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一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2.
许梅  张永 《当代医学》2008,(15):64-6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VISX 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LASEK治疗80例(17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0,随访12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混浊程度情况.结果 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59眼占90.91%,手术后12个月角膜haze:0级141眼,0.5级32眼,1级3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操作简单,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某些特殊职业者,其拓宽了准分子激光的适应证.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偶尔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3.
许梅  张永 《当代医学》2008,(16):64-6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VISX 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LASEK治疗80例(17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12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混浊程度情况.结果 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59眼占90.91%,手术后12个月角膜haze:0级141眼,0.5级32眼,1级3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操作简单,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某些特殊职业者,其拓宽了准分子激光的适应证.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偶尔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4.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VISX 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行LASEK治疗80例(17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0,随访12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混浊程度情况.结果 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59眼占90.91%,手术后12个月角膜haze:0级141眼,0.5级32眼,1级3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操作简单,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某些特殊职业者,其拓宽了准分子激光的适应证.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偶尔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5.
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采用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LASEK、PRK和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LASEK治疗的为角膜较薄、不能行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LASEK、PRK和LASIK均采用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疼痛、haze、裸眼视力和屈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PRK相比,LASEK术后疼痛轻,haze发生率低。比较LASEK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1、2和6个月时LASEK、PRK或LASIK各组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可产生很好的早期疗效。LASEK较PRK术后反应轻,较LASIK手术安全性高,可避免LASIK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方法: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saer epithelid keretmileusis,LASEK)原理是通过在角膜上皮分离出一个角膜瓣,然后用激光进行切削,最后角膜上皮瓣复位,并配戴角膜接触镜3d。本文对在我院接受LASE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例(42眼)进行随访,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D±2.15D(-5.00D~-11.0D),平均角膜厚度496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6.5月;术后常规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1.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采用Fantes标准分级,21例中19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级,2例术后3个月时角膜上皮下混浊为0.5级,但无屈光回退。2.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矫正视力的20例,占总例数的95.2%。1例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二行,占总例数的4.8%。3.术后屈光状态:术后10d时平均屈光度为+0.52±0.87D,术后3个月为+0.37±1.21D,术后6个月为+0.12±0.87D者20例,占95.2%。4.本组观察:角膜上皮瓣的厚度有差异,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配戴接触镜有关,与配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配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本组病例较少,有待于更多样本、更长时间临床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高度近视患者79例共153只眼行LASEK手术,按术前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随访1—6月。结果LASEK术后刺激症状较轻;术后6月角膜haze发生率低,0级嘶眼(62.1%),0.5级47眼(30.7%),1级11眼(7.2%);术后整体视力随时间均有显著提高(P〈0.05),3月后开始趋于稳定(P〉0.05)。术后各时期3组视力:高度近视组均〉中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P〈0.05)。结论LASEK拓宽了近视激光手术的适应症,对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3例151只眼,观察25~49个月,平均(35.34±6.45)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3±0.025,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98±0.145,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01±1.19)D。结果术后25~49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1.01±0.26,≥1.0者120眼占79.47%,≥0.6者142眼占94.04%,haze 6眼,0.5级5眼,1级1眼。结论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七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应用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患者35例(35眼)。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检查情况、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下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全部角膜植片保持透明,未出现激素性青光眼;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者34眼,占总眼数97.1%,术后第1天、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1.0分别为29眼(82.8%)、31眼(88.6%)、34眼(97.1%);术前、术后屈光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3个月、6个月屈光度在±1.00D以内分别为31眼(88.6%)、33眼(94.3%)、34眼(97.1%);术前、术后平均角膜屈光率(K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Haze主要以≤0.5为主,半年后Haze的发生全部消失。结论应用LASEK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5例(150眼)薄角膜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其中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加用丝裂霉素,时间根据屈光度大小而定。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LASEK术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有的患者术后几乎没有刺激症状,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5.15±1.3)d,术后视力5~15d基本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所有患者角膜曲率较稳定。2例(3眼)出现屈光回退。Haze形成较轻微,多数患者为0—0.5级,2例(4眼)为1级,1例(1眼)为2级,3—6月Haze逐渐消失。3例(5眼)出现上皮延迟愈合。1例(2眼)出现丝状角膜炎。结论LASEK治疗角膜偏薄的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对LASEK相关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刘亚东  罗纳丽 《中原医刊》2006,33(20):44-4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1例(120眼)进行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症状、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愈合程度、视觉质量和并发症。结果LASEK术后6周裸眼视力≥0.6者占100%,裸眼视力≥1.0者占94%。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d。术后3眼(2.5%)出现Haze,0.5级2眼,1.0级1眼。1例患者出现眩光。结论如何更好的保留上皮瓣的活力,减少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的发生,是LASEK矫正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畅  贺美  屈淑娥  丁清  莫海燕 《华夏医学》2006,19(6):1086-108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1例中、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平均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2.16D(-5.00~-11.00D),平均角膜厚度518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术中及术后分别观察上皮瓣厚度、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结果术后3个月4例出现上皮下混浊,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角膜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佩戴接触镜有关,与佩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佩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手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LASEK治疗近视眼139例(271眼),分别观察术后第1,3,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眼部症状、屈光状态、视力、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接受LASEK手术的139例(271眼)在术后1~2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角膜上皮水肿,3~7 d后消失。术后1个月屈光状态与术前的屈光度、术后Haze密切相关,多数病例术后7~10 d裸眼视力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术后1年99.3%的病例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3%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1.0,33.2%的病例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部分病例术后发生的Haze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消退或明显减轻。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后眼压(9.67±0.42)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角膜曲率(38.47±2.33)较术前(44.05±1.21)明显减小(P〈0.01),未发现圆锥角膜病例,术中11眼剥离角膜上皮瓣困难,6眼改行PRK,5眼2个月后再次行LASEK。结论 LASEK治疗近视眼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角膜厚度较薄、曲率较大的病例,避免了相关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防止LASE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抑制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方法108例216眼行LASEK术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MC组56例112眼及对照组52例104眼。MMC组在激光切削完毕后用浸有0.02%MMC的棉片覆于角膜切削区1-1.5min;对照组采用常规LASEK手术。术后早期观察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3、6、12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Haze及角膜地形图。结果两组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MMC组Haz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未出现2级及2级以上的Haze;术后1年两组达最佳矫正视力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C组中高于及低于最佳矫正视力1行的眼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术后1个月与1年的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中应用低浓度MMC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Haze的产生,防止屈光状态回退,有助于视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板层切削术(MicrolamellarKeratoplasty-excimerlaserKeratectomy,MLK-E或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利用微型角膜刀系统在角膜上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基质床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5例55眼,随访6个月以上,术前屈光状态等6球镜为-11.75±3.65D(-6.25~20.50),其中等球镜<-15D的1组共40眼,屈光度为-10.00±2.15D,最佳矫正视力为0.96±0.25(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5眼,屈光度平均为-16.42±1.76D,最佳矫正视力为0.48±0.25(0.1~0.8).散光最高为4.5D.果:术后视力和屈光度在1-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5±0.55D(-1.67- 0.45D),裸眼视力39眼(97.5%)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同为0.4),29眼(72.5%)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35±1.76D(-4.50- 1.18D),10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MLK-E结合PRK和MLK的优点,是一种符合角膜解剖生理、准确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眼),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6.00~-14.00 D,平均(-8.75±1.27)D。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地形图及屈光度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71±0.26)d。术后3 d,裸眼视力≥0.5者48眼(88.9%),≥0.8者19眼(35.2%),术后7 d,裸眼视力≥0.5者54眼(100.0%),≥0.8者47眼(87.0%),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均在-0.50~ 0.50 D之间,术后1、3、6个月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13眼(24.1%)、7眼(13.0%)、2眼(3.7%),但均小于2级,不影响视力恢复。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且稳定,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单眼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及另眼行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避免双眼同时出现Haze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同一患者的两眼分别行LASEK及超薄瓣LASIK,治疗对象为近视度高于-6.0D,角膜厚度≥450μm的43例患者。其中LASEK组近视度数-6.0— -17.75D,平均(-9.34±2.75)D;超薄瓣LASIK组近视度数-6.0— -15.25D,平均(-8.29±2.14)D。分别于术后1d、1周、2周及1、3、6、12个月随访患者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情况。【结果】超薄瓣LASIK组术后反应较LASEK组轻。术后6个月UCVA≥0.8的比例为:LASEK组为93.0%;LASIK组为88.4%。等效球镜值在±0.5D以内的比例分别是:LASEK组为79.1%;LASIK组为76.7%。双眼同时视物时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Haze情况:LASIK组无1例,LASEK组在术后的1个月时为18.6%、3个月为25.6%、6个月为20.9%、1年为16.3%,其中1例为2级,其余均为1级。【结论】在高度近视的患者,一眼行LASEK,另眼行超薄瓣LASIK,既避免双眼同时出现Haze的现象,又保证了双眼视远时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本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103例180只眼,观察时间14~38个月,平均(24.93±6.50)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62±0.047),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7±0.13),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32±1.14)D.结果 术后14~38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0.98±0.29),≥1.0者128眼占71.10%,≥0.6者164眼占91.10%,haze 10眼,0.5级8眼,1级2眼.结论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许梅  于小玲 《中外医疗》2011,30(26):11-13
目的比较Flap-free LASEK(去上皮瓣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和Flap-free Epi.LASIK(去上皮瓣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辦下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位患者143只眼(-1.50D~-6.00D),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行Flap-free LASEK,B组行Flap-free Epi.LASIK术式。观察术后眼球疼痛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及haze情况。结果 A、B2组术后3d眼球疼痛刺激症状1、2、3级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81±0.07)d,B组平均为(4.15±0.12)d,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和haze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lap-free 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与Flap-free Epi.LASIK相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更快,术后疼痛刺激、视力恢复和haze的形成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76例(14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1者4眼(2.78%),0.1~0.4者65眼(45.14%),≥0.5者75眼(52.08%);且双眼裸眼视力达到0.3以上者72例(94.74%),不戴眼镜也达到了脱残标准。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0.1者1眼(0.69%),0.1~0.4者61眼(42.36%),≥0.5者82眼(56.95%);术后6个月屈光状态0D~-1.00D者56眼(38.89%),-1.00D~-3.00D者68眼(47.22%),〉-3.00D者20眼(13.89%)。随访6~24个月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