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睾丸扭转和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睾丸和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睾丸和精索扭转的治疗水平。方法:对68例睾丸和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68例平均年龄21岁,<20岁者占84%,左侧55例占80.8%.发病至确诊时间6h~30天,12h以上者占90.2%。结果:53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显象(CDFI)应作为诊断疾病的常见与首选检查方法。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符合率100%,经手术探查;41例行手术复位、固定,睾丸获救。27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行对侧探察,固定。结论:阴囊X核素显象,B超对睾丸精索扭转早期诊断有帮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显象应作为诊断该疾病的常见及首选检查方法,对睾丸精索一旦确诊或疑有精索扭转的患者应及早行紧急复位,以期挽救睾丸,同时行睾丸固定术也十分必要。对于确诊毫无保留价值的睾丸需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精索扭转后行睾丸固定术是否一定能够预防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r  Y  叶雄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5):358-358
精索扭转患者行睾丸固定术后再次复发鲜有报道,一般认为复发与使用可吸收线行睾丸固定术有关。作者回顾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精索扭转的经验,重点探讨外科技巧和缝合材料与复发的关系。1991-2003年共179例临床诊断的单侧精索扭转患者行手术治疗。年龄范围从新生儿到45岁(平均18岁)。其中8例患者术后再次发生鞘膜内睾丸扭转。复发病例平均年龄18岁(12-30岁),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5例)。2例患者因自行复位而行择期手术,余6例行急诊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16例睾丸扭转患者中,4例行睾丸切除术,12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所有患者均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鞘膜内型睾丸扭转13例,鞘膜外扭转3例。睾丸扭转180°以内者6例,180°~270°4例,270°~360°3例,360°以上者3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100%。8例发病12 h以内的患者,均得以保留睾丸。4例发病12~24 h的患者,保留睾丸3例,1例睾丸坏死行切除术。4例发病24 h以上的患者,均因睾丸坏死而行睾丸切除术。随访1~5年,11例保留睾丸的患者中,7例彩超显示睾丸形态和血流正常。3例患侧睾丸轻微萎缩,1例患者患侧睾丸明显萎缩,但对侧睾丸均血流正常。5例切除睾丸者彩超显示对侧睾丸血流正常。结论彩超是睾丸扭的转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对提高患者睾丸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睾丸钟摆畸形与睾丸扭转2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提高对睾丸钟摆畸形(bell-clapper deformity,BCD)的认识,探讨鞘膜内睾丸扭转的解剖和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间歇性睾丸疼痛病例,年龄7~23岁,平均17岁。左侧18例、右侧4例。其中睾丸扭转坏死16例、睾丸大小正常4例、左侧睾丸萎缩2例。结果 22例解剖上均有钟摆畸形即睾丸缺乏正常鞘膜的包裹,睾丸引带缺如,缺乏与壁层鞘膜的粘连,鞘膜腔大,鞘膜在精索上的止点较高,精索活动度较大。16例睾丸坏死或萎缩者行病侧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6例间歇性睾丸疼痛患者作双侧睾丸探查及固定。22例随访6个月~10年,平均4年9个月,均无睾丸疼痛症状。结论 应高度重视间歇性睾丸疼痛患者,提高间歇期或扭转早期的诊断率,在睾丸未发生扭转坏死之前及时行双侧睾丸探查及固定术,减少睾丸坏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淋巴管技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青少年Ⅲ度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12例,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均为左侧。患侧睾丸明显小于健侧,其中4例运动后阴囊有明显坠胀不适。术中睾丸鞘膜注射1%亚甲蓝,腹腔镜下保留精索淋巴管行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术后鞘膜积液、睾丸萎缩、复发等情况。结果 12例睾丸鞘膜内注射亚甲蓝后均在腹腔镜下观察到蓝染的精索淋巴管,行保留淋巴管的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6~50 min,平均45 min。术后随访8~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术后患侧未出现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睾丸坏死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精索淋巴管的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睾丸丧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青春期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发病6小时内就诊23例,6~24小时39例,24小时以上5例。本组彩超检查53例;手术治疗63例,非手术治疗4例。并分析其确诊、误诊及睾丸挽救率。结果:首诊确诊率72%(48/67),误诊率28%(19/67)。误诊病种包括附睾-睾丸炎52%(10/19),鞘膜积液16%(3/19),腹股沟疝16%(3/19),输尿管结石11%(2/19),睾丸血肿5%(1/19)。67例中,外科干预63例,均为鞘膜内360°~1 080°扭转,其中发病6小时内手术探查19例,睾丸挽救率84%(16/19);6小时以上手术探查44例,睾丸挽救率23%(10/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中位扭转角度540°)。挽救及健侧睾丸行阴囊肉膜下固定术。切除睾丸病理检查结果为出血坏死性改变。非手术治疗4例中,2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就诊睾丸已萎缩,1例自发缓解。挽救睾丸26例,其中16例随访6~18个月,睾丸萎缩11例。结论:精索扭转误诊率较高,青春期突发阴囊剧痛首先要考虑精索扭转的可能。彩超为一线检查方法。扭转程度及缺血时间是影响睾丸结局的重要因素,及时手术探查可降低睾丸切除率。因此,早期确诊和治疗是避免睾丸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睾丸及精索鞘膜积液为泌尿科常见病 ,婴幼儿施行手术可能会影响睾丸及精索的血液循环及发育 ,家长对手术亦有顾虑。我院 1992~ 1996年收治 31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4岁 15例 ,15~ 2 0岁 7例 ,2 1~ 5 8岁 9例。其中继发于外伤及炎症 6例 ,5 0岁以上 3例 ,其余均为先天性鞘膜积液。病程 1~ 3年 11例 ,4年以上 7例 ,10年以上 4例。 31例中睾丸鞘膜积液 2 6例 ,精索鞘膜积液 5例。积液量 2 0~30ml者 12例 ,30~ 10 0ml者 6例 ,10 0ml以上者 3例。2 治疗方法备皮 ,75 %酒精消毒。于阴囊外下方进针 ,避开精索…  相似文献   

8.
儿童睾丸与附睾急症的早期手术干预(附4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附睾急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48例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41例急行探查手术,采用回复睾丸扭转并固定、切除坏死睾丸或睾丸附件、释放鞘膜炎性渗液、开放鞘膜减压等方法,另7例行抗感染保守治疗。结果:48例中,经探查诊断睾丸附件扭转27例,占56.3%;精索扭转7例,占14.6%;除7例睾丸坏死切除外,其余患儿均获治愈。结论:儿童睾丸、附睾急症在临床表现上缺乏诊断特异性,而性腺对缺血缺氧耐受差,在无法肯定排除性腺扭转时。应尽早进行外科干预。手术探查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可对因施治,缩短病程,利于睾丸、附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至2011年5月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12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1(14~28)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6h,平均4.5h..12例发病时均有睾丸剧烈疼痛症状.12例均表现患侧精索异常.12例均行彩超检查,11例显示血流消失或减少.结果 12例均在发病后10小时内手术复位.结论 早期睾丸扭转诊断应重视精索的检查,精索异常是最主要的特征,彩超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且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附睾睾丸炎与精索血运障碍(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提高对急性附睾睾丸炎性精索血运障碍的认识。方法:对24例行手术探查的急性附睾睾丸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4例精索均水肿增粗,15例精鞘膜与睾丸鞘膜移行处形成狭窄环,9例附睾与精索紧密粘连。6例术前病程≥10d者中5例睾丸梗死,1例萎缩;18例病程<5d者中1例睾丸便死,1例萎缩,16例恢复正常。结论:急性附睾睾丸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为精索血运障碍,对这类病例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4例精索扭转患者的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4例试行手法复位成功10例,失败3例;手术探查44例,20例予以保留睾丸,24例行睾丸切除,12例未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随访有1例发生对侧精索扭转,32例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未见精索扭转发生。结论:对本病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与认识,并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细致地体格检查,适当地辅助检和及时地手术探查来诊断本病;睾丸毁损与扭转的时间密切相关,延迟就诊是睾丸丢失的重要原因,临床高度怀疑时应及早手术探查。常规预防性固定健侧睾丸不是很必要。  相似文献   

12.
睾丸扭转处理与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睾丸扭转疑诊病例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为 12~ 2 7岁 ,平均 15岁 ,1例经过镇痛治疗后自行复位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7例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 ,1例术中探查为急性附睾炎。睾丸扭转患者中有 6例绕精索旋转 180°~ 72 0° ,1例绕着与精索垂直的轴线旋转 1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87.5 % ,所有病例均有阴囊皮肤红肿 ,Prehn征 ( + )。 结论 :对突发睾丸疼痛应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方向不全是绕精索轴旋转 ,手法复位不可靠 ,若怀疑为睾丸扭转 ,应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隐睾症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隐睾症166例,共计172个睾丸,其中未触及睾丸31例,占1.8%。着重讨论了未触及睾丸的特点和诊断方法,提出B超对于小儿隐睾是一种简单、迅速、无创伤、定位较准确的诊断方法。睾丸外伤、睾丸扭转、睾丸鞘膜积液、睾丸恶性变等是隐睾症的主要并发症。提出隐睾的年龄越大、位置越高、睾丸形态学变化越严重。手术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5岁,术后要求加强随访至少观察20年。手术采用一期固定法加睾丸白膜阴囊肉膜固定或精索筋膜阴囊根部深筋膜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儿童睾丸扭转10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月总计103例14岁以下睾丸扭转患儿的诊治临床资料。砖果年龄1.5d~14岁(平均4.8岁)。睾丸扭转部位:左侧64例,右侧34例,双侧5例。9例(8.74%)患儿(扭转〈6h)行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探查94例(91.26%),保留睾丸行睾丸固定术25例(21例扭转〈6h,3例扭转12~24h,1例扭转〉24h)。睾丸坏死切除69例。右侧睾丸扭转而左侧精索明显长者19例行对侧睾丸固定术。52例(50.49%)患儿病理报告为睾丸附睾缺血性坏死。38例(36.89%)患儿随访1~6年,未发现再发睾丸扭转,5例患侧睾丸萎缩。结论儿童睾丸扭转的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睾丸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层面外科的理念下描述一种全新的睾丸鞘膜翻转切除术,改进对睾丸鞘膜积液手术解剖层次的理解并优化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例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患者,采用经精索内筋膜层面行保留引带血管的睾丸鞘膜囊翻转切除术进行治疗。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成功率和并发症,并通过术中所见及照片分析术中的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互关系。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5~48 min,平均(34.0±6.2)min,患者均未出现阴囊血肿或切口感染,术后3个月随访无复发。术中所见解剖学要点如下:精索内筋膜完整包绕睾丸、附睾及精索,该层面是无血管的手术入路;在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患者中,提睾肌及其筋膜层面是缺如的,与精索外筋膜相邻的是精索内筋膜;术中保留引带有助于睾丸固定于自然位置。结论 在精索内筋膜层面行保留引带血管的睾丸鞘膜翻转切除术疗效可靠,层面外科理念下的精准解剖描述有助于提升相关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6.
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及处理(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经手术证实,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结果一致,其中5例扭转时间短或不全扭转者经手术复位后保留了睾丸,6例因睾丸坏死而予以切除。1例保守治疗。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CDFI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手术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对对侧睾丸应作预防性固定并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合并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2~12岁尿道下裂合并睾丸鞘膜积液患儿行带蒂睾丸鞘膜瓣代尿道术。结果:①效果满意者7例,均正位开口排尿,切口无感染,术后7~10d出院;②较满意者1例,局部感染,尿道外口狭窄,行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③不满意者1例,发生尿瘘,为阴囊型。结论:带蒂睾丸鞘膜瓣代尿道术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取材方便、组织修复迅速,对合并有睾丸鞘膜积液的尿道下裂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索扭转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8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予以协诊,并给手术证实结果一致,其中6例扭转时间短(<6h)或不全扭转者经手术复位保留了睾丸。7例因睾丸坏死而予切除。1例保守治疗。结论:对青少年突发的阴囊疼痛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急性精索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提高睾丸存活率,主张作对侧睾丸预防性睾丸固定,以免扭转复发或再发。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睾丸扭转(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例5d至13岁小儿急性睾丸扭转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睾丸扭转15例,右侧扭转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h-4d;1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7例为鞘膜内扭转,其中14个睾丸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睾丸存活,5个,行睾丸固定术。2例为鞘膜外扭转,睾丸均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结论 睾丸扭转是常见小儿阴囊急症,及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索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双侧精索扭转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6例患者均为双侧发病。1例双侧睾丸同时扭转,5例双侧睾丸相继扭转;2例行单侧睾丸切除,其余扭转睾丸行复位固定。结论:精索扭转需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探查行复位固定,患侧复位固定同时可行健侧固定,如不行健侧固定必须严密监测随访。手法复位可作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