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C  You Y  Zhu XM  Li QB  Li WM  Zou 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03-1006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0例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IM,400mg/d;30例CML疾病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持续口服IM,600mg/d。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等指标,并随访观察。结果(1)CML—CP患者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完全分子遗传学疗效(CMR)分别为73.3%(66/90)、66.7%(60/90)、54.4%(49/90);治疗前是否接受过干扰素治疗对CHR、CCyR和CMR均无明显影响;服药前病程≤6个月的CMR优于〉6个月者。初次达到CHR的时间与首次达CCyR的时间、首次达CCy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初次达CH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则无明显相关性。(2)进展期CML患者的CHR、CCyR、CMR分别为43.3%(13/30)、25.9%(7/27)、25.0%(7/28),总病死率为30.0%(9/30)。(3)年龄≤25岁患者的病死率高于〉2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细胞减少达Ⅲ级者有19例(16.0%),发生于治疗后5~20周。血小板减少达Ⅲ级者有21例(18.0%),发生于治疗后3~16周。主要的非血液系统毒性为双下肢水肿、骨痛和皮疹等,但均程度轻微。结论IM对初治CML及经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ML有较高的CHR及CCyR且起效迅速,对CML—CP疗效显著优于进展期;不良反应程度轻微,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疾病进展期CML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评价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疗效。结果:43例患者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和完全分子遗传学反应(CMR)率分别为44.2%、30.0%和21.9%,观察期内总病死率为25.6%,均于12个月内死亡,不同年龄(≤25岁,>25岁)患者之间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耐药现象较普遍,年轻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CML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和小剂量阿糖胞苷(LD Ara-C)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寻找治疗CML的新途径。方法:采用IFNα-2b(300万U/d)和Ara-C(20mg/m^-2.d^-2),每月用10d)联合治疗CML慢性期患者17例,检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和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情况,并与IFNα-2b治疗组和羟基脲(Hu)治疗组作对照。结果:IFNα-2bLD Ara-C治疗组治疗6个月,CHR率和总CHR率分别为76.47%和88.24%,47.06%的患者治疗7-32个月(中位数14个月),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至38%-90%,仅1例(5.88%)在34个月发生急变,治疗6个月CHR率,总CHR率和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下降病例百分数均显著高于IFNα-2b治疗组(P=0.0095,P<0.005和P=0.043)和Hu治疗组(P=0.014,P<0.005和P<0.005),CML急变发生率较低(P=0.03和P<0.05),而且发生急变的时间较晚,结论:对CML慢性期患者采用IFNα-2b和LD Ara-C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CHR率,减少Ph染色体阳性细胞,提高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解率,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例)采用羟基脲治疗后,加用干扰素α-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而对照组(16例)单用羟基脲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结果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且CML发生急变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用干扰素α-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与单纯羟基脲治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慢性期CML患者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具有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改变(Ph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特征(BCR-ABL表达)的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细胞核左移和脾肿大,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3个病期.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阿糖胞苷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CML患者67例,其中慢性期45例(67.2%),加速期22例(32.8%)。沙利度胺100mg/d,分2次口服;阿糖胞苷30mg/d,皮下注射,第1~14d,每月1疗程;α-干扰素300万U/d,皮下注射,1次/d。结果:45例慢性期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有39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年后5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23例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12例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22例加速期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12例获得CHR,1年后2例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4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4例主要分子学缓解。不良反应均可耐受,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7.5%、血红蛋白下降9%、血小板减少4.5%,恶心、头晕、乏力17.9%,嗜睡6%,口干3%。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阿糖胞苷联合α-干扰素治疗CML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伊马替尼和(或)尼洛替尼/氟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接受依尼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例对伊马替尼和(或)尼洛替尼/氟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接受依尼舒100 mg qd,评价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疗效、总体生存和疾病进展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8~20)个月,服用依尼舒中位时间12.3(2.7~17.6)个月。11例治疗前未达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患者,9例(82%)获得MCyR,中位时间2.9(2.6~5.4)个月;13例未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患者,8例(62%)获得CCyR,中位时间3.1(2.9~7.9)个月;15例未达主要分子学反应(MMR)患者,7例(47%)获得MMR,中位时间6.3(2.6~9.1)个月;1例(7%)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获得MR4.5。2例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及8个月进展至急变期,均检出T315I突变,分别于治疗后8个月、10个月死亡;1例于治疗11个月时死于第二肿瘤。15个月预期无进展生存率为78%,总生存率为77%。血液学不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6.7%),3~4级血小板减少4例(26.7%)。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结论:伊马替尼和(或)尼洛替尼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慢性期患者,应用依尼舒获得了较高的CCyR及MMR率。依尼舒治疗的近期观察中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胸腔积液及心脏毒性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CML患者60例,均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于治疗第1年每3个月行血常规、Ph染色体、BCR-ABL基因及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治疗12个月时,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伊马替尼耐药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11例(18.3%)发生耐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GB及获得MMR、CCyR与伊马替尼耐药有关(P均<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获得CCyR是影响伊马替尼耐药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ML患者获得CCyR是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7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克隆演变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应用IM治疗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结果:IM治疗前CML患者的核型除了典型Ph易位,还有变异Ph易位、Ph+附加异常(Ph+ACA)、Ph-附加异常(Ph-ACA)。少数IM治疗前未检出ACA的患者在治疗后可检测出Ph+ACA或Ph-ACA。伴有ACA的CML患者IM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结论:CML患者在IM治疗前后核型均有可能伴有ACA,但是治疗后ACA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提高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 Q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53-354
自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ST1571)2000年6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NL)的治疗药物以来,凡经IFNα治疗失败的患者,伊马替尼可使50%患者获完全性细胞遗传学缓解(CCR),75%慢性期可进入CCR,加速期中的80%可获血液学反应(HR),急变期患者30%可获完全性血液学反应(CHR),从而,伊马替尼已成为目前CNL患者最为标准化的治疗药物。虽有如此好的结果,但不少进展期病例常无效,原本有效的慢性期最终转成耐药。尽管慢性期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很高,但不少患者经PCR检测仍可察觉微小残留病变。在国际随机研究过程中,证明约38%患者可有≥3个对数级的BCR-ABL水平的杀灭率,约4%-10%患者BCR—ABL转阴。而分子水平上缓解率的改善是当前CNL治疗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一些新的治疗策略,诸如大剂量伊马替尼、伊马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以及某些新药的应用等,均有可能进一步改善CNL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伊马替尼治疗失败而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10例患者,其中慢性期7例,加速期2例,急变期1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6.7个月,停用原因为丧失疗效或未达主要分子学反应(MMR)7例、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2例、原发性耐药1例。4例患者检测出5个点突变,其中1例慢性期患者检出2个突变点。10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的剂量均为400mg q12h,每个月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监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情况(FISH及RQ-PCR法),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胰酶、电解质及心电图等,并记录有无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5(3~30)个月。8例获得主要遗传学反应以上疗效,其中5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3例获得MMR。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恢复至慢性期并持续获得MMR,1例死亡。1例急单变患者(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获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后丧失疗效,最终死亡。不良反应依次为轻度皮疹6例、胆红素升高3例、转氨酶升高2例、头痛1例、血糖升高1例及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例。结论:尼洛替尼结合ABL激酶的效价更高,选择性更强,能抑制除T315I、Y253H、F359V/C及E255K/V以外的致伊马替尼耐药的点突变,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伊马替尼耐药及不耐受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 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Ph1以外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α-HBDH明显高于慢性期组,慢性期组LDH、α-HBDH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二者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r=0.699、0.599,P均<0.01).结论 LDH、α-HBDH对CML疾病分期有判断价值,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以细胞遗传学检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在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其中慢性期6例,进展期3例,持续口服尼洛替尼400 mg 2次/d,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例CML慢性期患者,5例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2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3例CML进展期患者均获得血液...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的分子学基础是t(9;22)易位形成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选择性抑制ABL酪氨酸激酶活性[1].与干扰素时代不同,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代,大于80%的慢性期及30%~40%的加速期CML患者应用TKI治疗可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并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染色体分析.结果 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HBDH显著高于慢性期组,两组不同染色体表型患者间的LDH、HBDH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患者的骨髓原幼细胞高于单纯Ph1 者.LDH、HBDH在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与骨髓幼稚细胞均呈正相关,在慢性期组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结论 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水平及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与病情相关,血清酶、细胞核型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CML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格列卫 (STI 5 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探讨STI 5 71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 (HHT)和阿糖胞苷 (Ara C)治疗时的疗效及其副作用的耐受性。方法 选自 2 0 0 1- 0 2 2 0 0 3- 0 8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住院37例成年人患者的骨髓细胞Ph染色体阳性或FISH双标双融合bcr/abl基因异位探针 (FISH bcr/abl)阳性率均 >90 %。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ML CP) 14例 ,加速期 (CML AP) 5例 ,急变期 (CML BP) 18例 ,全部接受STI5 7每天 0 3~ 0 6g ,早晨空腹顿服 ,4例CML AP和全部CML BP患者联合HHT每天 12mg和Ara C每天 30 5 0mg静脉滴注 (VD) ,714d为 1疗程 ,疗程中位数 1 5个 ,STI 5 71治疗时间的中位数 2 5个月 ,治疗满 3个月者全部复查染色体和FISH bcr/abl。结果 CML CP和AP患者的HCR 10 0 % ,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 84 3% ;18例CML BP患者的HCR 38 8% ,HPR 2 7 7% ,总有效率 6 6 5 % ,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 10 5 % ,骨髓抑制 90 %。CML CP、AP患者的HCR和细胞遗传学主要反应率明显高于CML BP患者 ,P <0 0 1。结论 STI5 71治疗CML显示较高的HCR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 ,CML CP早期效果最好 ,CML BP患者疗效最差 ,与HA联合的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的演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7例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h,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附加染色体种类主要有双Ph、+8、i(17q)等,其次还有-Y、除i(17q)外17号的异常、inv(3q)等,以及少见的易位和其他异常。伊马替尼治疗后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比例发生扩增、基本不变、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等4种形式的演变。24例加速期患者中有2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获CCyR。附加异常克隆扩增/不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时间显著短于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组(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阳性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附加异常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并伴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04例CML患者,采用Bu+cy、改良Bu+Cy、TBI+CY及非清髓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治疗。结果除1例未植活外,其余均持久性植活。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4.5%,5年累积生存率(OS)为70%。CML慢性期移植、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3年DFS分别高于CML加速期/急变期移植、Ⅲ~Ⅳ度急性GVHD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状态、移植类型、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是异基因HSC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期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CML患者行allo-HSCT可获得较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格列卫治疗进展期慢粒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对α干扰素(IFN-α)耐药或不能耐受的CML进展期患者设为实验组,予以格列卫口服,持续314个月。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44.4%,主要遗传学缓解率为1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6.7%。血液学不良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并与疗效相关。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轻且易耐受。结论与传统化疗相比,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亦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 CD34抗原在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不同病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临床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ML患者外周血和 (或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 CD34抗原及 P1 70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 MNC CD34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随着治疗的有效 CD34阳性率下降 ;P1 70 阴性组与 P1 70 阳性组 CD3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 CD34抗原表达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对预测患者进入急变期有一定临床意义 ;CML病期演变时 CD34阳性白血病细胞 P1 70 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其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