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彩存  赵印敏  唐亮  高文 《肿瘤》2005,25(5):458-46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80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DNA,采用巢式PCR方法对编码EGFR基因的第18、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用Chromas软件分析基因突变或缺失.结果21例肿瘤组织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缺失,发生率为26.25%,其中13例为EGFR第19外显子阅读框内多核苷酸的缺失,8例为第21外显子2 573位核苷酸点突变.这些突变均为杂合子型.肺腺癌突变率为42.10%(16/38),显著高于鳞癌的9.68%(3/31)和鳞腺混合癌的18.2%(2/11)(χ2=9.702,P <0.01);女性患者突变率为48.28%(14/2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13.73%(7/51)(χ2=11.4,P<0.01);不吸烟者突变率为40%(16/40),显著高于吸烟者的12.50%(5/40)(χ2=7.812,P<0.01).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TNM分期等因素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性别和组织类型是影响EGFR突变的2个主要因素.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其中以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Gefitinib和Erlotinib已在中国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是靶向药物TKI治疗有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关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有若干报道,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50例来自北方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检测.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共检出突变15例(30%),其中外显子19突变6例,均为缺失突变del E746-A750,外显子21突变9 例 ,除1例为L861Q外, 其它均为 L858R替代突变 .女性患者的突变率( 12/2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 3/27 , 11%),P=0.002 ;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突变率( 13/26,50%)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突变率( 2/20,10%),P=0.005;非吸烟者的突变率(10 /25,40%)高于吸烟者的突变率(5/25,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217.与其它报道比较,结果显示北方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总体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 ,外显子19、20、21发生突变所占的比例除云南更常见于外显子19,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北方地区突变的形式相对单一 .结论:中国南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及主要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北方地区突变类型较单一,可给予针对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利用ADx-ARMS?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214例未接受过Gefitinib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45.8%(98/214),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0.93%(2/214)、22.0%(47/214)、2.3%(5/ 214)和20.6%(44/214)。另有2例19和21外显子双重突变。EGFR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总突变率为50.3%(93/185)明显高于肺鳞状细胞癌17.2%(5/29)(P=0.001)。EGFR基因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57.0%(57/100)高于男性36.0%(41/114)(P=0.002),EGFR基因在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突变率(66.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9.5%)(P < 0.05),但EGFR基因突变率与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国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较高突变率,EGFR外显子19、21突变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望成为评估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李睿  陈元  冷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20):1557-1560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探讨突变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6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编码EGFR基因的第18、19、20及21外显子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46例NSCLC中12例(26.1%)患者肺癌组织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合域的体细胞突变;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突变。12例突变中,9例(75.0%)19号外显子上发生缺失突变,3例(25.0%)21号外显子上发生替代突变。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突变率(7/9,77.8%)显著高于普通腺癌(5/23,21.7%)和鳞癌(0/12,0)的突变率,P<0.05;女性突变率(9/15,60%)显著高于男性(3/31,9.7%),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9/20,45%)显著高于吸烟者(3/2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NSCLC患者存在EGFR突变,女性、非吸烟者及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提示突变的高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厦门艾德ADxARMS试剂盒进行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18,19,20,21外显子)基因和K-ras(12,13,61密码子)基因突变的检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吉非替尼的治疗。结果:98例样本中31例发生了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1.6%(31/98),其中15例为19外显子缺失,13例为21 L858R外显子点突变,3例为20外显子突变,1例为18外显子突变。其中1例既有19外显子缺失突变,又有20外显子突变。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较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高。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男性高。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吸烟患者高。低分化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中、高分化患者高。21例发生了K-ras基因突变(21.4%),其中12、13、61密码子均发现突变。突变率腺癌较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高,与是否吸烟、患者性别、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且两者不存在同时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性别等相关。K-ras基因突变与组织学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glass nodules,SMGGNs)不同病灶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SMGGN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分析病变的EGFR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结节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类型的关系。  结果  全部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65.7%(23/35)。女性及不吸烟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率(P=0.015,P < 0.001)。浸润性腺癌(i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EGFR突变率高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id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以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vasive adenocarcinoma,MIA)(P < 0.001)。19和21外显子突变为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亚型。不同病理亚型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707)。27例具有多个可检测EGFR突变状态结节的患者中,EGFR突变状态的不一致率为85.2%(23/27)。  结论  SMGGNs患者不同病灶的EGFR基因突变谱不同,提示各枚结节的发生发展为独立事件。而EGFR基因的突变与磨玻璃样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肿瘤的侵袭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Zhou CC  Zhou SW  Pan H  Su B  Gao ZQ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19-12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合酶链(PCR)反应,对80例手术切除NSCLC瘤组织EGFR基因的第18、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 Chromas软件分析基因突变。设计EGFR突变位点的TaqMan MGB探针,采用实时PCR检测瘤组织EGFR突变,并与测序结果比较。实时PCR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价,用不同混合数量的PC-9细胞(19外显子缺失)为阳性参照。结果21例NSCLC瘤组织存在EGFR基因突变,总体突变率为26.3%。其中13例为EGFR第19外显子阅读框内多核苷酸的缺失,8例为第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为100%。当PC-9突变型细胞仅占10%时或PC-9细胞数低达50只时,PCR仍然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存在。女性、不吸烟和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吸烟和非腺癌患者(P<0.05)。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TNM分期等因素无关。结论NSCLC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其中以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TaqMan MGB探针联合实时PCR可有效地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检测604例NSCLCs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04例NSCLCs共检出242例EGFR基因突变(40.1%),其中外显子19和21L858R突变各占突变总数的50.0%(121/242)和45.5%(110/242);腺癌和腺鳞癌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6.0%(203/441)和49.1%(26/53);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3.1%,119/224)显著高于男性(32.4%,123/380)。结论:广西南宁地区NSCLCs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女性、腺癌和腺鳞癌,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604例NSCLCs 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04例NSCLCs共检出242例EGFR基因突变(40.1%),其中外显子19和21 L858R突变各占突变总数的 50.0%(121/242)和45.5%(110/242);腺癌和腺鳞癌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6.0%(203/441)和49.1%(26/53);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3.1%,119/224)显著高于男性(32.4%,123/380)。结论:广西南宁地区NSCLCs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女性、腺癌和腺鳞癌,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及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12和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46.1%(512/1 110),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7.1%(79/1110)。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女性、不吸烟和腺癌的患者,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19和21号外显子,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突变所占比例分别为3.3%(17/520)、46.0%(239/520)和5.0%(26/520)、45.8%(238/52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女性、不吸烟和腺癌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的情况,有助于选择靶向治疗获益人群,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分析CEA水平对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87例,术前行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术后常规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CEA等肿瘤标志物与EGFR突变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全组患者中出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共168例,突变阳性率43.4%,EGFR突变在女性、非吸烟、腺癌以及年龄 < 60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P < 0.05),另发现EGFR突变情况与肿瘤标志物及化疗敏感性指标相关,EGFR野生型患者的Cyfra21-1、SCC升高、ERCC1阳性表达更常见(P < 0.05),而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CEA升高则更常见(P=0.015),并且随着CEA水平的升高,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更高(血清CEA水平 < 5 μg/L、5~20 μg/L及>20 μg/L 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0.1%、47.5%和66.6%,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EA水平是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因素,并且血清CEA水平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CEA水平升高组与正常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75.9%和88.4%,P < 0.01)。  结论  血清CEA水平高低可以预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并且与非小细胞患者EGFR突变相关,可以初步指导EGFR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8种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个性化治疗高度相关的驱动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212例NSCLC患者样本,对EGFR、KRAS、BRAF、ALK、MET、ERBB2、ROS1、RET 8种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  结果  8种基因中EGFR基因变异率高达52.8%,其次为KRAS(8.5%)、ALK(8.0%)、ERBB2(6.1%)、MET(3.8%)、BRAF(1.4%)、RET(0.9%)、ROS1(0.9%),75%样本检出至少1个驱动基因变异,驱动基因变异间呈现强烈互斥。最常见的EGFR突变为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EGFR T790M突变与前面两个突变位点伴随出现。19外显子缺失患者携带非EGFR T790M突变比例低于L858R突变患者携带非EGFR T790M突变比例(P=0.04)。15.2%EGFR突变伴EGFR扩增,携带EGFR扩增且EGFR突变率 > 40%患者比例高于无EGFR扩增且EGFR突变率 > 40%患者(P < 0.01)。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易发生EGFR特别是EGFR敏感突变(P < 0.01)。肺腺癌(P=0.013)、临床分期晚(P=0.048)、淋巴结转移(P=0.027)患者携带EGFR扩增比例高。男性(P=0.009)、左侧肺癌(P=0.048),吸烟患者(P=0.037)KRAS突变发生率较高。携带非KRAS突变、ALK融合的患者更年轻(P=0.005,P=0.031),而携带KRAS突变患者年龄较高(P=0.055)。  结论  高通量测序可同时高效检测NSCLC患者中8种与靶向治疗相关驱动基因的变异谱,为临床医生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以多基因为基础的高通量测序为NSCLC诊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肺癌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Q  Zhao YL  Hao HJ  Li X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70-273
目的 观察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分析NSCLC中EGFR基因第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75例NSCLC中,有13例(17.3%)酪氨酸激酶域存在体细胞突变,其中7例(9.3%)为发生于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6例(8.0%)为发生于第21号外显子的替代突变。腺癌突变率为38.7%(12/31),高于支气管肺泡癌(1/10)、腺鳞癌(0/5)、肺母细胞瘤(0/2)、大细胞癌(0/1)和鳞癌(0/26);女性患者突变率为30.0%,高于男性患者(8.9%);非吸烟患者突变率为28.2%,高于长期吸烟者(5.6%)。结论在中国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率以腺癌、女性及非吸烟者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焦磷酸化激活聚合反应(pyrophosphorolysis-activated polymerization,PAP)动态监测血浆cfDNA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85例,采用PAP核酸扩增实时荧光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血浆cfDNA的EGFR突变状况,比较组织与血浆及PAP法与ARMS-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突变阳性的38例患者采用PAP动态监测血浆基因突变状况。  结果  血浆与组织突变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PAP与ARMS-PCR突变检测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0)。血浆cfDNA 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在疾病进展者中较未进展者中高(62.5% vs. 21.3%,P < 0.001)。  结论  PAP可用于血浆cfDNA突变检测及动态监测以提前获得疾病进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TRK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且NGS检测伴有NTRK突变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28例患者,27例为Ⅳ期,基因检测结果均为NTRK点突变或拷贝数扩增;1例为ⅢC期,基因检测结果为AEN-NTRK3(A1:N18)融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一线治疗的NTRK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癌vs.鳞癌:9.4个月vs.2.5个月,P < 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NTRK突变位点、突变类型、是否合并经典突变无关(均P>0.05)。一线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NTRK1突变合并EGFR突变患者PFS明显长于NTRK3突变合并EGFR突变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3.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接受一线治疗的NTRK突变肺腺癌患者PFS较鳞癌患者长。EGFR突变合并NTRK3突变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预后较差,合并NTRK3突变可能是EGFR突变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IK3CA与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标本235例,其中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205例,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27例,灰区淋巴瘤(介于DLBCL和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3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所有样本PIK3CA和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PIK3CA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扩增率为12.3%(29/235),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的阳性率分别为8.6%(12/139)和17.7%(1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TEN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缺失率为13.6%(32/23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呈负相关(P=0.046)。未发现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与生存期存在相关性。  结论  PIK3CA扩增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疾病晚期相关,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T790M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肺腺癌患者307例,突变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检测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情况,Super-ARMS法检测血浆中EGFR的基因突变情况。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结果  153例患者疾病进展接受再活检。74例进行组织再活检,其中34例(45.9%)检测到EGFR T790M基因突变。141例患者进行液体再活检,其中51例(36.2%)EGFR T790M基因突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阳性患者接受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16.3个月 vs. 11.4个月,x2=1.138,P>0.05)。组织和外周血EGFR T790M突变阴性患者未接受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个月 vs. 7.0个月,x2=0.470,P>0.05)。  结论  真实世界中Super-ARMS法检测外周血标本有望应用于检测EGFR T790M 基因突变情况,外周血标本可一定程度上补充组织标本检测EGFR T790M基因突变结果,预测患者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军  郑锴  张鹏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35-1539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肺结核在肺腺癌中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506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  结果  506例肺腺癌患者中有218例患者存在EGFR突变,其中25例患者有感染肺结核病史。在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尤其是外显子21缺失显著高于单纯肺腺癌者(P= 0.047,P=0.002)。肺腺癌与结核灶在同一肺叶或同侧肺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二者在不同侧肺,尤其是外显子21突变(P=0.020,P=0.030)。有肺结核病史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肺腺癌患者(P=0.039),且在未经EGFR-TKIs治疗的具有肺结核史的患者中,EGFR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相比,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经过EGFR-TKIs治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  结论  肺腺癌患者中,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增高,且EGFR基因突变与其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