的后方,中间束组是由指浅屈肌肌支和手部分支组成的正中神经前臂主干的近段。结论 骨间前神经和掌长肌肌支、旋前圆肌肌支和桡侧腕屈肌肌支可在臂中、下段从正中神经干分离出来进行修复和移位。在臂部采用正中神经部分移位时,要了解神经干内束组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 56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两点腋路臂从神经阻滞,Ⅰ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Ⅱ组阻滞尺神经和肌皮神经.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肌皮神经阻滞8 ml,尺神经或桡神经阻滞32 ml.注药后30 min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Ⅰ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肌皮、尺和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正中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均较低,但Ⅰ组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桡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较尺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上肢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7.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8.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9.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运用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方法治疗落枕23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头偏向健侧.充分显示胸锁乳突肌.在其短头后缘中点(相当于与颈外静脉相交处).以左手食指摸清后缘间隙.避开血管,以7号针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福尔马林同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直径、发出点至腓骨小头水平截面的距离(位置)和腓深神经近端的直径;模拟神经移位并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至腓骨颈的距离.结果 胫神经趾长屈肌支、(躅)长屈肌支和比目鱼肌浅支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70±13.40)mm、(96.90±13.60)mm和(73.60±12.00)mm,平均直径分别为(0.63±0.16)mm、(0.65±0.20)mm和(1.56±0.26)mm;腓深神经近端的平均直径为(2.54±0.26)mm.所有标本的胫神经趾长屈肌支和(躅)长屈肌支以及22侧(95.7%)标本的比目鱼肌浅支在长度上能够直接移位至腓骨颈处的腓深神经.胫神经的其他肌支均没有足够的长度直接移位至腓骨颈水平.结论 实验证实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神经的长度、直径以及手术操作难易度,比目鱼肌浅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12.
临床麻醉中,只有先进行神经肌肉功能临测才能精确判定个体肌松药的用量、肌松充分恢复的最佳时间和预测恢复的程度。一、有关解剖尺神经在腕部支配拇短屈肌深份末端、拇短收肌、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内侧两条蚓状肌。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47岁。主诉左手麻木不适、无力 ,手部肌肉萎缩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前臂内侧及左手尺侧 1个半手指刺痛觉减退。左尺侧腕屈肌肌力M3,小鱼际及骨间背侧肌萎缩(++) ,左 2~ 5指内收、外展不能 ,拇指对掌功能受限。Froment征 (+) ,Wright征 (+) ,Roose征 (+)。肌电图示 :尺神经锁骨上段至肘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诊断为左侧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入院。择期手术。术中发现 ,在臂丛下干跨越小斜角肌边缘处有一明显压迹 ,被压处神经变薄 ,近、远端神经变硬。切断前斜角肌及小斜角肌后作神经外膜松解术。给予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研究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6例32侧新鲜成人上肢进行观测.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腕部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和环指桡侧指神经支进行显微解剖及测量. 结果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13±0.02)mm,正中神经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直径为(1.17±0.05)mm,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直径为(1.75±0.07)mm.显微镜下分离环指桡侧指神经支,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至旋前方肌支入肌长度即移植段神经长度为(104.59±20.25)mm. 结论 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为带血运的神经移植,属肌支对肌支的吻合,是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20例4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暴露正中神经、尺神经,测量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各项解剖学数据;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做定量分析,测算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临床模拟操作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结果 正中神经第4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的运动支和感觉支之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为(7.1±0.70)cm;组织切片及图片系统测得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1378.9±107.9)条.结论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以期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效果。方法 对70例患者,于上臂上中部切取正中神经、心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神经束移位给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等,重建肩、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供区部分神经切取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文、胸背神经、健侧C7束支移位比全干移位对肌功能的影响小,且同样有效。结论 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的神经纤维数量少,用供体神经部分神经束即可提供充足的神经纤维,且能保证移位的神经纤维能良好地长入肱二头肌和三角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 (VIP)能神经及P物质 (SP)能神经在慢传输型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铺片上显示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能神经及SP能神经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 ,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能神经节及节间束细小 ,节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节间束内神经纤维分布稀疏 (平均面密度值 2 3.0 8± 1.82vs 19.35± 1 13,P <0 0 1) ;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SP能神经节明显增大 ,神经束增粗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明显增多 (平均面密度值 15.4 5± 1 0 5vs18.14±1 18,P <0 .0 1)。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存在明显的神经病理学改变 ,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可能与结肠肌间神经丛VIP和SP能神经病理改变和 或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长度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其中17例需要做神经移植.通过检测肱二头肌肌力与体重指数(BMI)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82.4%,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与屈肘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尤其是全臂丛损伤患者中,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临床疗效不受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尺神经肌下前置术治疗尺神经延迟麻痹谈志秋,邵维城,秦世杰,王毛顺尺神经肌下前置术是在尺神经前置术的同时,加作肱骨内上踝屈腕肌群起点松解,以此治疗尺神经延迟麻痹,可使尺神经嵌压得以松解;屈腕肌群亦得以松解。用本法治疗,具有比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舌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其中舌内肌分为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舌外肌分为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和腭舌肌。人类舌部感觉神经由舌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共同支配,其中舌神经支配舌前2/3一般感觉,面神经支配舌前2/3味觉,而舌咽神经支配舌后1/3的一般感觉及味觉。对于舌肌的运动支配,目前了解较为清晰的是除腭舌肌以外的舌肌依据各神经肌肉室的不同由舌下神经不同分支支配。舌下神经可分为外侧支和内侧支,外侧支支配舌上纵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和舌下纵肌外侧部;内侧支支配舌横肌、舌垂直肌、舌下纵肌内侧部和颏舌肌。腭舌肌则受舌咽神经咽支和迷走神经咽支双神经支配。另外舌神经可能存在某些运动神经以支配舌肌的特定运动功能。了解舌肌相关神经解剖的细节将有助于更好理解舌部复杂的肌肉功能,为因舌部神经及肌肉功能异常相关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以及舌部神经相关面瘫修复术改良提供解剖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开发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法。现就人类舌肌神经解剖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