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 2 0 0 1年 1— 10月共做扁桃体摘除术 83例 ,其中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晕厥者 9例 ,占 10 .8% ,均通过分析原因、及时处理而很快恢复 ,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现将发生晕厥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83例患者中 ,男 35例 ,女 4 8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8岁。在发生晕厥者中 ,女 6例占 6 6 .7% ,8~ 2 5岁5例 ,占 5 5 .6 %。2 原  因2 1 精神因素 :扁桃体摘除时发生晕厥的患者 ,绝大多数都非常敏感、紧张、恐惧。他们往往自述害怕疼痛 ,术前反复要求医生多用麻药 ,并要求有人把自己按住等 ,更有甚者一进手术室即出…  相似文献   

2.
晕厥是一种暂时性的脑血流量不足的临床表现,虽属内科疾病,但在口腔科诊疗中也经常发生、为正确诊断和准确处理在口腔科门诊中突发的晕厥症状,我们总结了1990年2月~1996年8月发生的42例口腔科晕厥患者,并加以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口腔科晕厥患者均为我院互990年2月~1996年8周口腔科门诊的经治病人。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54岁,平均34岁,其中21~40岁者28人,约占观察总数的66.7%。6例患者既往有晕厥史。42例口腔科晕厥患者中22例晕厥发生于注射麻药后,占52.4%,其中6例于拔牙前发作,2例发作于拔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50例(A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布托啡诺;吗啡组50例(B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吗啡.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VAS<3分为镇痛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镇痛差.观察48 h内瘙痒发生率并记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予以评分:0分为无恶心、呕吐;1分为有恶心、无呕吐;2~3分为恶心、呕吐.结果:两组年龄、体重、麻醉平面、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6%),无皮肤瘙痒患者.B组发生恶心、呕吐16例(32%),皮肤瘙痒12例(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托啡诺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216例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8例单纯采用药物流产(对照组),另外108例同时进行了系统护理干预(治疗组).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完全流产率占88.8%;不全流产者15例,占6.97%;流产失败10例,占4.65%.但是在两组对比中,治疗组不全流产者只有5例,占33.3%,流产失败只有2例,占2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药物流产患者实施的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需求,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完全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拔牙是口腔科中对龋齿且留残根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般均是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过敏者 )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拔牙手术。然而 ,心脏病、高血压、老年体虚的患者 ,以及运用局麻药后无效的患者 ,镇痛问题成了拔牙手术中较突出的问题。为此 ,我们与口腔科合作 ,为这类患者施行电针麻醉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共 4 7例 ,均为无法使用局麻药或局麻后无效的患者。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34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4岁 ;拔上颌牙及下颌牙者 4例 ,拔上颌牙者 14例 ,拔下颌牙者 2 9例。2 麻醉方法  拔上颌…  相似文献   

6.
拔牙为口腔科门诊最常见的小手术。但拔牙前多数患者存在焦虑心理,造成术前紧张而导致术前术中的心血管指标变化和术中疼痛敏感性增加,增加了拔牙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笔者对计划将要拔牙的406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发生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妇科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岁的发生率为62.96%,≥40岁的发生率为39.62%;术前紧张呕吐发生率为62.50%,不紧张患者发生率为25.00%;体征指数≥24发生率为71.05%,<24发生率为26.19%;疼痛的患者发生呕吐66.67%,未发生疼痛为18.75%;应用吗啡硬膜外镇痛的患者中有87.50%发生恶心呕吐,未应用吗啡硬膜外镇痛中有30.36%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体重>60kg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66.67%,体重≤60kg患者发生率41.51%。结论:年龄、术前紧张、体质指数、体重、术后疼痛、使用镇痛泵及镇痛药和术后低血压等因素与腹部术后恶心呕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医疗工作中发生晕厥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回顾近5年在口腔医疗工作中发生晕厥病例11例。结果11例晕厥病人,60岁以上4例,40~50岁3例,30~40岁3例,20~30岁1例。4例发生在拔牙后静脉输液进针时,4例发生在局部麻醉进针时,1例发生在拔牙治疗中,1例发生在开髓治疗中,1例发生在治疗完成后起身时。7例发生在下班前1小时,4例发生在下班前2小时。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发生晕厥,拔牙后再接受静脉输液易发生晕厥,临近下班易发生晕厥。  相似文献   

9.
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 1998年 1月以来对 80 0例不同手术患者使用硬膜外术后镇痛 ,受到患者普遍欢迎 ,但同时也发生一些并发症 ,现将如何护理及预防并发症 ,提高术后镇痛安全性的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 0例术后镇痛中 ,产科占 53% ,腹部外科占2 3% ,泌尿外科占 18% ,骨科占 6%。一次性术后镇痛占 74 %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 PCA)占 2 6%。2 心理护理对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 ,术前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镇痛的知识及 PCA的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镇痛的知识及 PCA的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镇痛药作用及副作用 ,争取主动配合 ,告之患者使用 PCA…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护士的重视,通过对临床30例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后出现晕厥病人的观察.更进一步证实了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30例患者,病因均为过敏,年龄20~40岁,男性11例,女性19例。注射过程中发生晕厥22例,占73%,注射后5~10分钟内发生晕厥8例,占27%。 晕厥的分类及原因很多,其中以单纯性晕厥.即血管抑制性晕厥较常见。它是由于各种明显的刺激,如:剧痛.精神因素等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性全身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血输出量减少使脉率减慢,血压下降而致。表现为无力,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等先兆症状,继而出现意识丧失,跌倒。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效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 本组病例24例属单纯性晕厥,6例属低血糖晕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2006年9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出现的18例心源性晕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心源性晕厥患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58.1%,实行护理干预后,晕厥人数明显减少,且是症状轻微的头晕.结论:通过对心源性晕厥原因分析,针对原因为其提供护理措施,并通过护理手段可提高预见能力,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在麻醉与镇痛领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12例肛门手术患者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6例。治疗组采用局麻+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麻。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镇静、镇痛、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创面愈合、水肿消退、炎症吸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麻+中药熏洗可有效提高肛门手术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对保证手术治疗及麻醉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 例.2 组患者均给予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消除紧张焦虑、消极以及敏感多疑心理.结果:症状单项测量项目、症状量表、功能量表、总体健康状况等单项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优良率观察组为70.00%,对照组为40.00%,2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宇虹  黄仕孙 《中成药》2011,33(2):367-368
目的:探讨自制表麻酊的制备方法,并观察表麻酊在口腔拔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花椒、两面针、细辛等制成表麻酊.将门诊就诊的需拔牙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用抽签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表麻酊进行局麻,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结果:治疗组60例中,总有效率为73%;对照组60例中总有效率为86%;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表麻酊是中药酊剂,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是一种安伞有效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了痔瘘手术中腰麻和局麻的效果.方法:对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用腰麻和局麻行痔瘘手术. 结果:腰麻和局麻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80%和62.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是一种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毒副作用小的痔瘘手术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美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78-178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陪护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SDS,SAS评定工具,对94例住院病人陪护亲属进行测评.结果:94例患者亲属在干预前SCL-90,SAS,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经干预后评分都明显改善(P<0.01).结论:精神病人陪护亲属常处于紧张、焦虑、抑郁及敏感状态,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应关注陪护亲属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救治严重多发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4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者131例(占79.88%)、非手术治疗33例(占20.12%),经治疗治愈136例(占82.93%),死亡28例(占17.03%).结论: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相应的急救护理可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可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特点,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障手术完成等方面的作用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692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对其进行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手术完成情况,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室心理干护理预后均消除或缓解了恐惧、紧张情绪,能主动配合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100%.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非常满意521例,比较满意165例,不满意6例,患者满意度为99.13%.结论:良好的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恐惧、紧张情绪等不良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同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构建和谐的医疗护理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血透患者,因心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占透析总死亡人数的40%.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据统计长期血透患者约有50%患有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20.
任成华  廖小艳 《河南中医》2013,33(3):419-420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口腔溃疡的针刺镇痛疗效.方法:63例患者按发生溃疡的部位分为3组:舌上组(17例),牙龈组(13例),口唇组(33例).舌上组:针刺同侧地仓穴向溃疡点透刺;牙龈组:针刺同侧地仓穴,发于上牙龈者,针尖向水沟穴透刺,发于下牙龈者,针尖向承浆穴透刺;口唇组:于溃疡周围压痛点,或与溃疡面相对的外侧面针刺.结果:63例患者中,显效43例(占68.3%),有效20例(占31.7%),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且口唇组疗效最优,牙龈组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此法仅从镇痛论治,针刺次数及针数少,患者痛苦小,见效快而明显,病情轻者可一次治愈,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除镇痛外还能加快痊愈,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