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六经又从阴阳立法,分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和少阴、太阴、厥阴三阴经,三阴三阳表里互相对应.临证治疗时,常见六经病证错杂之象.笔者遵仲景之法,根据六经表里对应规律或表里两经同治,或见“表经”之象而治“里经”,常获满意疗效,现举临床验案二则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1982,(9)
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张××问:1.《伤寒论》名称的源流;2.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名称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要命名太阳……厥阴而不用其他名称?4.阳为奇数,阴为偶数,为什么只有三阴三阳,而不是三阳四阴?5.厥阴的“厥”是否因为厥阴病有手足厥逆因而命名为厥阴?现解答如下: 《伤寒论》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病名源出《素问·热论》。《热论》专门讨论经络受病,为了便于辨证,故将《灵枢》的十二经脉简化为六经。《伤寒》的六经,虽然是以讨论脏腑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原书只有“太阳病”,“阳阴病”……等名称,而无“六经”字样。“六经”二字,早见于《内经》,皆指经脉。人体十二经脉,合手足言之,则为三阴三阳,“六经”即其简称。仲景《伤寒论》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诸病之名而无“六经”字样。最先使用“六经”二字以统括伤寒、热病的是晋人皇甫谧。其后,宋代朱肱、李子建和金代成无已在  相似文献   

5.
六经非“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病,自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直以“太阳经”、“阳明经”等称之以后,汪琥响应此说,谓“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而皆病。”(《伤寒论辨证广注》)遂致“六经”之说蔓延开去,沿袭至今,影响甚大。《伤寒论》诸多谬说曲解者,皆与这一“经”字有关。今当力斥其非,拨乱反正。三阴三阳六病不能称“六经”的理由一、“六经”之说原著没有根据仲景只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等,从未说过“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太阴经病”。《伤寒论》全书找不出“六经”二字,“六经”之说,实强加于仲景。诚如章太炎先生说:“仲景本未用  相似文献   

6.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伤寒论》六经病证药物子网,基于药物子网的拓扑性质分析,揭示《伤寒论》六经病证用药规律。方法将《伤寒论》方剂按照六经辨证进行分类,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将药物抽象为节点,分别建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药物子网,分析各药物子网的节点度、网络连通性拓扑性质。结果治疗太阳病、太阴病的主要药物为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治疗阳明病的主要药物为大黄、人参、杏仁;治疗厥阴病的主要药物为干姜、当归、细辛;治疗少阴病的主要药物为附子、茯苓;治疗少阳病仅小柴胡汤数据。任意两经子网间公共节点计算显示,治疗太阳、阳明、厥阴、少阴病的方剂具有较多相同药物,太阴与少阳病证药物子网数据较少,且多为其他经子网方剂添加少量新药物而组成。结论《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用药规律存在差异,对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肠炎为临床常见病,病因较复杂,病情易反复。以《伤寒论》六经病证为基础,将有关肠病治疗的条文以太阳肠病、阳明肠病、少阳肠病、太阴肠病、少阴肠病、厥阴肠病之六经辨证进行归纳总结。从三阳经及三阴经对肠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加以探析,为临床肠病证治提供思路和方法,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伤寒论》六经与《素问·热论》六经有何不同? 六经是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论》六经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完整起来的。但两者不尽相同. (一) 《素问·热论》的六经,只作为分证纲领,而《伤寒论》所述的六经,既作辨证纲领,又为论治准则。 (二) 《素问·热论》的六经,是以经络言,详论经络受邪所生的热性病。而《伤寒论》的六经,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11.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2012,(8):198-199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周鑫  李志 《江西中医药》2021,52(11):14-16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新冠肺炎与仲景所言的"伤寒病"多有契合之处.其一,二者起病受"非时之气"的影响,均发生在以寒为主的气候条件下.其二,新冠肺炎各临床分型证候特点与六经病证有相似之处:轻型、普通型为初感病邪或正气强盛,似邪气犯表之太阳病;重型患者为寒邪入里化热化燥,与少阳、阳明病证颇为相似;邪气内陷、正气衰微的危重型则似少阴及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3.
张磊  袁梦琪  罗璠  万冬桂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91-194,197
总结李佩文教授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经验.李佩文教授认为化疗相关性呕吐并不完全按照《伤寒论》所述六经传变规律发展变化,初起可以太阴病、少阳病为主,而后易传入相表里之经脉而见阳明病、厥阴病,病程迁延则以少阴病、太阳病为主.太阴病阶段方用理中汤加减;阳明病阶段以增液汤、橘皮竹茹汤为主;少阳病阶段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厥阴病阶段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吴茱萸汤为主;太阳病阶段主要表现为太阳病变证之痞病,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少阴病阶段要积极配合西医治疗措施.李佩文教授临床谨守病机,基于六经辨证体系,随证选用经方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及冯世纶教授提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六经的太阳、少阴分别为在表的阳证、阴证,阳明、太阴为在里的阳证、阴证,少阳、厥阴为在半表半里的阳证、阴证。经方是从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应用半夏厚朴汤,首先应在六经八纲理论指导下,辨六经为外邪里饮的太阳太阴合病,结合因痰气郁滞所致咳逆、胸满闷、腹胀、纳差、胃神经症等,即可辨为半夏厚朴汤方证。临证应注重经方联用及随证增加药物,多可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5.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一文中郑氏对《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提出质疑,提出观点认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若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则更为合理。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待商榷。本文运用武当山祝华英[2]道长关于人体十二经脉左右正反双向运行的理论,对经脉循行形成新的认识,并以此就文中所提几点质疑给予释疑,得出结论认为《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并不是附会《内经》而为,而是对《内经》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维克 《河南中医》1997,17(3):137-138
伤寒六经纵横谈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230038)主题词中医名词六经辨证张仲景以六经为纲辨治伤寒,六经亦称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笔者就六经名称及分证来由作如下探讨。1六经名称来由于《易》1.1由易学三阴三阳启迪在易学中,六经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辨证论治,是一个以六经为纲领、以外感疾病为论述中心、将伤寒杂病合参的辨证论治过程。一、六经辨证贯串看八纲在六经辨证中,三阳皆为阳,其中又分太阳、阳明、少阳;三阴皆为阴,其中又分太阴、少阴、厥阴。疾病形态可分为阴阳两大类。主要以寒热作为划分阴阳病态的根据。“病  相似文献   

18.
周建龙 《江苏中医药》2021,53(11):44-47
六经理论是整体恒动观最重要的运用形式,从六经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更好地把握疾病整体动态的发生发展规律.从六经分析,因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肺虚伏痰,其始在太阴,常先病手太阴而后兼足太阴;病久传至少阴,以手少阴君火式微为主要病理变化,亦可见足少阴精气亏耗之证;病重则多在厥阴,可见邪热内陷、正虚喘脱等证;若因外感,常兼三阳,在太阳则多成外寒里饮证,在少阳常为小柴胡汤证,在阳明则有腑气不通之证.总之,观其脉证,随六经形证治之,常有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经方中的少阴病是与太阳病相对的表阴证,前已有所论述,今再论其详. 少阴病与六经理论概念 经方发展到<伤寒论>出现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阳病、少阴病、厥阴病称谓,后世称之为六经或三阴三阳.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以腹痛及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三阳经辨证多以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病及阳明经证为多见,临床多以葛根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等加减治疗.三阴经辨证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均常见,临床多用理中汤、四逆散、乌梅丸或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