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位分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位分娩是自古以来传统的分娩体位,直至十七世纪产钳等问世以后方改坐位分娩为仰卧位或截石位分娩,并延续至今.自1950年起开始有人对仰卧位分娩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分娩体位的变化纯属是从医务人员方便出发而改变的.此后乌拉圭的Caldyro-Barcia教授从母体、胎儿及新生儿等方面对坐位分娩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坐位比仰卧位分娩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符合乍理的分娩体位.目前已引起欧美、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国产科工作者的重视,采用坐位分娩的病例逐年增多,称此为分娩体位的划时代转变.现就坐位分娩有关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古时人类分娩的体位是采取坐位、立位、蹲位等。至1738年法兰西王室的产科医生提倡仰卧位分娩,便于产钳助产及麻醉,其后仰卧位分娩便成主流,并被各国产科所采用。1979年Caldeyro-Barcia在FIGO东京大会上报告坐位分娩是有益的。笔者们对78例用分娩椅坐位分娩与以前仰卧位分娩进行了对照,探讨分娩第二期所需时间、出血量、会阴裂伤、新生儿情况等项目。两组产妇均为20岁。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人认为,分娩开始后变换产妇的体位,宫缩可减弱或增强。但关于其生理机制尚不清楚。这种报告较多,最近有Mendez-Bauer等报告,对20名分娩开始的头位初产妇进行调查。嘱产妇每30分钟由仰卧位变为站立位,记录当时的宫缩曲线、胎心音、内诊所见、产妇的痛苦状况等。分析结果是15人站立位时宫缩增强,19人站立位时痛苦缓和。在分娩时间方面,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程均能缩短,因未发现有合并症,所以建议将全部仰卧位分娩改取站立位。 McManus对40名孕38周以上头位孕妇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初产妇、经产妇、侧卧位、站立位4  相似文献   

4.
分娩时体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是分娩中重要的相对可变因素,产时通过调整产妇体位能一定程度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保存舒适度。每种体位都有各自的优点,选择的体位不同对分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产程的不同时期,应辨识潜在的异常头盆因素并对产妇进行适当的体位指导。  相似文献   

5.
孕妇产时不同的体位姿势会对母胎结局产生影响,自由体位分娩是产妇按照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姿势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诸多益处.目前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日益增多,由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母胎结局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选择阴道分娩,自由体位分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正常产妇在不同分娩过程中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妇安渡分娩期及确保母儿健康,是当今最为关注的产科问题。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对49名正常健康产妇分别在无镇痛阴道分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分娩和镇痛阴道分娩三种不同的分娩过程中,进行心功能指标的系列观察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方式分娩对产妇心功能影响的差异。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单胎产妇49名(初产占97-5%),其中经阴道顺产22名,依产科指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分娩12名,镇痛分娩15名。三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方面无差异。2-方法: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高半卧位体位在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5月1日至7月30日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120例孕妇随机性的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体位用力,研究组在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体位用力30分钟,未见胎头拨露时改为高半卧位体位用力。比较不同分娩体位对硬膜外镇痛分娩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会阴损伤情况、分娩用力经验感受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比较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宫口开全至胎头拨露时长、宫口开全至胎头着冠时长、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和会阴Ⅱ级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产时+产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娩体验感及分娩控制感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分钟Agpar评分与5分钟Agpar评分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下高半卧位体位的应用可以促进阴道自然分娩,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会阴损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较正向的分娩用力经验感受,可以增加分娩控制感。  相似文献   

8.
坐式微震待产对产程促进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1].研究表明,不同方式不同体位的待产造成的分娩结局不同[2,3].目前临床上指导产妇分娩的体位有多种,如平卧位、坐位、自由体位等,尚未见有专用待产椅坐式微震待产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氧化亚氮分娩镇痛对胎儿—母体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 5 0 %氧化亚氮对产妇分娩活跃期胎儿 母体循环、脐血血气及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1] 评分的影响 ,旨在对氧化亚氮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及分组 :选择 1995年 4月至 1996年 12月住我院妇产科分娩 ,并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5 0例 ,均为单胎头位 ,孕足月临产 ,宫颈口扩张在 3~ 5cm之间 ,有规律宫缩 ,无明显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 ,产程中未用血管活性药物。将 5 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 2 5例 ,对照组 2 5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均有可比性。2 .方法 :(1)镇痛组产妇于分娩活跃期宫…  相似文献   

10.
产时产妇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过程中产妇是否应限于一种体位或限制产妇活动早有争议。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部分学者认为:产妇限制于一种体位是一种过头的措施,它使产程延长、产妇疲劳、先露异常及产妇痛苦不安。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产妇、胎儿及婴儿的安危日益受到重视,产科工作中是否存在过多的人为干预仍是目前所关注的问题。产妇体位便是其一。在分娩过程中除产力、产道及胎儿三因素外,为更全面地了解分娩过程,还应考虑产妇体位(maternal posture或positioning)。在决定产妇能否自然分娩时与其他三因素同样重要。产妇体位能改变宫缩、胎儿及骨盆间的关系,改变重力的作用,改变与分娩进程有  相似文献   

11.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娩镇痛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 1992年美国妇产学院 (ACOG)分娩镇痛委员会指出 :分娩导致许多妇女的剧烈痛苦 ,而这种痛苦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的过程而忽略 ,产妇剧烈疼痛的经历理应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医生有责任为产妇提供舒适的、至少是能够忍受的镇痛方法使产妇顺利分娩。1 分娩疼痛产生机制分娩疼痛机制目前基本明确 ,不同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特点。在第一产程传导伤害性的感觉通路包括子宫神经丛、上腹下丛、上腹中丛、上腹上丛、腰及下胸交感神经链以及T10~L1脊髓节段。而第一产程中的不适感与收缩时子宫缺…  相似文献   

12.
分娩姿势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展望21世纪的分娩姿势,站立分娩、自由姿势分娩、不使用产床的分娩等,可能会取代传统的仰卧位分娩。目前虽然仰卧位仍是主流,认为处置方便,如安置分娩监护装置、会阴切开、胎吸或产钳操作等,但仰卧位分娩弊病明显,骶尾关节难以扩开,使骨盆出口狭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及大静脉,造成胎盘血流减少而影响胎儿,这种分娩姿势是与生理相反的不利姿势。匍匐位、蹲位、站立位等分娩姿势,产妇的  相似文献   

13.
会阴切开术是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常见的产科手术,其目的主要为预防初产妇会阴撕裂、避免胎儿缺氧窒息、保护盆底组织。会阴切开术后可能存在出血、感染、损伤、疼痛、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会阴切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产妇盆底组织及功能,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证明其能有效缩短产程、预防胎儿缺氧窒息;其应用指征及切开角度的选择目前也无定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产妇会阴情况、胎儿大小和胎位以及助产方式,有选择性、有指征地选择会阴切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异常分娩过程中应用臀位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9名确诊为异常臀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三组。A组产妇采用臀位助产术,共29例。B组产妇实施臀位牵引术,共27例。C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共33例。对比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剖宫产率方面,出生体重超过3500 g的围生儿明显增加,新生儿并发症方面,实施臀位助产术与剖宫产术的新生儿要低于臀位牵引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为异常分娩产妇实施分娩方案时,需按照产妇以及胎儿个体情况制定分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提高临床上母婴安全健康指数。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生产的160例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分娩期间由具有分娩经验的助产士进行全程陪护,给予产妇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关护。对照组进行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导乐分娩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产后平均出血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全程导乐分娩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显著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明显降低产后并发痘发病率,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身心健康,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40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 3775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一阶段分析对象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 0月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后分娩的 4 0 1 3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二阶段分析对象。将两阶段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第一阶段显著缩短 (P <0 0 5 ) ;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这种模式 ,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笑气已广泛运用于产科分娩镇痛中,因其安全、方便、镇痛效果好、无创伤、无痛苦、产妇容易接受,成为目前产科中首选的一种镇痛方法,也是近几年产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为此我们对笑气吸入对产程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娩镇痛有多种方法 ,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国外应用最广且发展也最为迅速 ,目前国内的研究与应用亦正日益普及。本文就分娩镇痛相关理论及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分娩疼痛机制复杂 ,不同的产程阶段疼痛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产程主要来自子宫体的规律性收缩和宫颈、子宫下段的扩张 ,疼痛通过T10~ 12 节段传入脊髓。当宫颈扩张至 7~ 8cm时 ,疼痛最为剧烈。疼痛性质为钝痛或刺痛。第二产程主要来自阴道、会阴的膨胀牵拉及子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中笑气镇痛的临床效果极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镇痛组采取笑气分娩镇痛措施,对照组未采取笑气镇痛措施,除此之外两组产妇接受一致的产科处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的疼痛强度、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差异显著,镇痛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镇痛组明显快于对照组;镇痛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在二、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大。结论:采取笑气分娩镇痛措施分娩镇痛效果显著,笑气不会积聚体内,对产妇及胎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产妇实施分娩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实施干预后的各项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有效干预后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利用分娩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