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86例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0~12天.监测WT、TP、Alb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林  杨新辉  王海江  尹东  王琦三 《吉林医学》2012,33(18):3850-385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186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经费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EN组的体重、血红蛋白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PN组,在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以及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 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6.
李国森  龙凤强 《中外医疗》2010,29(29):82-82,84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82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肠外营养组,EEN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需作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20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与PN组间血糖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20±16.07h)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6.40±20.82h)要早(P〈0.05);同时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方法,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取4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PN)组(52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64例远端胃癌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各32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在研究期间无死亡,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免疫指标比PN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比P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少,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ABC of nutrition. Measuring nutri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分子营养学及其在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营养学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学的一个新领域,是营养科学研究的一个层面,是营养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各种营养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进而使其在营养学和临床营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