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拔除近中或水平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牙窝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收集近中或水平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患者32例,共计64颗下颌第二磨牙,分为实验组(GBR)和对照组(只拔除下颌第三磨牙),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检查记录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和松动度的变化并对比.结果:两组探诊深度在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963),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有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5,P=0.008).两组下颌第二磨牙的松动度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150,P=0.086),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3).两组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牙槽骨高度在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851),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术后1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15,P=0.007).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行GBR,可在术后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2.
王琳 《医学综述》2010,16(17):2715-2716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在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07~2009年拔除的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80例,用高速仰角涡轮手机适量去骨、切割牙齿分块拔除。结果 180颗阻生第三磨牙均在20min内拔除,其中左侧第三磨牙96例(53.3%),右侧第三磨牙84例(46.7%)。阻生第三磨牙的类型:水平92例(51.1%),近中57(31.7%),垂直23(12.7%),远中5(2.8%),颊向3(1.7%)。术后未出现感染,无干槽症和下颌神经损伤病例。结论微创拔牙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拔除下颌复杂阻生第三磨牙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用于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对78例患者采用超声骨刀术进行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护理配合.结果 78例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拔牙手术,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超声骨刀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速涡轮钻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方法 用高速涡轮钻对86名患者的127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去骨、切割牙冠、分开牙根后拔除。结果 127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全部拔除,平均缩短手术时间为30%~40%。结论 用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陈明  刘平  胡腾龙  宋涛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33-834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共采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156例病例,其中共发生TMD 48例(病例组);对照组为下颌简单牙拔除术患者187例,共发生TMD 38例。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MD在病例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发病率,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为TM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颌角骨折处第三磨牙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7例单纯下颌角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四组,A组:张力带固定术中拔除骨折处第三磨牙;B组:张力带固定术中保留骨折处第三磨牙;C组:张力带固定附加下颌骨下缘补偿固定术中拔除骨折处第三磨牙;D组:张力带固定附加下颌骨下缘补偿固定术中保留骨折处第三磨牙。术后定期随访,对各组术后感染及咬合关系紊乱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四个组在术后感染率及咬合关系紊乱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拔除下颌角骨折处第三磨牙组与保留下颌角骨折处第三磨牙组相比,术后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下颌角骨折采用小型接骨板内固定时在严格掌握术中拔除第三磨牙指征的情况下,术中拔除骨折处第三磨牙并不会增加下颌角骨折术后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引导组织再生术诱导牙槽骨生长的作用 ,为其在阻生牙拔除术后的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实验组 (10 0例 )用国产聚四氟乙烯膜置入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的牙槽窝内 ,对照组 (10 0例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后直接缝合。通过 3个月术后复查 ,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的生长情况。结果 :引导组织再生术能在 5周内引导牙槽骨的生长。结论 :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畸患者萌出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翻瓣后高速牙钻机去骨分牙的方法拔除16例32颗青少年正畸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并对拔除时间、去骨的高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16例32颗青少年正畸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均在23+2min顺利拔除,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干槽症等并发症。结论:因正畸需要萌出期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高速牙钻机去骨分牙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垂直断冠法与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 将120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65颗,分别采用垂直断冠法和斜向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2.65±7.35)min、(25.35±5.65)min.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种方法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低位水平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垂直断冠法与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将120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60颗,分别采用垂直断冠法和斜向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2.65±7.35)min、(25.35±5.65)min.结果: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种方法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低位水平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对临床进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980例(980颗牙)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80例患者进行拍全景片、阻力分析、颊侧翻瓣、去骨、劈牙等对980例患者进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出术。结果:本组980例患者术后,共46例发生并发症(4.6%);且并发症的发生与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实施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时,须对患者患牙进行综合性分析,拟定最佳手术方案;并通过规范、严密的手术流程来全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创拔牙技术在临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微创拔牙组(50例)和传统拔牙组(50例),分别应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并对两组的术中疼痛、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拔牙组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手术中的重度疼痛发生率(6%)和术后中或重度并发症发生率(18%)均低于传统拔牙组的36%和56%,微创拔牙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0±5)min短于传统拔牙组的平均时间为(3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拔牙时间,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陆钰  储岚岚  王鑫  汪学华 《安徽医学》2021,42(12):1404-1406
目的 评价下颌第三磨牙部分牙根保留在近下牙槽神经的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口腔科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31例,术前锥形束CT(CBCT)提示牙根近下颌管的下颌第三磨牙采用保留部分牙根于牙槽窝内,完全去除牙釉质且牙根断面位于骨面下不小于3 mm,剩余牙体组织保留在牙槽窝内.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1周拆线观察拔牙创的愈合情况,术后1年所保留牙根被骨质包绕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唇麻木;拔牙创口一期愈合率87.1%;所有保留的断根均留存于牙槽骨内被骨质包绕.结论 牙根尖紧贴下颌管的第三磨牙拔除时,保留部分牙根临床应用具有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对临床进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980例(980颗牙)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80例患者进行拍全景片、阻力分析、颊侧翻瓣、去骨、劈牙等对980例患者进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出术。结果:本组980例患者术后,共46例发生并发症(4.6%);且并发症的发生与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实施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时,须对患者患牙进行综合性分析,拟定最佳手术方案;并通过规范、严密的手术流程来全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器械和传统器械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8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各109例。一组采用微创器械拔除,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拔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术后满意度。结果:微创器械组的手术时间、断根率、术后并发症均低于传统器械组,其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器械组。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操作快捷、术后反应轻、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锥形束 CT 分析减少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并发症。方法:选取曲面断层片示患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触或重叠患牙102例,行锥形束 CT 扫描后确定手术方案,术后对损伤下牙槽神经病例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上方42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颊部28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部位于下颌神经管的舌侧40例;类下颌第三磨牙牙根横跨下颌神经管2例。所有患牙顺利拔除,有2例出现术后下唇麻木症状,积极治疗后于术后1个月恢复。结论:曲面断层片加以锥形束 CT 能有效的提高患牙拔除术的成功率,减少损伤下颌神经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62例要求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智齿牙根尖与下颌管连结),按照拔除方式不同分为截冠留根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出血率、术后疼痛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观察2组术后18个月感染发生率,观察截冠留根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断根移位情况。 结果2组术后1周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冠留根组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拔牙组(P<0.05);截冠留根组术后疼痛时间短于传统拔牙组(P<0.01);截冠留根组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拔牙组(P<0.05);2组术后18个月之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断根移位(0.51±0.06) mm,术后6个月移位(1.14±0.13) mm,术后12个月移位(1.48±0.17) mm,术后18个月移位(1.50±0.18)mm,趋于稳定,21例经二次手术拔除断根。 结论截冠留根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可减轻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获得其满意,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甲硝唑明胶海绵预防干糟症临床观察陆辉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尤为多见。近几年来,我科采用甲硝哩明胶海绵置人拔牙窝内,预防于槽症,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组422例系1992年3月~1994年6月门诊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手术拔除的204颗埋伏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分析,统计其囊性变的类型及发病率,并讨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适应症及风险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手术拔除埋伏下颌第三磨牙的17-76岁患者132例,204颗埋伏下颌第三磨牙,通过对临床资料、CBCT、病理的研究,统计分析埋伏下颌第三磨牙囊性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是否需要预防性拔除提供可靠理论依据[1]。结果 204颗埋伏下颌第三磨牙中,病理证实确有囊性变的有68颗(33.33%):含牙囊肿58例(28.4%),角化囊肿10例(4.9%)。结论埋伏下颌第三磨牙囊性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无法正常萌出者,如无明显手术禁忌,应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各种位置时拔牙的方法。方法:随机收集口腔门诊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60例,经口腔X线摄片检查,进行位置划分及阻力分析后,采用不同的方法拔除。结果:60例均顺利拔除,时间短,反应轻。结论:对于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根据不同的位置及牙根数目和分叉情况,可以简化术式,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