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移位性髋臼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髋臼骨折如何选择复位、内固定方法及内固定器材取决于诸多因素,如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医师经验、医疗机构的设备等。由于影响最终功能结果的因素众多,髋臼骨折的治疗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难题。文章就髓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为髋臼骨折的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8~38个月),根据maria评分标准,优16例,良5例,可4例,1例术后24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髋臼骨折,特别是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与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交通事业的日渐发达,由于外伤所致的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其中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髋臼骨折的治疗,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临近多发脏器损伤常见,手术难度很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髋臼骨折都采取保守疗法为主,但是保守治疗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残废率的不断增高,不仅给患精神带来极大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系统回顾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入路如何选择以及手术内固定的相关问题,并对于髋臼骨折术后的严重及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论述,同时着重谈及髋臼骨折术后患如何进行功能训练以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4例,后柱骨折5例,前柱骨折2例,横形骨折3例,T型骨折3例,后柱伴后壁骨折7例,双柱骨折3例。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得7-61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按Matta评分标准,优14例,良21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有效方法;手术入路选择,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大挑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未来微创将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方向。本文就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谭欣林 《临床医学》2007,27(2):63-64
目的探讨通过对移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达到关节解剖复位有效固定,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关节功能。方法对30例移位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镙钉、克氏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无感染,无血管损伤及深静脉栓塞,无神经损伤。随访6—36个月,3例发生异位骨化。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9%。结论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复位,螺钉克氏针重建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其术前准备、骨折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解剖复位、术后牵引、早期功能训练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和(或)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6例,术后借助CPM机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疗效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材料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前,关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争论较大,近20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共识[1].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l1月对12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髋臼骨折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髋部创伤。随着交通事故的多发从临床少见损伤,逐渐多了起来,髋臼骨折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髋骨骨折而波及髋臼,也可由髋关节脱位所致。用传统的牵引治疗疗效差,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的发生率高。部分患发生股骨头坏死,多数学者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该采用手术治疗基本已达共识。我院近年来对凡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涉及负重区、影响髋关节稳定及关节内有碎骨块者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疗效满意。1999年-2005年我科共收治髋臼骨折22例,并采取了不同治疗方法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高速高能量所致的创伤的不断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对于髋臼骨折而言,由于保守治疗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以求尽可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可靠的内固定,并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2002年8月-2004年6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骨盆骨折共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髋臼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是一大挑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金标准,未来微创将成为髋臼骨折治疗的方向。本文就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8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总结18例移位髋臼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分类。手术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9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联合切口一例。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评分标准,优14例(77.7%),良2例(11.1%),可2例(11.1%),优良率(88.8%),无死亡和感染病例。结论:髋臼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为伤后4~7 d,术前准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高质量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晶  焦雪莲 《护理研究》2010,(7):1946-1946
髋臼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使骨盆髋臼骨折的诊断和处理显得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牵引治疗,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晚期良好的关节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该种骨折认识的提高,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改进以及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嘲。髋臼骨折是高能量损伤,伴发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影响移位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的一些因素。方法1996年3月至2006年3月,马山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42例。手术入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0例,Kocher-Langenbec(k-L)入路18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螺钉或重建钢板固定。结果解剖复位率66.7%(28/42),满意复位23.8%(10/42),不满意9.5%(4/42)。并发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异位骨化3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其中解剖复位组优良率89.3%,非解剖复位组优良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位髋臼通过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争取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预防异位骨化,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影响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有:复位质量、入路的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年龄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iris评估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随访18~32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优20例(55.6%),良10例(27.8%),可4例(11.1%),差2例(5.5%),优良率83.4%。结论:髋臼骨折手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牵引非手术治疗,而今越来越多学者提出了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必要性。本院骨科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58例髋臼骨折患者施行AO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疗效。方法 对18例移位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随访6月至5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医源性股神经损伤1例,无血管损伤,无股骨头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重建钢板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Harris功能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老年骨盆和髋臼骨折在临床上时常碰到,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人群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复位及固定困难。重建锁定接骨板由于螺钉和接骨板锁定的特殊性能及良好的塑型,是老年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目的:分析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人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优缺点,提高老年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髋臼骨折21例,均采用纯钛及00Cr 18 Ni 14 Mo 3不锈钢制成的重建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中1例未随访,其余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在4-6个月愈合,无内固定失效病例发生,患者Matta评价标准复位满意率为90%;D’Aubigne功能评分优良率95%。提示重建锁定钛接骨板在老年髋臼骨折治疗中具有固定确实可靠、失败率低、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髋臼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髋臼骨折为高速高能量损伤的关节内骨折,易导致多种并发损伤的出现,延误诊治。因此髋臼骨折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是确保其预后良好的关键。目前主张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尤其对于有并发伤的髋臼骨折患。影响髋臼骨折及其并发伤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损伤程度、手术复位时间及良好的复位固定术等。现就髋臼骨折及其常见6种并发伤的治疗理论与实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