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史颖  彭大为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3):272-272,30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2009年11月17日因诊断为"胃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胆囊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来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09年12月22日开始化疗,化疗药物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恩度,  相似文献   

2.
施舟红 《安徽医学》2006,27(5):422-423
术后残胃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状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常将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残胃内发生的癌称残胃癌。我院于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80例进行胃镜检查,共检出残胃癌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来贲门的全胃切除术受到了外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报告我们自1992年元月~1995年12月采用全胃切除治疗责门癌13例体会。临床资料从1992年元月到1995年12月,共行资门癌手术86例.其中采用本术式行全胃切除13例,占同期责门癌手术15.15入该I3例中男12例,女1例:资门癌IO例,  相似文献   

4.
1患者,男,52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充满结石于1994年4月在外院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5年前因胃痛行胃镜检查示“胃角溃疡”。近一年来感胃痛加剧,且发作间期缩短,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感腹胀、暖气、返酸症状加重,即来本院做胃镜检查,示“胃角溃疡性质待定”;上消化道钡透示“幽门不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用溃疡,胃窦癌不除外”。于1994年9月在连硬外麻醉下施行剖腹探查、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脏面与十二指肠及幽门管粘加,分离粘连,包裹有十余牧绿豆至花生米粒大小不等破碎结石,表面揭黄色,核心青灰色。距幽门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0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半年”为主诉,2006年12月行胃镜检查示:胃体上段溃疡浸润型癌,侵及贲门,病检示:腺癌。上腹部CT示:胃癌,肝胃间淋巴结肿大,右肝转移。于2006年12月29日行“胃近端大部切除(D2)术,肝右叶不规则切除。”术后病理示:胃贲门小弯侧管状中-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达浆膜,上、下切端(+),小弯淋巴结癌转移(3/9);另送肝肿物:肝细胞肝癌,术中腹腔内予5-Fu,术后予艾恒+希罗达化疗6个周期。化疗后2个月即2007年7月,出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间歇性加重,体重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迄今我们施行了4例保留胃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肝胰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例1,女,68岁,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1个月。拟肝胰壶腹癌,于1986年6月3日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右上腹可扪及肿大之胆囊约6cm×4.5cm。B超:胆囊增大,总胆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胰头增大。ERCP:胰头部肿瘤。于1986年6月28日行保留胃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胃造口术。术后7d进流质,10d进半流质,32d出院。病理报告:十二指肠乳头部癌侵及全层,3只淋巴…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胃远侧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进展期胃远侧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阐述胃远侧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复习1990-1995年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或全切除的胃远侧癌手术171例,分析淋结的转移及有关预后情况。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74.9%。肿瘤大小、Barrmann分型和浸润深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侵及肌层、浆膜及浆膜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73.2%和100%。肿瘤侵及肌层即有NO③-⑧淋巴结转移,随着外侵程度加重,向近侧转移率明显增高,NO①转移率为14%。肿瘤侵及邻近脏器的,整块切除者好于脏器局部切除者。结论:(1)进展期胃远侧癌行远端胃次全切除加D2或D2+淋巴清除术应为标准术式。(2)胃角癌直径>5cm或No①淋巴结癌转移者应行全胃切除加D2或D2+淋巴结清除术。(3)浸润邻近脏器的胃远侧癌应联合脏器整块切除加D2或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3岁,农民。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并黑便10年,加重1年,于1996年12月门日人院。病程中无返酸、暖气。人院后B超检查发现胆囊颈部有一约0.6cmx0.scm强光团,后未见声影,考虑为胆囊息肉可能。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部有一约4clnX4cm大小肿块隆起,表面粘膜光滑,取活检报告为胃粘膜组织间质有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未见其’CO拟诊为“胃平滑肌瘤”。于1996年12月26日行胆囊切除及胃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胆囊颈部为一胆固醇息肉。于胃底部可见一约4cmx4clnx6cul大小肿块向腔内外隆起,尤以脏外突出明显,肿块质硬、光滑,与周围界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中下段癌,行食管中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食管壁全层。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于2014年1月9日因进食后突发呕血300 m L急诊入院,给予补液、止血、抑酸后呕血好转。胃镜检查示胃底血管暴露,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入院10  相似文献   

11.
1983~1991年为60岁以上高龄患者贲门癌、胃体癌行近端胃次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和胃全切除术共160例,其中贲门癌122例.胃体癌38例,Ⅲ、Ⅳ期占90%。近端胃次全切除101例,其中26例联合切除胰体、尾及脾或胆囊或肝左外叶或左肾上腺;全胃切除59例,其中22例系上述器官联合切除。共发生并发症28例(17.5%),死亡3例(1.9%)。本文对常见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全面体检、了解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估价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做好围手术期治疗,熟悉高龄患者全胃和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可使并发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主诉: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和脐区疼痛10d,于201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因消化道溃疡于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此次上腹呈持续性闷痛,伴阵发性加重,解黑便,伴纳差,无恶心、呕吐,体质量减轻约5kg。外院胃镜检查:胃体巨大溃疡,中央覆污苔,周围组织充血,吻合口黏膜水肿。初步诊断:残胃癌。病理检查:残胃低分化腺癌。体格检查:腹部平坦,中上腹见一长约15cm 手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无明显紧张,腹上区和脐区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和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腹上区 CT 检查: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改变,残胃充盈不佳,壁稍增厚(图1)。AFP208μg/L,CEA726μg/L,糖类抗原CA72-4312μg/L。术前诊断:残胃癌。手术情况:患者于2011年12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残胃吻合口处一质地坚硬包块,胃壁局部明显增厚,包块侵犯左肝外叶脏面,小肠、横结肠与腹壁切口粘连,近端小肠与邻近组织粘连,小肠吻合口系膜内可触及一大小约25cm ×35cm 的淋巴结。胆囊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被周围组织粘连包裹。遂行残胃切除+食管空肠 Roux -en -Y 吻合+左肝外叶切除+肠粘连松解术,术后予心电监测、氧、预防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止血、保肝、补液等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残胃低分化腺癌,浸透肌层达浆膜,周围淋巴结转移,肝脏受累及。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体温362~368℃, WBC948×109/L,进半流质饮食。2012年1月6日患者突发右季肋区烧灼样疼痛。体格检查:腹平软,腹部切口干燥无红肿,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腹上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饱满,胆汁淤积可能,考虑为胆囊炎可能性大。予抗炎、抑酸、补液等治疗。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腹痛症状无缓解。2012年1月7日患者切口中段突然裂开,长约3cm,见100ml 胆汁样液体溢出。体格检查:腹平软,右季肋区腹肌稍紧;右季肋区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阳性。再次急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增大,胆囊内沉积物,胆囊窝积液,肝肾隐窝积液。考虑为术后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再次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坏死,呈墨绿色,张力高,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体中部近胆囊床处见一直径约3mm 的穿孔口并与邻近组织粘连,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严重。右季肋区腹壁及腹膜后组织水肿、黄染。原手术切口中段皮层裂开约3cm,无脓性分泌物。行胆囊造瘘+腹腔引流术。术后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局限性腹膜炎、切口部分裂开。术后监护生命体征,予以抗炎、抑制消化液分泌、制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个月夹闭胆囊造瘘管后患者无不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遂予拔除造瘘管,转肿瘤内科进一步治疗。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1 病情简介患者 ,男性 ,6 2岁 ,近 2月来自觉上腹胀闷不适 ,突解柏油样便伴呕吐咖啡色液体 ,胃镜示“胃溃疡 ?癌 ?”。检查 :营养一般 ,神志清 ,精神差 ,贫血貌 ,巩膜无黄染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 ,叩诊呈鼓音 ,肠鸣音活跃。于 2 0 0 1年 5月 1日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可扪及一“牛眼”大小圆形结石 ,胃窦部后壁扪及溃疡硬块 ;行胆囊顺行切除 ,胃大部切除 ,取距Treitz韧带15cm的空肠与残胃吻合 ;术毕 ,在清除术野时 ,发现胆囊三角区有微量胆汁外渗 ,医生认为可能缝合胆囊床时钩破肝管 ,鉴于损伤组织很…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营养和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比较,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将24例胃上部癌患者分为全胃切除组(简称全切组,n=12)及近端胃大部切除组(简称近切组,n=12),并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病例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gG、IgM、IgA、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CD8+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14 d两组间前白蛋白、IgG、IgA、CD3+、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IgM比较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lt;0.01);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全胃切除"P"-Roux-en-Y代胃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于术后的营养及免疫功能维持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腺中心解剖法"在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胃癌患者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胃窦癌42例,胃体癌20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2.40±11.25)岁,胃窦癌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胃体癌行腹腔镜全胃根治切除术,采...  相似文献   

16.
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及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术15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可行性及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7例进展期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则采用间置环形空肠代胃术式;并与同期286例胃上部癌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比较Ⅱ~Ⅲ期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早期无死亡,膈下及腹腔感染4例,无反流性食和炎,无倾倒综合征。Ⅰ期全胃组及近侧胃切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30例M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确诊3例,行全胆囊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残留囊壁黏膜烧刮术2例;全胆囊切除+胆囊瓣瘘口修补术5例;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瘘口修补+T管引流术13例。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MS治愈率的关键。B超结合病史及其他诊断方法可提高MS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总结46例甲状腺微小癌切除范围。其中行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次全切28例,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8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及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侧次全切7例。结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2例分别于术后3年及4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合理的手术范围是患侧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胰腺肿瘤外科采用区域性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区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其优点是根治范围广,可以预防癌灶多中心残瘤复发。1980年4月8日,我院外科为一例少见的恶性弥漫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人施行了区域性全胰腺切除术(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脾脏、大网膜、胃的50%、横结肠的1/2和区域性淋巴全部切除)。最后行空肠胆囊吻合、胃空肠端侧吻合。手术历时16小时,  相似文献   

20.
贲门癌和胃体癌多需做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难度高,损伤大。高龄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的功能减退,常难以承受大手术,且易出现并发症,故手术死亡率高。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65岁以上高龄贲门癌行根治术320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66例,女54例;年龄68~78岁,平均69岁;贲门癌244例,胃体癌76例;经腹切除214例,经胸12例,胸腹联合切除94例。近端胃次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202例,其中52例联合切除胰体尾、脾或胆囊、肝左外叶。全胃切除、食管空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