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以及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住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0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休克分为2组:脓毒性休克组(51例)和严重脓毒症组(53例)。2组患者在入住ICU后收集性别、年龄、既往史,急查血常规、即刻血糖、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细菌培养,AP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入科24 h内抽血化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观察2组患者PCT、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脓毒症患者PCT、CRP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PCT、CRP、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不同程度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PCT[(24.3±5.7)ng/ml和(4.2±2.6)ng/ml,P<0.01]、CRP[(97.1±10.8)mg/L和(64.2±11.3)mg/L,P<0.05)]、APACHEⅡ评分[(20.9±7.1)分和(16.3±5.7)分,P<0.01]、SOFA评分[(10.6±4.1)分和(5.4±3.0)分,P<0.05)]与严重服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CT、CRP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CT:r=0.531,P<0.01。CRP:r=0.426,P<0.01),而二者与APACHEⅡ评分均无相关性(PCT:r=0.032,P>0.05;CRP:r=0.05,P>0.05)。PCT对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CRP的AUC[0.787(95%可信区间0.679,0.894);0.671(95%可信区间0.546,0.796)]及APACHEⅡ评分的AUC[0.787(95%可信区间0.679,0.894);0.687(95%可信区间0.562,0.812)]。PCT对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估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截断值在0.795 ng/ml时,敏感度88.6%,特异度63.9%)。CRP的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截断值为35.00 mg/L时,敏感度88.6%,特异性41.7%)。SOFA评分的特异性高但敏感度低(截断值在9.00分时,敏感度65.7%,特异性91.7%)。APACHEⅡ评分敏感度高及特异性比PCT低(截断值为18.5分时,敏感度74.3%,特异度58.3%)。结论 PCT与CRP水平能很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且与SOFA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PCT对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敏感性特异性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实验组(行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脓毒症休克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MODS、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更低,PLT计数更高,PT、APTT、IL-6、TNF-α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意义[(15.41±2.61)分VS(15.26±2.56)分,P=0.674].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APPACHEII显著降低[(8.62±2.17)分VS(10.92±1.81)分,P=0.000].结论:予以重症脓毒症患者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利于患者病情缓解,并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梁晓浏  林正明  江建锋 《安徽医药》2018,22(9):1773-177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对多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三组人群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三组间血小板参数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组(n=35)分别为PLT(201.947±73.849)×109·L-1、MPV(9.269±1.143)fl、PDW(16.024±0.369)、PCT(0.184±0.059);肺部感染组(n=43)分别为PLT(222.014±115.309)×109·L-1、MPV(9.006±1.263)fl、PDW(16.082±0.579)、PCT(0.194±0.098);对照组(n=42)分别为PLT(192.719±55.335)×109·L-1、MPV(9.599±1.219)fl、PDW(16.064±0.392)、PCT(0.181±0.041).MPV和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肺部感染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0.019;P=0.000);肺部感染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0.003).PDW(F=0.616,P=0.541)和PCT(F=1.376,P=0.254)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和PLT的改变可能和老年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及肺部感染发病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改善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1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给予积极维持循环、机械通气、控制血糖、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0 m L加入5%葡萄糖250m L中,1次/d。两组均治疗7 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2)、乳酸(Lac)、24 h乳酸清除率、氧输送量(DO2)、氧消耗量(VO2)、氧摄取率(O2ER%),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c VO2和La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O2水平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O2和O2ER%改善不明显;且治疗组D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治疗,增加氧输送量,改善组织灌注状态,降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平  谢枫  吴秋英  李辉  张义强  李永生 《江苏医药》2021,47(3):264-267,273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后28-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LR与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血乳酸(Lac)、PLR、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与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 0.600和0.5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ac水平、高PLR及高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住院后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的AUC为0.885[95%CI(0.821~0.932),P=0.000],取最佳诊断界值240.8时,相应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1.18%.结论 PLR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乳酸清除率、乳酸面积的影响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液体复苏、抗生素抗感染、控制血糖、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用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乳酸清除率、乳酸面积、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率、纤维蛋白原(FIB)异常率、血小板(PLT)异常率、APACHE评分、SOFA评分及28 d、90 d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乳酸清除率、乳酸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酸清除率均升高,乳酸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清除率为91.65%±8.21%,高于对照组的85.67%±7.79%,乳酸面积为41.02±8.96,低于对照组的50.32±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T异常率、FIB异常率、PLT异常率、APACHE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改善凝血、器官保护的作用,与常规综合治疗相比可能使临床转归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注射剂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替加环素静脉注射,首剂100 mg,之后每次50~100 mg,q12 h,疗程4~19 d。根据感染是否得到控制将治疗结局分为有效组22例和无效组18例。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SAPSⅡ评分对替加环素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效组的肌酐清除率(Ccr)分别为(64.44±27.24),(71.78±30.38)mL·min^(-1),降钙素原(PCT)分别为0.41(0.05,25.00)ng·mL^(-1)和0.13(0.05,4.00)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效组Ccr分别为(58.34±28.18),(47.58±31.91)mL·min^(-1),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5.06±10.18),(30.83±14.71)分,SOFA评分分别为(9.89±5.32),(12.78±5.75)分,SAPSⅡ评分分别为(60.39±20.18),(72.33±22.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SAPSⅡ评分预测替加环素治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74和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SAPSⅡ评分对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前焦虑水平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不同分为焦虑组(53例)与不焦虑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不焦虑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53±1.21)d、(19.05±4.31)h,均短于焦虑组的(5.97±1.36)d、(25.63±4.6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8、7.648,P=0.000、0.000<0.05).不焦虑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14±0.41)分低于焦虑组的(3.22±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0,P=0.000<0.05).不焦虑组患者社会、躯体、心理、物质评分分别为(89.41±4.26)、(86.39±5.31)、(90.63±3.58)、(88.71±4.78)分,均高于焦虑组的(79.84±5.69)、(78.57±6.52)、(78.54±5.22)、(79.41±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18、6.820、14.082、9.623,P=0.000、0.000、0.000、0.000<0.05).不焦虑组并发症发生率3.6%低于焦虑组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7,P=0.040<0.05).结论术前焦虑情绪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直接影响,一般焦虑水平低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高,对此甲状腺手术治疗前应针对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给予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张俊美  张秀  孙滨滨 《安徽医药》2018,22(7):1373-1375
目的 评估乳果糖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清肠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或轻中度活动期需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清肠效果、不良反应、接受程度以及肠镜检查前后临床症状、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清肠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6、1.000);清肠过程中不良反应评分、患者清肠药物接受程度乳果糖组均优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P值分别为0.019、0.037).乳果糖组在肠镜检查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3.90±1.83)分、(4.70±2.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ESR均值分别为(13.75±6.12)mm·h-1、(16.80±7.65)mm·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83);CRP均值分别为(18.70±8.75)mg·L-1、(23.27±2.90)mg·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在肠镜检查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3.73±2.07)分、(5.32±2.85)分,ESR均值分别为(13.45 ±6.36)mm·h-1、(18.68±8.75)mm·h-1,CRP均值分别为(16.51±0.02)mg·L-1、(26.01±16.59)mg·L-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22、0.027).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准备中,乳果糖优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动态变化,以期尽早干预,同时为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PICU脓毒症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脓毒症组1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MODS组10例。对入选患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危重症评分(PCIS),检测各组0、1h、6h、12h血乳酸,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1)脓毒症、严重脓毒症、MODS患儿早期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1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6h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严重脓毒症及MODS患儿PCIS与血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血乳酸清除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对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测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汝林  宋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02-1703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接受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维持组(B组)、异氟烷吸入麻醉组(C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h、3h、6h、12h、24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A组苏醒期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6.2±4.3)min、(18.3±4.9) min,B组分别为(18.7±5.6) min、(21.1±5.6)min,C组分别为(28.5±8.1)min、(30.7±9.2)min,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睁眼时间=43.79、F拔管时间=34.45,均P<0.05).三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h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术后1h、3h、6h时MMSE评分均(tA=14.695,tB=12.261、13.482、12.209,tc=28.465、20.220、15.752均P<0.05).结论 三种全身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但丙泊酚麻醉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58例脓毒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84例)和存活组(1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肺部感染、近1年住院和抗菌药物使用史、脓毒性休克、血乳酸浓度、降钙素原(PCT)水平、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肺部感染、近1年住院和抗菌药物使用史、脓毒性休克、血乳酸浓度、降钙素原水平、qSOFA评分及SOFA评分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血乳酸浓度、qSOFA评分和脓毒性休克预测脓毒症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1,0.903,0.885,0.762。结论:年龄、肺部感染、近1年住院和抗菌药物使用史、脓毒性休克、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对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淀粉酶升高组及对照组,应用欧洲重症医学监护医学协会(ESICM)制定的SOFA评分体系,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及最大SOFA评分(住院期间SOFA评分最高值)的差异,并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淀粉酶的差异,评价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淀粉酶升高组入院时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1)分与(2.8±1.4)分,P>0.05];淀粉酶升高组最大SOF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1.7)分与(4.1±1.5)分,P<0.05];另外,淀粉酶升高组病死率75%明显大于对照组病死率24%,入院时淀粉酶与入院72h淀粉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813。结论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者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血小板(Plt)减少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ICU 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72例)和存活组(262例)。比较两组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lt减少、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血乳酸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年龄大,入ICU 24 h时的血乳酸、降钙素原(PCT)、SCr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升高,而氧合指数和第7天Plt计数降低(P<0.05)。Plt减少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t减少、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预测脓毒症死亡的AUC分别为0.819、0.857、0.848和0.859(P<0.01)。Plt减少的约登指数为0.638,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72.14%。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1周内发生Plt减少,对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造模组(40只)。术后,40只造模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每组20只,白藜芦醇干预组大鼠于术后60 min尾静脉注射无菌白藜芦醇(40 mg/kg),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细胞细胞核P65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肺损伤评分分别为1.84±0.42、11.62±2.26和5.27±1.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肺损伤评分显著低于白藜芦醇干预组(P<0.01),白藜芦醇干预组显著低于脓毒症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TNF-α和IL-6表达显著低于白藜芦醇干预组(P<0.01),白藜芦醇干预组显著低于脓毒症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干预组肺组织细胞核P65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14±0.02、0.57±0.14、0.32±0.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肺组织细胞细胞核P65表达显著低于白藜芦醇干预组,白藜芦醇干预组显著低于脓毒症模型组。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节脓毒症大鼠NF-κB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青云 《海峡药学》2016,(5):116-118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补佳乐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促卵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水平(E2)、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 (46/48)和75% (36/48) (P <0.05).对照组中血清促卵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水平(E2)、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分别为(12.6±2.4)U·L-1、(7.6±1.2)U·L-1、(231.3±67.4)pmol · L-1、(4.4±0.7) mm、(37.53±9.34)h、(51.29±11.25)h,观察组患者血清促卵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水平(E2)、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分别为(8.5±1.8)U·L-1、(6.3±0.9)U·L-1、(111.2±46.7)pmol·L-1、(7.2±0.8)mm、(18.78±5.63)h、(25.46±6.21)h,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0.006,P3 =0.003,P4 =0.004,P5 =0.008,P6 =0.02,P7=0.00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用于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脑血栓的联合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80例脑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斑块面积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3<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5.39±1.04)、(10.24±2.41)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9.44±4.71)、(19.73±4.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22、10.831, P=0.000、0.000<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86, P=0.000<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面积(1.21±0.23)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49±0.07)mm均小于对照组的(1.67±0.41)cm^2、(0.71±0.3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9、4.248, P=0.000、0.000<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 P=0.007<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还能缩小斑块面积,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A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 B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降低1/2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与B组的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 P=0.552>0.05)。A组患者BRMS评分降低1/2时间为(2.32±0.57)周,短于B组的(3.87±0.6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85, P=0.000<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 IL-10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A组患者IL-1、TNF-α水平低于B组, IL-10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低于B组的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 P=0.010<0.05)。结论 喹硫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当,但喹硫平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少,这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文龙  唐晓林 《安徽医药》2014,(7):1329-1330
目的探究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治的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以及高乳酸血症时间,并对比不同高乳酸血症时间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为(57.1±18.9)h,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2±11.9)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gt;48 h的病死率,分别与高乳酸血症时间〈24 h及高乳酸血症时间为24~48 h的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时间进行监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9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丙泊酚+地佐辛麻醉,B组采用依托咪酯+地佐辛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依托咪酯+地佐辛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给药前、插肠镜时、肠镜过脾区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苏醒时间与检查时间。结果插肠镜时与肠镜过脾区时,A组和B组患者的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且A组患者的心率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插肠镜时、肠镜过脾区时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774、231.211,P=0.000、0.000<0.05)。C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检查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563、90.631,P=0.000、0.000<0.05)。插肠镜时,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1.23±0.05)mm Hg(1 mm Hg=0.133 kPa),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3.01±0.02)mm Hg,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6.34±0.46)mm Hg;肠镜过脾区时,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79.32±0.28)mm Hg,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2.31±0.25)mm Hg,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7.69±0.12)mm Hg;三组患者插肠镜时、肠镜过脾区时的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612、106.262,P=0.000、0.000<0.05)。插肠镜时与肠镜过脾区时,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依托咪酯+地佐辛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患者心率平稳,动脉压无明显波动,患者苏醒时间快,针对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麻醉,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