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魏酸钠联合坎地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予以阿魏酸钠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水平以及其他肾脏功能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ACR、血肌酐水平(Cr)、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24 h尿蛋白(24 h UP)的变化率(ΔACR、ΔCr、ΔCysC、ΔeGFR、Δ24 h UP)。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CR、Cr、24 h UP显著降低(P<0.05),eGFR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ΔACR、ΔCr、ΔeGFR以及Δ24 h U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坎地沙坦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坎地沙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肾病内科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收入院的患者均采取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同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4 d,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肾功、血液生化、腘动脉、肝功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腘动脉血管的内径、内-中膜厚度、腘动脉峰值速度及阻力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腘动脉的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尿蛋白排泄率、腘动脉的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液粘度均有降低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肾康注射液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等,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0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积极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以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尿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预防肾功能衰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初始水平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性。方法将86例诊断为IMN的患者,依PLA2R抗体水平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前后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和血总胆固醇水平。结果低浓度组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和血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指标有所改善,低浓度组尿蛋白定量(24 h)下降水平和血清白蛋白上升水平明显优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IMN,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干预前血清PLA2R抗体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可用于患者疾病缓解时间和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均控制在较好水平,治疗组用药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加用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尿蛋白渗出,并在改善肾功能和降血脂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48例糖尿病肾病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舒洛地特组(14例)、坎地沙坦组(17例)及联合治疗组(1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周,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CHOL)、纤维蛋白原(FIB).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舒洛地特组尿蛋白量下降水平与坎地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量下降水平优于单独用药两组(P<0.05),舒洛地特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IB有显著下降(P<0.05).各组患者ALB、SCr、CHOL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坎地沙坦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4期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9.
于进堂  刁力  张同臣 《河北医药》2010,32(3):308-309
目的观察应用坎地沙坦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肾功能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70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坎地沙坦酯(商品名迪之雅)8mg,1次/d。并高血压的患者,如1周后血压仍〉140/90mmHg,则坎地沙坦酯加至8mg,2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除不用坎地沙坦酯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坎地沙坦酯治疗1个月后,SCr、BUN、24h尿蛋白迅速下降。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及肾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应用坎地沙坦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而且能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环孢素(CsA)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阳性膜性肾病(MN)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0例血清PLA2R抗体阳性的MN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Cs 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小球滤过率(e GF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肌酐、胆固醇、PLA2R,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后NGAL,CD3+、CD4+/CD8+,血清肌酐、胆固醇、PLA2R水平,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e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则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NGAL、eGF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肌酐、PLA2R、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 A联合激素治疗PLA2R阳性MN患者疗效显著优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安全性高,且长期使用可改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重度膜性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重度膜性肾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在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口服与环磷酰胺进行静脉冲击量治疗:甲泼尼龙,口服,前8周以日量40 mg顿服,以后每4周减少10 mg,稳定在每日顿服10 mg,静脉输注环磷酰胺0.8克/次每周一次,在总剂量到达8 g时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每天针刺肾腧、气海等穴位.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均出现了改善,治疗组患者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不同时间点=20.356,13.684,21.139,9.682,12.253,18.647,P<0.05,F两组比较=18.457,17.775,16.563,15.531,22.225,15.952,P<0.05,F交互作用=11.159,12.645,14.368,10.329,19.952,12.265,P<0.05),其中,治疗之后,对照组PLA2R抗体从(25.21±6.38)RU·mL-1下降为(12.75±6.09)RU·mL-1,24 h尿蛋白从(7.16±0.41)g下降为(3.98±0.46)g,肾小球滤过率从(68.12±8.35)mL·min-1升高为(90.33±11.89)mL·min-1,治疗组PLA2R抗体从(24.99±6.44)RU·mL-1下降为(8.92±4.16)RU·mL-1,24 h尿蛋白从(7.23±0.49)g下降为(3.05±0.52)g,肾小球滤过率从(69.69±8.94)mL·min-1升高为(98.36±8.54)mL·min-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7.14%)低于治疗组(62.86%)(χ2=4.62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9,P<0.05),两组消化道症状、糖耐量异常、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0.000,0.094,0.357,0.000,0.402,P>0.05).结论 针刺穴位配合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治疗重度膜性肾病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的概率未增加,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肾小球PLA2R表达及IgG亚型沉积在膜性肾病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膜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术诊断的膜性肾病79例,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IMN)65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14例(其中11例Ⅴ型狼疮肾炎,2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1例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应用欧蒙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IFT)检测,肾小球PLA2R表达及IgG亚型沉积采用免疫荧光法,并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2组患者临床资料是否有差异. 结果 65例IMN患者中,肾小球PLA2R表达阳性者57例(87.7%);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者47例(72.3%);IgG4亚型沉积阳性者59例(90.8%).14例SMN患者肾小球PLA2R表达均阴性,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者2例(14.3%),IgG4亚型沉积阳性者4例(28.6%).肾小球PLA2R表达阳性诊断IMN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100%;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诊断IMN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85.7%.IMN患者中肾小球PLA2R表达、血清抗PLA2R抗体、IgG4亚型沉积阳性比例高于SMN.2组患者临床资料在性别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MN患者中肾小球PLA2R表达阳性率高,在膜性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1例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68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N)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重(BMI)、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定量(D-dimer)进行比较。结果DN组病程、BMI、UAER、SBP、DBP、TC、TG、LDL-c、SUA、FPG、2hPG、HbAlc、MPV、PDW、FIG、D-dimer均较NDN组高(P<0.01或P<0.05);HDL-c、PLT较NDN组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SBP、D-dimer、TG、BMI、FPB、HbAlc、2hPG与DN相关性较强。结论病程延长,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不良,高凝状态等均增加发生DN的危险,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防止或延缓DN发生,减少DM的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入阿霉素(2%的阿霉素,6.5 mg·kg-1)制作肾病综合征模型,观察普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及联合用药对血浆凝血与纤溶分子标志物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均可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下降,普伐他汀可使肾病模型大鼠的抗凝血酶Ⅲ水平明显升高,而低分子肝素组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液生化指标与模型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综合征可出现明显的高凝状态,普伐他汀明显升高血浆ATⅢ水平,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单一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0);治疗后,2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χ2=6.640,P=0.001)。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5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泼尼松中程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均见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用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Ⅱ聚体(D-dimer)含量评价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87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内D-Ⅱ聚体含量,比较各组D-II聚体含量。结果D-Ⅱ聚体阳性发生率和含量:各组肾病综合征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各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膜性肾病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D-Ⅱ聚体增高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形成,需积极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曹磊  胡恩赑  李晓楠 《天津医药》2022,50(2):190-1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WF裂解酶(ADAMTS13)的水平及其作 用。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合并DN患者14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 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2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56例,30 mg/g≤ACR˂300 mg/g), 大量白蛋白尿组(46例,ACR≥300 mg/g)。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vWF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DAMTS13水平, 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等,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 过率(eGFR)。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HbA1c、Fib、D-二聚体及vWF依 次增加,而ADAMTS13依次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D-二聚体是血清vWF的影响因素,而 D-二聚体是ADAMTS13水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vWF诊断DN肾脏损伤敏感度较高,D-二聚体诊断 DN肾脏损伤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均衡,特异度更有优势。结论 血清vWF、ADAMTS13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以成为DN早期的诊断和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对比他克莫司或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经肾活检诊断为膜性肾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他克莫司+泼尼松)和对照组(来氟米特+泼尼松)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及血肌酐变化。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各16例,无效8例,临床缓解率80.00%;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19例,临床缓解率52.50%。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及24周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8周及24周时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白蛋白显著高于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8、24周后血糖、血清肌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较好,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尿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62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6个月时查诊室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高敏CRP及24h尿蛋白定量,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肾结构及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LDL-C水平1个月及6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及eGFR1个月时无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肌酐有所降低,eGF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敏CRP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1个月、6个月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R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肾动脉(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无显著变化,6个月时治疗组各级动脉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的E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改善肾血管结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