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1]。多数学者认为AS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研究[2]显示,中药青风藤的提取物青藤碱具有一定的抗感染、镇痛、免疫抑制作用,被用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者采用青藤碱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与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甲氨蝶呤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涛  赵浩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31-1233
目的: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氯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进行长期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的A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SSZ(SSZ组)、MTX(MTX组)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化验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3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P〈0.05)。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P〈0.05),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而随访各阶段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胃肠道反应MTX组(5%)明显低于SSZ组(12%)(P〈0.05),白细胞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和SSZ治疗AS疗效相近。MTX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易耐受。采用MTX治疗AS有更多的优越性,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短期使用益赛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3个月,2次/固,25mg/次,同时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0,口服2次/d,3个月后给予空白模拟益赛普,继续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剂量和方法同实验组,同时给予空白模拟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疗程半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8周、12周、24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M)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有46例患者完成了试验,2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短期益赛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AS,可以减少益赛普的疗程,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5水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柱和骶髂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症状。但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最近研究发现,AS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细胞因子产生有关。由于白细胞介素(IL)-15和IL-2共用IL-2βγ链,并具有其类似的生物学特征,使IL-15受体表达在活化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时,能与IL-15有高度亲和性结合,促进炎症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但是,IL-15是否与AS患者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AS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5水平,分析其与AS的疾病活动指数(BASDAI)H0、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TNF-α等活动参数的相关性,以了解IL-15在As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 (SSZ)合并甲氨喋呤 (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疗效。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 SSZ组和 MTX+ SSZ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 AS关节功能,但 MTX+ SSZ组达到缓解时间短 (P< 0.01);远期疗效好、且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 MTX+ SSZ联合是一种治疗 AS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SZ)合并甲氨蝶呤(MTX)对强直性脊柱炎(AS)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SSZ组和MTX+SSZ组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AS关节功能,但MTX+SSZ组达到缓解时间短(P&;lt;0.01);远期疗效好、且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 MTX+SSZ联合是一种AS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SZ)合并甲氨喋呤(MTX)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 SSZ组和MTX+SSZ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AS关节功 能,但MTX+SSZ组达到缓解时间短(P<0.01);远期疗效好、且 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MTX+SSZ联合是一种治疗AS较理想 方案。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病因未明,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发生于青壮年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甲基强的松龙(MP)作为一种新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AS,至今尚未见报道。我院骨科200508/2007-07采用MP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AS4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水平,分析AS各项临床指标与DKK-1、TRACP-5b的相关性,探讨AS骨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记录30例AS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HLA-B27及治疗前后晨僵、脊柱痛、枕壁距、指地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骶髂关节CT分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DKK-1、TRACP-5b的水平,对比A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DKK-1、TRACP-5b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AS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S患者的血清DKK-1、TRACP-5b水平分别为819.65±204.56 pg/mL、3.9393±1.3354 U/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91.50±335.92 pg/mL、8.6379±1.914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水平分别为1186.00±493.70 pg/mL、5.9150±2.9282 U/L,均高于中晚期AS患者(636.60±181.04 pg/mL、2.9614±1.3772 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均与患者骶髂关节CT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均不相关;4.AS患者血清DKK-1、TRACP-5b呈正相关(P<0.0001)。结论DKK-1、TRACP-5b在AS骨结构损伤发生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AS患者血清和骶髂关节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0例AS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A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CTGF水平,AS组患者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AS组骶髂关节组织的CTGF在血管翳炎症细胞及骨髓细胞的胞浆中高度表达,其阳性细胞数为(57.9±42.4)/HP,明显多于正常骶髂关节组织(2.7±2.5)/HP(P〈0.05),AS组血清CTGF水平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骶髂关节中存在CTGF的高表达,提示CTGF可能在AS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强直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短期使用益赛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3个月,2次/周,25 mg/次,同时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0,口服2次/d,3个月后给予空白模拟益赛普,继续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剂量和方法同实验组,同时给予空白模拟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疗程半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8周、12周、24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AS活动指数(BASDAI)等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有46例患者完成了试验,2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腰背痛、晨僵时间均改善,疼痛关节数、BAS-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短期益赛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AS,可以减少益赛普的疗程,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外周关节炎或关节外症状。事实上脊柱及髋关节的骨性强直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运动疗法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以预防或减轻畸形、强直。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AS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对AS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症状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四肢小关节为主的慢性致残性疾病,早期有效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晚期治疗效果差。现在提倡早期持续联合应用改善疾病的抗风湿病药物(DMARD)以控制病情。笔者近年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应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RA患者4|D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AS,不死的癌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外周关节和关节外的脏器(如肺、眼等)的一种风湿病.腰背部疼痛,展起后出现晨僵,活动后消失;或是夜间痛,活动或口服止痛药后缓解.这些是AS的初期常见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躯干最终会像大虾一样弓背弯曲,各大关节活动都可能消失,最终致残,而这种疾病的进程不可逆转.因此,AS也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椎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AS偶可合并恶性肿瘤,但临床医师常满足于AS的诊断而忽视了肿瘤骨转移的存在。作者最近收治2例以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ANA阳性且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AS患者,于本院完善检查后确诊为同时合并有恶性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征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髂关市病变为最常见,另有1/3的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最终导致骨性强直。  相似文献   

17.
李佩芳  ;庞文正 《新医学》2014,(10):702-704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较为少见,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该文报道了1例 AS 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该例患者以关节疼痛起病,随后确诊为 APL,最初考虑关节疼痛为 APL 导致,但随着 APL 的治疗好转,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仍未改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双侧骶髂关节 CT 改变,确诊为 AS 合并 APL。该例提示,AS 容易被白血病的症状所掩盖,导致漏诊,临床医师应予警惕。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髂骶关节、脊柱、骨软骨组织及四肢关节,表现为脊柱和髂骶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畸形、关节强直而丧失劳动力。有学者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失调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宋慧  胡载颖  吴沪生  杨明灿  古洁若 《新医学》2011,42(3):147-149,153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南北方AS患者临床特点的并同,探讨各种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AS病例共807例,以籍贯为分组依据,秦岭-淮河为界区分南北方组,总结南北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首发部位、累及关节、伴随症状、用药情况及个人生活习惯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累及各关节部位的比例、眼炎史均无明显差异(P〉0.05);南方组以中轴关节起病和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比例高于北方组(P〈0.05);北方组以外周关节起病、腊样指(趾)症状和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比例高于南方组(P〈0.05);南北方组患者的用药习惯有差异,北方组使用柳氮磺吡啶、中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南方组(P〈0.05),两组使用NSAID及生物制剂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北方AS患者的初步临床特点分析具有差异,值得进一步扩大调查和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椎炎(AS)是一种以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全身性疾病。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