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蜚蠊是重要的病媒生物。现就蜚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危害性和侵害率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入侵物种德国小蠊已成为我国城市蜚蠊群落的优势物种且侵害率呈加重的趋势;综述了我国蜚蠊防治药械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各种药械和防治方法在蜚蠊防治中的作用、发展及实际使用的优劣;介绍了蜚蠊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及致敏方面的现状,再次凸现出蜚蠊重要的医学意义。蜚蠊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防治蜚蠊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蜚蠊挑战的过程,特别是蜚蠊的抗性问题和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实现我国蜚蠊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建议采用以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并重的原则,综合应用法规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遗传防治等措施来控制蜚蠊,特别是要合理地应用各种蜚蠊防治药械,加强蜚蠊防治管理,降低蜚蠊的医学危害。  相似文献   

2.
蜚蠊抗性调查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境卫生检疫自1979年首次介绍杀虫新药氯菊酯应用于船舶除虫,到1982年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已被广泛用于船舶上对蜚蠊的防治。1986年这两种杀虫剂对蜚蠊的杀灭效果每况愈下,国内已有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抗性的报道。如何延缓、降低和解决蜚蠊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城市蜚蠊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市蜚蠊的本底现状,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其危害。方法 瓶诱法、药激法、粘捕法、现场观测描述法和形态分类法、关联度分析、致病菌及寄生虫常规检定、抗药性测定、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河北省城市蜚蠊共计 4科 4属 8种,平均侵害率略高于全国城市灭蟑达标考核标准,城市蜚蠊优势种群德国小蠊全年平均有两个密度高峰,蜚蠊体表带菌率高达 96 .77%,对常用的 5种化学杀虫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生物制剂和毒饵防治实用有效,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及配套应用技术,在 3个城市作了效果试验。结论 本研究为河北省城市蜚蠊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和自然环境变迁,我国蜚蠊侵害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扩散、蔓延,蜚蠊作为城市害虫日趋严重。八十年代起由于拟除虫菊酯广泛、长期应用,蜚蠊已对此产生明显抗性和交互抗性,使蜚蠊  相似文献   

5.
蜚蠊(cockroach)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俗称蟑螂,是常见的医学昆虫。目前,化学防治仍是蟑螂防治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蟑螂迅速产生了抗药性,并且越来越严重。抗药性检测对确定蟑螂抗性发生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蜚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组织填写。结果调查人群中90%以上对蜚蠊有所了解,并对蜚蠊生活习性认知程度较高。在蜚蠊防治知识方面人群首先考虑方式以自行处理为主,占59.98%,咨询居委会、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12.92%和5.42%。日常采取的蜚蠊防治措施以使用药剂比例最高,占32.13%。结论调查人群对蜚蠊的一般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快蜚蠊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全区各行业蜚蠊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梧州口岸美洲大蠊及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及DDVP的敏感性,认为两种蜚蠊对杀虫剂末产生抗性,探究了其原因并对延缓蜚蠊抗性产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蜚蠊种类、密度和抗性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粘蟑纸法调查蜚蠊密度,果酱瓶法调查蜚蠊的抗药性情况。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调查蜚蠊种类主要为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其密度在0.07~0.97只/(张.夜)之间;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是敏感品系的8.9倍,是溴氰菊酯的3.9倍,是DDVP及氯氰菊酯的1.7和2.2倍。结论蜚蠊密度在6-10月为高峰期;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已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 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 200张,有效粘蟑纸1 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民住宅蜚蠊侵害现状和居民对蜚蠊知识的认知水平,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5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住宅蜚蠊侵害率为96.02%;居民防治蜚蠊的意识很强烈,态度很积极;蜚蠊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度,有大环境治理概念,但对于清除卵鞘、堵洞抹缝等重要的治本措施了解甚少,蜚蠊防治知识不专业、不全面;37.83%的居民不知道蜚蠊是否传播疾病;居民获得蜚蠊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来自社区健康教育的比较少。结论政府部门应重视居民住宅蜚蠊防治工作,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普及有关蜚蠊专业知识,做好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部分场所蜚蠊侵害状况及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变迁,我国蜚蠊侵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城市室内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为了解郑州市蜚蠊侵害状况和以往的防治情况,为今后蜚蠊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7年8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调查方案要求,对郑州市部分场所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蜚蠊防制一般采用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然而由于其生存的隐蔽性和常在夜间活动的生活规律 ,使环境治理和物理防治应用受到局限 ,化学防治虽然应用较广 ,但由于多年使用化学杀虫剂 ,使蜚蠊的抗性越来越高 ,增加了防制难度 ,且由于化学杀虫剂污染环境 ,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危害 ,特别是毒饵易使儿童误服等问题 ,使化学杀虫剂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健康 ,需求绿色环保产品的时代 ,渐渐不受欢迎。而生物防治特别是微生物防治 ,其特异性强 ,对非靶标生物无毒 ,不污染环境 ,具有连锁杀灭作用 ,害虫不宜产生抗药性等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青浦区卫生杀虫剂的使用状况及白纹伊蚊、家蝇抗药性状况,为辖区相关病媒生物抗药性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青浦区各街镇爱卫部门及专业病媒生物防治公司卫生杀虫剂的购买使用情况;采用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点滴法测定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青浦区蚊、蝇成虫防治杀虫剂主要用拟除虫菊酯类及有机磷类,蜚蠊防治杀虫剂主要有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及其他类,蚊、蝇幼虫控制的杀虫剂主要有使用有机磷类。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及双硫磷均产生了中等抗性,对氯菊酯维持低等抗性,对残杀威较敏感;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产生了极高抗性,对敌敌畏、甲基嘧啶磷产生了低等抗性。【结论】青浦区白纹伊蚊和家蝇对不同类杀虫剂均具一定抗药性,应加强开展抗性监测,以便科学指导用药,延缓蚊蝇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蜚蠊综合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蜚蠊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环境治理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分析用于蜚蠊防治的杀虫剂应用前景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各地区蜚蠊的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16.
蚊,蝇,蜚蠊对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蝇、蜚蠊对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特点郑金平,乔玫,殷国荣,祝寿芬昆虫对某种杀虫剂产生抗性之后,由于同样的抗性机制,对其它没有接触过的杀虫剂也产生抗性.即交互抗性。一般根据其交互抗性程度可分为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和无交互抗性3种类型.拟除虫菊酯的交互...  相似文献   

17.
蜚蠊防治方法很多,毒饵最安全、有效、经济,其与喷洒药剂相比对环境污染也少,因此是蜚蠊防治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但毒饵的应用和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早年使用的是硼砂毒饵和敌百虫毒饵,剂型为片剂,药效不佳,因此当时仅作为喷洒的一种辅助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拟除虫菊酯问世,它的高效、安全、持效期长以及对害虫兴奋驱出作用,很快在蜚蠊防治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型超市蜚蠊侵害及种群分布等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为超市蜚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京市不同方位4家大型超市,采用粘捕法调查侵害率和密度,现场鉴定蜚蠊种类并计数,了解超市不同区域的蜚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捕获蜚蠊8894只,均为德国小蠊;超市蜚蠊侵害严重,侵害率达72.64%,密度为16.78只/张,主要分布在食源和水源丰富的库房、生鲜区、熟食区、蔬果区、食品区和面包房,百货区蜚蠊侵害程度相对较轻。结论德国小蠊已成为超市侵害的优势种,以食源和水源丰富的区域侵害最为严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蜚蠊侵害率,控制其密度。  相似文献   

19.
溴氰菊酯粉剂(进口)在我区用于防治卫生害虫有十多年历史,目前白纹伊蚊已产生抗性。为克服这一缺点,我们选择使用国产2.5%溴氰菊酯胶悬剂对蚊虫和蜚蠊进行防治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药剂与器械:国产2.5%溴氰菊酯胶悬剂(广东江门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建长乐辖区口岸各开放码头蜚蠊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防治蜚蠊和鉴别输入性蜚蠊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一采用标准诱捕盒法,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连续12个月。结果 2008—2009年调查共捕获各类蜚蠊144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科2属4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其次是美洲大蠊;长乐辖区口岸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23只/盒。结论长乐辖区口岸蜚蠊密度低于国家标准,但仍需进一步做好口岸蜚蠊监测工作;本次调查为今后辖区口岸蜚蠊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