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的心理因素对检测配合及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72~83岁老年人在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过程中,进行心理观察、分析及护理。结果根据老年人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老年人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配合程度及准确性。结论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取得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的良好配合及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441例病人在进行肺功能检测过程中采取根据受试者年龄、个体差异应用肢体语言、心理干预及家属参与等不同的操作技巧进行检测前准备、检测中配合、检测后处理的全程性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受试者在肺功能检测中的配合程度及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操作者通过护理干预对受试者进行耐心讲解、指导,以及受试者的努力配合,增加了肺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临床疾病诊断意义,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赛男 《全科护理》2012,(30):2807-2808
[目的]探讨视觉电生理仪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方法]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对视觉功能进行ERG客观测试。[结果]263例病人顺利通过检查,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结论]检查者对检查禁忌证的掌握,检查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散瞳,正确的电极安装,检查中指导病人良好的注视,舒适的体位,检查中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检查后交代病人注意事项是ERG检查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性较高临床报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采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对85例病人进行吲哚菁绿15min潴留率的检测,并加强检测前、中、后的护理。[结果]83例(97.6%)病人顺利完成检测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肝储备功能分析仪检测时操作者熟练的检测流程、充分的检测前准备及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保证监测的顺利完成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视觉警示标识,降低护理安全风险,减少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将静脉输液安全划分等级,依次用不同的颜色代表,制作相应的标识粘贴在输液袋(瓶)上,以达到警示目的。[结果]通过访谈,护理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应用视觉警示标识后自身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工作效率提高,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病人自身输液安全意识。[结论]视觉警示标识的应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提高病人安全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魏小妹  赵庆华 《护理研究》2010,24(8):2036-2037
[目的]探讨病人参与的双向查对方法对提高病人身份识别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对某医院实施病人参与的双向查对方法前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住院病人关于护理安全的满意度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双向查对方法实施前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016%、0.000%,住院病人对“护理安全”的满意度分别为85.43分±14.21分、89.55分±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参与护理查对能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预防护理差错发生,还可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谢平  李敬东  崔丽君  游川  任蛟娇  何金 《护理研究》2011,25(11):980-981
[目的]探讨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利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仪对102例肝癌病人进行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的检测,检测前进行健康教育,检测中关注病人的感受并积极配合,检测后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01例首次检测成功;1例失败,间隔40 min后,再次检测成功。[结论]应用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具有无创、快捷、方便、实用、精确等优点,正确规范的护理操作方法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科学评价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79例眩晕病病人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周后,同时采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评价法获取病人对眩晕症、头痛症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采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评价法进行评价的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工具,"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的应用不失为一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秀丽  张银萍 《护理研究》2008,22(12):3249-3250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后视觉训练效果。[方法]将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出现双眼同时视功能异常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双眼视觉训练,动态观察术后病人双眼同时视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术后4周和8周时,训练组双眼同时视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斜视矫正术后视觉训练可促进双眼同时视功能建立,利于病人远期双眼复杂视功能的建立和斜视手术后眼位的维持,可显著提高病人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婉洁  陈艳  徐明明 《全科护理》2012,(16):1510-1511
[目的]探讨智能化手腕带在危重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危重病人316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354例为观察组应用智能化手腕带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8例(2.53%)。[结论]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无线识别技术及智能化手腕带对危重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可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科病人应用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储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 820例感染科病人应用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储备,分析检测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检测过程的并发症,提出护理改善措施。[结果]共检测4 820例,其中4 814例首次检测成功,2例药液渗出,2例准备不充分,1例因操作模式误选择为CO模式导致检测失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5例(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检测未完成,8例出现恶心,6例出现四肢躯干皮疹)。[结论]制定DDG-3300K肝功能储备分析仪进行肝功能储备检测的护理操作流程、做好检测前准备、病人健康教育、精细化护理配合及熟练操作,有利于保证肝功能储备检测顺利实施及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中年肝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中年肝癌病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复查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中年肝癌病人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复查率。  相似文献   

13.
倪月明 《全科护理》2011,(30):2741-274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择期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组)70例和观察组(整体护理组)70例,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及治疗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恐惧视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佳,综合优势较明显,且显著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人参与的双向查对方法对提高病人身份识别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对某医院实施病人参与的双向查对方法前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住院病人关于护理安全的满意度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双向查对方法实施前后因病人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016%、0.000%,住院病人对"护理安全"的满意度分别为85.43分±14.21分、89.55分±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参与护理查对能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预防护理差错发生,还可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境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在肝储备功能(ICG)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ICG检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ICG检测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环境干预联合音乐疗法。比较两组病人ICG检测一次成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ICG检测一次成功率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境干预及音乐疗法能提高ICG检测一次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人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特发性膜性肾病需行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的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率及检测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和检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人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中,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率及检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彭涛 《全科护理》2011,(10):874-875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36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普外科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 5);观察组的镇痛需求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腹部手术病人的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加强体位练习,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活动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结论]针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特点及经皮后凸成形术的独特性为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倪涵晨 《全科护理》2014,(25):2322-232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多导睡眠图监测的护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对110例COPD合并睡眠相关缺氧病人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同时加强护理。[结果]55例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轻症21例,中症22例,重症12例),排除45例,失败10例。[结论]采取正确的多导睡眠监测方式能早期发现COPD病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延缓呼吸衰竭发生,提高COPD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孙玲 《全科护理》2013,11(10):916-9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病人护理后VAS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