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析,探讨其在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多色荧光分析法,测定84例肺结核患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结核杆菌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肺结核患者CD4+CD25+所占比例为(10.81±2.65)%,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结核之间、抗酸杆菌阳性与阴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肺结核与复治肺结核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它对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用药、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公路养护职工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及水平。[方法]从海拔2800m、3500m、4300m的公路养护区随机抽取194名公路养护工,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g/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3组海拔梯度公路养护工的免疫球蛋白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原相对低氧的环境中,公路养护工人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对22例肺癌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和22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CIM+/CD8+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IgA和IgM,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结果感染组、肺癌组、健康组CD3+、CIM+、CD8+、CD4+/CD8+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IgG、IgA和IgM,补体C3、C4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补体c3、c4含量均降低。结论肺癌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CD3+、CIM+、CD8+、CIM+/CD8+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IgG、IgA和IgM,补体C3、C4下降,提示肺癌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24)。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15d抽取外周血测定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免疫球蛋白。结果人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干预组术后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减轻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T细胞免疫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37-2638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6例确诊IM患者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的水平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CD3^+、CD8^+T淋巴细胞显著升高,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的恢复期,虽CD8淋巴细胞有所下降,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贯穿整个病程。[结论]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IM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疾病的诊断及病情严重度判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对各期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数目,辅助性T∕抑制性T比值(Th/Ts)。分别于初次化疗前1~2d及化疗2~3周期结束后10d测定。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研究化疗后有效组及无效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化疗有效组患者39例,CD3+T细胞百分数在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CD8+CD28+T、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在化疗后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在化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组患者17例,CD3+T细胞在化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在化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在化疗后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化疗有效组患者,免疫紊乱情况明显纠正,其本身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了提升;而化疗无效组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紊乱进一步加剧,免疫功能较化疗前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后三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一及CD4^+CD25^+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9^+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9.
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为燃煤型砷中毒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的变异情况,并比较1998年与2005年各项指标的变化。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低对照组(P〈0.01),1998年与200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IgG和C4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砷污染所致人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改变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持久性损害,不仅可能是砷中毒的促发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该病病情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采取针对性提高免疫功能的防治策略有助于砷中毒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周晓映  原淑鸿  张红漫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93-2193,2196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同时并用乌体林斯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增强乌体林斯肌注,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的变化。[结果]经肌注乌体林斯后患者外周血CD3^+、CD4^+平显著提高(P〈O.01),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体林斯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白细胞介素-10(IL 10)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抑制特异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39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肺结核组)及3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肺结核组)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组别人群外周血血清中TGF β1、IL 10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17.09±5.43)%和(0.78±0.88)%;普通肺结核组外周血中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2.12±3.43)%和(2.79±1.65)%;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4.01±5.65)%和(4.51±1.47)%。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普通肺结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肺结核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肺结核组 (P<0.05),并且耐药肺结核组TGF β1[(4.15±1.39)ρ/ng·L-1]、IL 10[(872.17±269.75)μg/L]明显高于普通肺结核组[分别为(3.03±1.42)ρ/ng·L-1、(266.83±57.09)μg/L]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2±0.77)ρ/ng·L-1、(105.21±23.56)μg/L] (P<0.05)。结论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可能削弱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是导致结核病感染慢性化且出现耐药的原因之一; TGF β1、IL 10可能参与抑制机体细胞免疫,与耐药结核病的形成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非耐药(DS)及耐多药(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对某医院及某结核病防治所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其中DS肺结核患者20例,MDR肺结核患者15例)以及医院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外周血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IL) 10,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DS肺结核组、MDR肺结核组及对照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CD3+[(1 426±485)/μL]、CD4+[(825±306)/μL]、CD8+T淋巴细胞[(516±213)/μL]绝对值最高,MDR肺结核组最低[分别为(746±358)/μL、(461±204)/μL、(213±101)/μL]。3组间IFN γ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浓度 [(65.04±36.31)pg/mL]最高,MDR肺结核组 [(23.32±14.04)pg/mL]最低。3组间IL 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痰菌阳性肺结核及MDR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IFN γ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可能促进了结核病情进展,且可能为耐药肺结核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联合微卡辅助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及免疫机制。方法16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基础用药组、γ-干扰素组、微卡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基础用药: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短程化疗(2HRETM4HR),各干预组均给予相应的药物,观察各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前和2个月末用APAAP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FN-1和IL-4含量。结果与基础用药组比较,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痰菌阴转率明显升高(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用药组比较,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病灶吸收显效率增加(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病灶吸收显效率更明显(P〈0.05)。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比例和IFN-γ含量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基础用药组(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变化值增高更显著(P〈0.05)。γ-干扰素组、微卡组、联合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比例和IL4含量变化值显著低于基础用药组(P〈0.05);与γ-干扰素组、微卡组比较,联合组变化值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γ-干扰素和微卡能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增强化疗疗效,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分为三组,A组为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组(22例)、B组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20例)、C组为外科手术组(20例),射频消融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术,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RFA组治疗前后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数目、CD4+/CD8+比值、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较正常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治疗后1周,外周血CD3+、CD4+、NK数目、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8+数目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第2周~第4周上述指标仍能维持在优于术前水平;B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至术后第2周时CD3+、CD4+、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P<0.01);C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CD4+/CD8+比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NK细胞数目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2周、第3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至术后第4周CD3+、CD4+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而CD8+数目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LRFA治疗后1周内,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而TACE及外科手术治疗后1周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至术后第2周行TACE治疗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需经过4周,细胞免疫功能尚能恢复。故三种治疗肝癌的方法中,对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LRFA>TACE>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不同时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及B细胞CD15+,CD19+和CD23+的改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n=30),选择同期入托体检,无过敏性疾病史及无阳性过敏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2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分别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集静脉血2mL,对照组采血方式与研究组相同,采用肝素抗凝、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15+及CD19+CD25+表达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急性期CD4+为(14.84±5.03)%,CD4+/CD8+为(0.25±0.13)%,CD19+为(3.89±1.32)%及CD19+CD23+为(0.24±0.1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为(82.55±5.49)%,CD8+为(66.17±8.10)%,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②研究组内随时间推移及感染的控制,CD4+,CD4+/CD8+,CD19+及CD19+CD23+逐渐升高,CD3+,CD8+细胞逐渐降低;③研究组病程6个月时,CD3+为(67.98±8.01)%、CD4+为(32.81±6.79)%、CD8+为(33.96±7.37)%、CD4+/CD8+为(0.93±0.31)%及CD19+CD23+为(1.30±0.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病程6个月时,CD9+为(14.60±4.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CD3+,CD8+明显增高,CD4+,CD4+/CD8+,CD19+及CD19+,CD23+。明显降低,病程6个月时,CD3+,CD4+,CD8+,CD4+/CD8+及CD19+CD23+表达正常,但CD19+仍低于正常水平。这提示,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并持续至临床症状消失后较长时间,应引起重视。该结果可为临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T-SPOT.TB检测5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例肺外结核患者、14例肺部病变非肺结核者、9例肺外非结核性疾病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T细胞频率。结果肺结核组T-SPOT.TB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部病变非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肺外结核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部病变非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检测对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57%、80.00%和93.33%,诊断特异度为85.71%、85.71%和88.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88.89%和96.55%,阴性预测值为75.00%、75.00%和80.00%。菌阴肺结核组与菌阳肺结核组之间比较,T-SPOT.TB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组与菌阴肺结核和菌阳肺结核之间比较,T-SPOT.TB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肺外结核和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可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并对两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95/150)和63.9%(96/150),疗程结束治愈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散色比浊法测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浓度。结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上升(P<0.01、P<0.01、P<0.05),CD8+、CD19+、CD56+均降低(P<0.01、P<0.01、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均有异常改变,且与病情相关。研究提示在治疗时可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