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7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25例,C级22例)、52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56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HE、TBA和AST/ALT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CHE、TBA和AST/ALT水平分别为(2043.7±913.2) U/L、(72.49±25.62)μmol/L和1.62±0.33.肝硬化组CH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随着Child-Pugh 分级的增加,CHE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TBA和AST/ALT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CHE、TBA和AST/ALT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硬化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姜宇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4-6465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CH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92例急性肝炎、83例慢性肝炎、69例肝硬化、33例肝癌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HE、RBP、TBA、ADA、mAST水平.结果 肝病各组中的CHE和RB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肝病各组中的TBA、ADA和mAS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急性肝炎组中mAST异常比例最高(100%);慢性肝炎组中mAST异常比例最高(67%);肝硬化组中CHE异常比例最高(93%);肝癌组中RBP异常比例最高(88%).结论 急性肝炎中mAST、TBA、RBP、ADA应用价值较大;慢性肝炎中mAST、RBP、CHE应用价值较大;肝硬化中CHE、TBA、RBP、ADA、mAST均有应用价值;肝癌中RBP、ADA、TBA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总胆汁酸(Total bilious acid,TBA)和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ADA、TBA、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ADA和TBA在各型肝炎及肝硬化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肝癌患者的AFU明显升高,ADA和TBA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DA、TBA和AFU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itochondrial aspartate arninotransferase,m-AST)在不同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2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及ALT、AST、AKP、GGT、AFU、5'-NT活性,对结果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代偿期,m-AST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m-AST持续升高.AST和ALT两种酶在各种肝病时有不同程度升高.AKP、GGT、5'-NT活力主要在肝癌中增高明显.结论 m-AST可作为诊断肝脏损伤、坏死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条疾病链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所处时期,作为疾病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的表达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肝损害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21例急性肝炎患者、2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结果各疾病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损害组RBP、ALT和PA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ALT低于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PA在各疾病组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ALT和AST在肝损害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的检测能很好的反应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病的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监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峰  黄仙娥 《现代保健》2011,(10):93-94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类型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在(日本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100例本院健康职工和182例肝病患者血清TBA及常用肝功能指标.结果 健康对照组的TBA为(3.9±2.9) umol/L,各类型肝脏疾病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TBA和常用肝功能检测指标在不同类型肝脏疾病中的测定值的阳性率各有所不同,特别是肝癌和肝硬化在其它酶学指标不高时,TBA的阳性率分别达到92.0%和89.3%.结论 TBA测定是一个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能反应肝实质损伤,与各酶学指标比较,特别适用于各类型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各类肝病患者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与常规应用的肝病指标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研究其应用价值。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肝炎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与ALT的检出率相同;慢性迁延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的检出率高于ALT的检出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是一个敏感的肝功能指标,与ALT相比,更能反映肝脏的实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易敏  付元元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37-1338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xansferase,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比值(AST/ALT)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住院肝病患者169例(急性肝炎38例、慢性肝炎65例、肝硬化45例、原发性肝癌21例),采用东芝TBAI-12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和肝病患者血清中TBA、AST/ALT的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肝病组血清中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最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除原发性肝癌组与慢性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肝病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病组AST/AL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间AST/AL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BA、AST/ALT比值不仅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情况,还可对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官喜红 《中国保健》2009,(17):800-80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类型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在(日本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100例本院健康职工和182例肝病患者血清TBA及常用肝功能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的TBA为(3.9&#177;2.9)μmol/L,各类型肝脏疾病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TBA和常用肝功能检测指标在不同类型肝脏疾病中的测定值的阳性率各有所不同,特别是肝癌和肝硬化在其他酶学指标不高时阳性率分别达到92.0%和89.3%。结论:TBA测定是一个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能反应肝实质损伤,与各酶学指标比较,特别适用于各类型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测定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来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分别抽取符合条件的肝病患者348例和无基础肝胆疾病的受试者122人,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监测血清中总胆汁酸(TBA)、ALT水平。结果所选取各类肝病患者TBA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水平,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TBA水平和正常受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TB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阳性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TBA)可作为反应肝功能损害的判断指标,且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较ALT更灵敏。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慢性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 (TBA)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者 ,测定其TBA ,并与ALT、Tbi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TBA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时TBA检测与ALT、Tbil同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并可判断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变化对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97例肝病患者的ALT、AST、ALP、GGT各指标,并与103例无肝病患者相比较。结果197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最为显著,最高者迭281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次之,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以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碱性磷酸酶(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升高不明显;而肝病患者的GGT均有明显升高,特异性差。结论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中有意义的生化指标。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共235例,按Ch ild-Pugh肝功能评分法评分并分级,对各级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 IL)、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B)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2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级31例、B级130例、C级64例。各级间ALT及AS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B、GLO、TB IL、PAB阳性率在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ST、TBA、PAB数值与Ch 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比ALB及TB IL敏感。  相似文献   

14.
尤建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11):155-156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用于慢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方法采用日立公司OLYMPUS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TBA异常率分别为79.3%、100.0%、91.7%、77.8%,同时检测ALT对照其中的异常率分别为65.0%、100.0%、50.0%、50.0%。结论TBA与常规肝功能联合检测可用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类指标对于乙肝肝癌导致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0例作为A组,慢性乙肝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时间段内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C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胆酸含量,总胆汁酸,甲胎蛋白(AFP)对于乙肝肝癌的诊断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ALT,AST,甘胆酸含量,总胆汁酸,AFP含量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38.832,246.807,182.347,126.283,130.681,P0.05)。结论多种血清学指标均可以对乙肝肝癌导致的肝脏损伤进行诊断,但需要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酶谱在诊断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0例不同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鉴定,并将其与108例非肝病患者的肝脏酶谱进行分析,观察不同肝病患者的肝脏酶谱与非肝病患者有无明显区别.结果 肝病患者的血清肝脏酶谱均出现增高,不同疾病的肝脏酶谱增高幅度不同,与非肝脏疾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肝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为(356.28±162.54) U/L,肝硬化碱性磷酸酶(ALP)和谷酰转肽酶(GGT)分别为(87.38±90.46)U/L和(109.21±73.64)U/L,肝癌的ALP和GGT分别为(110.24±109.41)U/L和(138.44±46.26)U/L,乙醇性肝炎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AST分别为(157.35±68.38)U/L、(89.34±59.52) U/L和(78.66±61.64)U/L,其他肝病的ALP及GGT和ALP与非肝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脏酶谱在肝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ST/ALT比值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鹤岗矿业集团公司医院进行治疗的24例慢性肝炎及2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AST/ALT的比值差异。结果慢性肝炎组的AST/ALT比值正常率为70.83%(17例),肝硬化组的AST/ALT比值正常率为41.67%(10例),慢性肝炎组的AST/ALT比值正常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AST/ALT比值升高率为4.17%(1例),肝硬化组AST/ALT比值升高率为54.17%(13例),肝硬化组AST/ALT比值升高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AST/ALT比值降低率为25.00%(6例),肝硬化组比值降低率为4.17%(1例),肝硬化组AST/ALT比值降低率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ALT/AST比值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手段,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蛋白电泳谱变化对肝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电泳谱变化对肝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180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即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及分析. 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ALB、α2、β球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肝硬化患者除7球蛋白显著升高外其余组分均降低.肝癌患者α1、α2和γ球蛋白显著升高,其余组分均降低. 结论血清蛋白电泳能全面的反映肝脏疾病时蛋白质各个组分的变化,对于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发展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3项酶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γ-G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护肝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L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LT升高病例的94.4%,γ-G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γ-G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IL或DB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均于2周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3例病毒性肝炎监测AST,ALT的临床意义.方法 设肝炎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健康组检测AST,ALT.结果 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有升高倾向,慢性肝炎时比值可升高到1.0以上,肝硬化时可达2.0.结论 临床上测定AST,ALT并计算其比值,对诊断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很大帮助,同时动态观察对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