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为了考察某净化石化废水,保护环境生物工艺应用的功能菌-8株杆菌是否安全,本文用长1.0~2.0 cm的蚕豆根芽经染毒、修复、酸介、染色、制片,光镜下观察计数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数,统计分析不同受试液微核率之间的差异,评价8株杆菌(复合菌代谢产物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10×109/ml、10×106/ml、10×103/ml 3个代谢产物液试验组、去离子水和培养基2个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在2~5 MCN‰以内;2 μg/ml重铬酸钾液阳性对照组微核率为16.0 MCN‰,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和2个阴性对照组(P<0.05)。说明8株杆菌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无影响。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8株杆菌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技术对两种市售二氧化氯(ClO2) 的诱变性进行研究。结果:在ClO2 的稀释度为1 :100时,杭州产ClO2 (A 样) 与余杭产ClO2 (B 样)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MNF) 分别为(17. 91 ±4. 80) ‰和(17. 57 ±3. 15) ‰。,与作为阴性对照的自来水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 01) ,并呈现较强的剂量2反应关系。结论:消毒剂ClO2 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诱变性。  相似文献   

3.
射频辐射对蚕豆根尖细胞诱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徽核试验,对射频辐射污染引起的生物染色体突变效应,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和现场监测,实验室观察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致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辐射剂量在5~20mW/cm2范围内,细胞徽核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辐射剂量在20mW/cm2以上时,微核率与辐射剂量不再呈线性关系,但仍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以实验室结果为依据进行的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随现场场强的增加而升高,有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γ=0.9769,P<0.01).提示,射频辐射对蚕豆根尖细胞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并且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可用于环境射频辐射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几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遗传毒性。方法:用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酯对蚕豆根尖染毒24 h后,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数。结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浓度为0.008、0.016和0.032 m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酯在浓度为0.016和0.032 mg/L时,所致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0.0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丙酯染毒后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己基)酯对蚕豆根尖具有遗传毒性,低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丙酯对蚕豆根尖不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研究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突变作用。 材料与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25、50、100、 200、400 mg/L)分别处理蚕豆根尖4 h,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用石炭酸品红染液染色,分别观察、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均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增加(P<0.05或P<0.01),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亚硝酸钠诱导的微核率高于亚硫酸钠诱导的微核率。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游离的染色体、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染色体滞后、染色体桥、多极分裂和染色体环等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 结论: 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效应,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其中亚硝酸钠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致突变效应比亚硫酸钠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镨对蚕豆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材料与方法:蚕豆初生幼苗浸入7个PrCl3浓度(1,2,4,8,16,32,64μg/ml)系列溶液,25℃恒温培养6h,之后双蒸水中修复培养24h,切取根尖。进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计数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结果:PrCl3浓度在≥8μg/ml时可损伤蚕豆根尖细胞,影响根尖的生长;在1~32μg/ml浓度范围内根尖细胞微核率呈剂量_效应关系(r=0.948,P<0.05);在2~64μg/ml浓度范围内有丝分裂指数呈剂量_效应关系(r=-0.789,P<0.05);在1~8μg/ml浓度范围内染色体畸变率呈剂量_效应关系(r=0.992,P<0.05)。结论:稀土元素镨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对蚕豆根尖细胞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探索了诊断级超声波辐射致突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频率超声波辐射受检体产生不同微核。频率5.0兆赫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3.5兆赫。同一频率超声随探测受检体时间的增加细胞微核率增高(P<0.01),同一探头频率在同一时间内,探头离受检体越近,细胞的微核率越高。显示诊断级超声波诱导蚕豆根尖细胞致突变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蚕豆根尖及叶尖细胞微核试验检测TNT的致突变效应及作业车间空气的诱发性。用不同剂量的TNT处理蚕豆根尖3.5h后,其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并有剂量-效应关系。将蚕豆幼苗置TNT作业车间空气中暴露6h后,各测试点叶尖细胞微核率均高于清洁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叶尖细胞微核率随空气中TNT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TNT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OECD 487化学品测试方法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进行试验,检测某电子烟液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微核形成的能力,以评价其是否属于致突变物。方法:本研究的受试物终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μL/mL。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2个平行样。在有代谢活化系统(+S9)和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使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暴露于电子烟液中,分别染毒4和24 h,收获细胞,低渗固定,经吖啶橙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每个剂量组选2 000个双核细胞进行分析,统计各组细胞微核率。结果:电子烟液在1.25、2.50和5.00μL/mL剂量下,无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50‰、1.50‰及1.50‰,有代谢活化系统短时处理组(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0‰、2.00‰及1.00‰,无代谢活化系统连续处理组(24 h,-S9)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0‰、1.00‰及1.0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电子烟液在1.25~5μ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电热蚊香液使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植物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以蚕豆、大蒜和洋葱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测定在不同浓度(25%、50%和75%)的3种品牌(BBN、JJ和YB)蚊香液处理下,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随着3种蚊香液浓度的增加,植物根尖细胞微核率也随之增加。75%的BBN、JJ和YB蚊香液分别作用于蚕豆根尖细胞时,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75%的JJ和YB蚊香液分别作用于大蒜根尖细胞时,微核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50%和75%的3种蚊香液作用于洋葱根尖细胞时,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 < 0.05);75%的JJ和YB蚊香液处理组洋葱根尖的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蚕豆(P < 0.05);3种品牌蚊香液对植物根尖细胞遗传损伤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蚊香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均对蚕豆、大蒜和洋葱根尖细胞造成遗传损伤,高浓度蚊香液对洋葱的遗传损伤显著高于蚕豆,不同品牌蚊香液对植物产生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麦饭石浸液抑制白酒和香烟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中华麦饭石(CMFS)对白酒和香烟共同作用产生的遗传毒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在白酒(3%)和香烟烟雾(1支/100ml)混合液中添加中华麦饭石(160 mg/L),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白酒 香烟组(ACS)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MNF)为(172.67±10.67)‰,与白酒组的(24.67±4.04)‰或香烟组的(154.00±7.5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酒 香烟 麦饭石组(ACS CMFS)的微核率为(12.33±5.05)‰,比白酒 香烟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酒(3%)和香烟烟雾(1支/100ml)的遗传毒性具有叠加效应,中华麦饭石浸液(160 mg/L)能显著降低由白酒和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的微核率,可能具有减轻由饮酒和吸烟引起遗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As2O3)对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果蝇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As2O3对蚕豆胚根根尖微核率和果蝇发生量的影响作用。 方法: 以蚕豆根尖和果蝇为实验对象,均用不同浓度As2O3处理,采用蚕豆胚根根尖微核实验和果蝇培养实验。 结果: 不同浓度As2O3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果蝇发生量明显上升。 结论: 三氧化二砷(As2O3)对蚕豆根尖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对果蝇发生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昆明周边部分污染水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研究昆明周边生活区水体污染程度与致突变物质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各采样点水样进行监测,并对各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的测定,统计分析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结果: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9个采样点中有7个采样点的污染指数(PI)在2以上,污染指数高的水样组细胞微核率也高。各水样CODcr测定结果未见明显规律。结论:水体污染程度与水体中存在致突变性物质多少相关,但是水质诱变活性与化学需氧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药百菌清和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农药百菌清、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 材料与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农药百菌清(5×10-10~5×10-4 g/L的7种浓度)、氯氰菊酯(5×10-10~5×10-4 g/L的7种浓度)处理蚕豆根后,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 结果: 百菌清、氯氰菊酯均能诱发较高的微核率,百菌清在5×10-10~5×10-6 g/L浓度范围内和氯氰菊酯在5×10-10~5×10-8 g/L浓度范围内,均随百菌清、氯氰菊酯处理浓度的升高而致使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增加(P<0.05),但高于一定浓度(在百菌清为5×10-6 g/L,在氯氰菊酯为5×10-8 g/L)后微核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不同浓度的百菌清和氯菊酯农药均可使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大(P<0.05或P<0.01);并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且为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 结论: 农药百菌清、氯氰菊酯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5.
汞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方法,检测汞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25PPM 至150PPM 的不同浓度的HgCl2 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微核总数及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P < 0105) ,从实验数据方差分析得知,各组实验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差异( t > 314) 。用0 - 110 PPM 低浓度溶液处理,蚕豆根尖伤害不明显,说明Hg2 + 不是强诱变剂。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方法,检测染发剂的诱变效应,结果发现染发剂的各剂量组微核率均明显高于蒸馏水组(P<0.01),提示染发剂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了解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的抑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将来自大理市周边七里桥、小关邑的两种蚕豆各分为环磷酰胺组、阴性对照组、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组、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 环磷酰胺组,共4组,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测定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对环磷酰胺所诱导突变的抑制作用。结果: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 环磷酰胺处理组的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其微核抑制率分别为60.5(七里桥蚕豆)和52.5(小关邑蚕豆)。结论:美洲大蠊和九香虫混合成分可以降低环磷酰胺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具有抑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乐胃癌高发区饮用水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分析了长乐胃癌高发区不同饮用水的致突变性。水样采自长乐县21个村,其中塘水6份、河水7份、浅井水8份。结果表明三种饮用水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诱发微核效应的能力为河水(28.01‰)〉塘水(23.57‰)〉井水(15.81‰)。 同时测定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耗氧量等水质有机污染指标比较,发现微核率的高低与水样的有机污染严重程度趋势一致,提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两种大理州蚕豆作微核实验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背景与目的:了解大理州蚕豆在微核试验中作为微核实验材料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大理州鹤庆白皮蚕豆和凤仪青皮蚕豆根尖作微核实验材料,测定实验室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结果:两种蚕豆微核本底均在5‰以下,但对实验室化学毒物的微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筛选确大理州定凤仪青皮蚕豆敏感性好,是一种有价值的微核实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北方3个城市自来水厂水样进行致突变性检测。方法:分别采集A、B、C 3个城市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末梢水,以采集的水样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以及污染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市4个水厂水样中,3厂出厂水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呈中度污染,其余水样所致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于基本无污染。B市出厂水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属于轻度污染。其余水样所致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梢水属于轻度污染,水源水为基本无污染。C市3个水样所致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属于轻度污染,污染程度比较为:出厂水 > 末梢水 > 水源水。结论:根据A、B、C 3个城市自来水厂水样对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的影响,并据污染指数判断,认为出厂水潜在致突变性最强。其中,A市的整体水质要优于B市和C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