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118-1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DON)的眼底表现及荧光血管造影(FF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278眼)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及FFA等临床病例。结果 27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各异,视神经病变可无视力损害,也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出血、充血、色淡等。FFA表现为视盘新生血管、视盘充盈缺损、荧光渗漏及视盘晚期染色。其中,合并视神经病变者150眼(53.9%)。结论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疾病进展有升高趋势。因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期均需注意糖尿病相关性视神经病变,FFA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灶性脉络膜炎(MC)是原发于脉络膜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可有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眼底表现为后极部及周边部视网膜散在的圆形灰黄色病灶,病灶部可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现将我院门诊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后确诊的10例11只眼患者的造影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65例(65眼)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眼底照相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66.7%(12/18),准确度为81.5%(53/65),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7.9%(46/47),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6.9%(63/65),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47例阳性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检查41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6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较眼底照相检查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杰  孙林  甘玲萍 《淮海医药》2012,30(3):209-210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132只眼)CSC患者的视力,男女发病比例,FFA的表现及病变分型.结果 CSC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8.21∶1),根据FFA检查结果表现可将眼底荧光渗漏分为7种类型,患者视力与渗漏点位置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关.结论 FFA检查可明确诊断CSC,清晰显示病变类型,并且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静 《江西医药》2005,40(10):647-648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眼底及视野改变.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 对健康体检眼底检查中发现的197例343只眼视盘有异常改变者.用眼底数码照相机和全自动视野检查计检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 197例中72例101眼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占36.55%:49例74眼表现出青光眼性视野改变,占24.87%,被视为高度可疑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中有51例68眼同时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和视野改变被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25.89%。结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发病隐匿,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对健康人的体检.眼底的检查结合电脑视野计的应用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使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50例患者(100眼)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50例患者(100眼)患者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45例患者(90眼)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眼底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毛细血管荧光通透性较正常情况增强,渗漏,毛细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黄斑囊样水肿等。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筛检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弥可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凯尧 《江西医药》2007,42(11):979-981
目的 评价弥可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检查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CSC的患者86例(86眼),分为弥可保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43眼),并对治疗前后的眼底、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进行比较.结果 弥可保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9%,视力提高率69.8%,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消失率53.5%;对照组分别为23.3%、30.2%和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可保治疗CSC可快速修复其视网膜外层组织.  相似文献   

8.
532nm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中西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末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采用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SC204例(209眼)为激光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CSC47例(48眼)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眼底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时间≥3月。结果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72眼(81.3%)和198眼(94.7%);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2眼(25%)和30眼(62.5%)。激光组在治疗后1个月(χ2=63.01,P<0.001)和3个月时(χ2=40.52,P<0.00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9±0.33和0.97±0.13,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7±0.3有明显提高(u=10.7,P<0.01和u=16.3,P<0.01);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70±0.28和0.82±0.23,也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5±0.32有明显提高(u=2.44,P<0.05和u=4.75,P<0.01),但治疗后1月和3月时激光组的平均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u=4.31,P<0.01和u=4.36,P<0.01)。激光组眼底光凝治疗后2周时155眼黄斑区水肿消退(74.1%),治疗后4周时192眼黄斑区水肿消退(91.9%);7眼进行了补充光凝;随访3~18个月,眼底检查未提示复发。对照组在治疗后6~9月复发10例(20.8%)。结论眼底激光光凝术治疗CSC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少有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波长为532nm的绿激光在屈光间质透过率高,易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而被黄斑部叶黄素吸收少,在眼内和视网膜内散射更低,所以该波长激光也常被用来治疗视网膜裂孔,较其他波长的眼底激光治疗器更为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远达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5月诊治的远达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例(2眼)。结果随诊3月,2例(2眼)治疗前无光感,治疗后仍无光感,VEP重度异常(WEP波幅正常,潜伏期延长)。结论远达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初期眼底无明显病理改变的视力丧失。它约占脑部闭合性损伤的0.5%~5%,最多见于交通事故,尤其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最多,其次为高坠及暴力击伤所致。主要表现为头部、额部,尤其是眉弓颞上部受到撞击而产生的视力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部分学者认为,与眶顶和额区的减速碰撞所致机械性牵拉,轴索断裂,传导阻滞有极大关系。但视神经血管痉挛、梗塞、压迫和撕裂引起的局部血管机能不全和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远达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视力恢复不可预测,手术治疗效果很难肯定,提倡早期大剂量、冲击量皮质类固醇应用对挽救视力尤为重要,同时应用活血化瘀通络、扩张眼底血管,改善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眼球钝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眼外伤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眼底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眼底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可以动态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循环状态、明确受伤的性质、部位深浅,以指导治疗。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98例眼钝挫伤FFA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张超 《贵州医药》2022,46(1):90-91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辅助眼底激光治疗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眼底激光治疗)和研究组36例(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BCVA、CMT、眼压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眼底视网膜血管易受损,即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日趋增加。世界瞩目的WESDR(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85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42眼)和试验组(39例/43眼)。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眼底治疗,试验组采用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以及治疗后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荧光素渗漏点未改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1周,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激光光凝眼底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视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在眼部则表现为眼底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渗血或剥离,以致双目失明。现就临床所遇2例失明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OD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就诊患者76例(76只眼),回顾性地观察了76例(76眼)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视乳头充血水肿,荧光素渗漏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动态观察视盘血管炎的一种先进的方法,能反映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赛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67-368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黄斑缺损的眼底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非典型性黄斑缺损9例15眼的眼底特征.结果:视力指数眼前至0.04,矫正无提高,角膜、前房、瞳孔、晶状体均无异常,眼压正常,6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眼球水平震颤,3例单眼患病者患眼外斜.2例3眼表现为黄斑缺损合并黄斑前膜;4例7眼表现为巨大黄斑缺损;3例5眼表现为黄斑缺损合并脉络膜缺损,缺损呈孤立性或与黄斑缺损相连.结论:黄斑缺损多为典型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损,也可合并多种眼部先天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球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36眼)眼球挫伤患者进行眼底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视网膜震荡12例、视网膜挫伤10例、脉络膜裂伤3例、视神经挫伤4例、视网膜出血7例,各种眼底组织结构的损害有其特点。结论眼球钝挫伤眼底损伤表现复杂,对眼球挫伤的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在处理眼球挫伤时应结合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而全面了解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从而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铁军 《淮海医药》2001,19(3):194-194
患者 ,男 ,5 8岁。以双眼复视 5 d主诉就诊。患者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视力右眼1.0 ,左眼 1.2 ,右上睑呈轻度下垂状 ,右眼球向内转及上下转活动受限 ,右眼呈外斜视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双眼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眼底视网膜动脉表现一级硬化 ,未见异常血管及渗出灶 ,测血压 140 / 85 mm Hg(18.7/ 11.3 k Pa) ,空腹血糖为 12 .5 mmol/ L ,尿糖为 ( ) ,头部 CT扫描 ,未发现颅内占位病变或血管瘤 ,与内科会诊 ,诊断为右侧糖尿病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给予患者降糖药物 ,维生素 B1 、维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在视网膜挫伤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视网膜挫伤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视觉诱发电位(VEP)、FFA进行检查,并全部随访51例患者的视力变化。结果挫伤的眼睛其VEP P100波振幅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治疗后VEP P100波振幅、潜伏期均明显改善(P0.05);FFA检查混合性损伤32眼,单纯性损伤19眼,其中38眼表现为视网膜震荡,14眼表现为视网膜出血,5眼表现为脉络膜裂伤,4眼表现为黄斑裂孔,8眼表现为视神经挫伤。治疗后1个月复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51眼中,视盘渗漏1眼,周边视网膜血管仍有渗漏者3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未退行1眼。结论 VEP、F-ERG及FFA检查均可对眼挫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情况联合或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眼底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后发性白内障术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则再行YAG激光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为(0.70±0.02),眼压为(13.02±1.04)mm Hg,其中视力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眼底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例),低于研究组的25.00%(11例)(P <0.05)。结论YAG激光治疗可有效提高后发性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但眼底并发症较多,临床中应当对其适应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