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法:选择在前臂屈面腕关节上6cm正中部位进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平行将斜面全部进入皮内,此时不换手固定,持针手固定注射器姿势不变,直接由持针手掌根部向前推动活塞推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陈紫红  杨薇  邓燕姬  黄赛戊 《吉林医学》2014,(21):4824-482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注射器(1 ml、2 ml注射器)、不同的吸药顺序在球结膜下注射中引起患者疼痛的程度,探讨出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方法。方法:通过将80例白内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注射器和吸药顺序的组合共4种)进行球结膜下注射,将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①不同注射器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 ml注射器和2 ml注射器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上有显著差别。②不同吸药顺序的比较,两种吸药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情和药物允许的情况下,球结膜下注射首选1 ml注射器抽吸、针头选择4.5号针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苄星青霉素注射时防止针头堵塞的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2012年1月—2014年1月200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即一侧臀部给传统注射法,另一侧臀部给予生理盐水灌注(填充)注射针头后注射法,比较两组注射方法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生理盐水灌注(填充)注射组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注射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注射组。结论: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改进能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的胰岛素笔用针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直射之后,对患者局部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00例用采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组和对照组组各100例[1].首先,由我院护士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大小注射针注射,并在3 d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对针头型号调换后采用相同方式再次进行评估.之后两组患者在家应用所学方法进行自行注射.两组首先都采用31G×5 mm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胰岛素,在半年后,观察组则采取32G×4 mm的胰岛素笔用针头注射,结果在一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的使用感受,以及局部疼痛感受.结论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32G×4 mm的笔用针头注射后,局部疼痛感得到了减轻.  相似文献   

6.
任雁  张竹丹 《中外医疗》2011,30(30):109-109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不同方法与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的关系,以使此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8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即首次采用传统注射方法为A组,第2次采用改良注射方法为B组,观察不同注射法引起的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的差别。结果 B组的注射法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明显〈A组注射法。结论改进的注射法可有效减少疼痛程度及瘀斑面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世界一些国家广泛使用着一次性注射针头,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不能完全保证它不被再次使用,即使使用后丢入垃圾场,这种针头也会带来危险;它们可能刺伤清洁工,儿童们有时也会捡来玩,等等。为了消除一次性针头使用后的危险,日本制造了一种专门处理的炉子,只要把针头从洞孔放  相似文献   

8.
皮内试验简称皮试 ,是测定病人是否对该药物过敏的方法。使用传统皮内注射法引起的疼痛 ,病人难以接受 ,研究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在注射时的疼痛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七年时间的临床实践 ,摸索出了一种减轻疼痛的操作方法。方法介绍按常规准备注射用品 ,皮试液按医嘱配制。在前臂掌内侧下 1/ 3处以 70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将配制好皮试液的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皮内 ,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 ,将针头旋转 180° ,左手用拇指固定针栓 ,右手推注药液 0 1ml,局部见半球形…  相似文献   

9.
皮内注射是临床上多种药物使用前的前驱手段之一,但是皮内疼痛程度是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所不能忽略的,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反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暗示、针头、部位、进针速度对肌肉注射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80例肌肉注射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各90例。观察记录暗示组与普通组、小号针头组与大号针头组、臀中肌组与臀大肌组、快速进针组和慢速进针组进行肌肉注射时的疼痛,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记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疼痛积分值暗示组比普通组、小号针头组比大号针头组、臀中肌组比臀大肌组、快速进针组比慢速进针组低,疼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暗示、小号针头、臀中肌、快速进针法,能有效减轻肌肉注射疼痛。  相似文献   

11.
聚醚砜过滤针头缓解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刚  徐纳新 《吉林医学》2008,29(9):716-717
目的:观察聚醚砜一次性无菌过滤针头(英国whatman公司)对异丙酚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对300例日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过滤组(n=100)经聚醚砜过滤针头注射异丙酚1mg/kg;利多卡因组(n=100)经22G套管针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复合液(5mg/ml)1mg/kg,复合过滤组(n=100)经聚醚砜过滤针头注射利多卡因异丙酚复合液。观察并记录疼痛程度(VRS)及刺激性不良反应,计算疼痛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强度显著低于过滤组及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聚醚砜一次性过滤针头可缓解异丙酚注射痛,结合利多卡因可显著缓解异丙酚注射痛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进行改良,以期收到防止针头阻塞及减轻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医嘱要求分两侧臀部分别肌内注射的门诊患者21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对同一病人两侧臀部注射时分别采用改良组及传统组各注射1针,然后比较两组一次性的成功率及评估疼痛的程度。结果改良组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一次性的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疼痛的程度改良组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的苄星青霉素注射法,既能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又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是一种更有效的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余亚珍  宋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23-3023,3028
目的:探讨MECT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点推注丙泊酚疼痛程度的差别。方法:选择80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病患苦。①取首次治疗时,静脉注射点为手背、手腕、前臂和肘窝四个不同部位各20例对比观察;②第2、3次治疗时,前臂和肘窝同一静脉穿刺点与不同静脉穿刺点各20例对比观察。结果:①同等推注速度(20mg/10s)下,丙泊酚注射点以手背及手腕疼痛程度较大,前臂及肘窝疼痛程度较轻;②多次MECT治疗时同一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升级,更换不同静脉穿刺点疼痛程度较轻。结论:在MECT治疗时,护士应尽量选择前臂或肘窝部位的大静脉进行穿刺,多次治疗时注意更换不同的静脉穿刺点,以减轻丙泊酚注射点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正> 球后注射是眼科治疗和眼科手术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球侧注射和球后封闭,特别是眼球内和球外手术都必须行球后麻醉。否则手术就不能顺利进行。以往我们多使用22、23号外科、内科使用的封闭针头,这种针头一  相似文献   

15.
王咏梅 《当代医学》2014,(11):125-126
目的分析静脉采血针如何配合使用真空采血管更安全有效。方法选择接受成人采血者3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150),采用不同方法手法操作,对比其脱出率、疼痛率、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采血选择一人操作协调性好,拔针对避免左右过多换手造成针头在血管内摆动引起疼痛,小指外侧妥善固定针栓,防止两人动作不协调牵拉针头或不固定针栓而使针头脱出,引起出血及皮下淤血。最终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妇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在防止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静脉输液产妇1000人次,分为两组,试验组500人次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500人次用常规方法固定.结果 试验组在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 产妇静脉输液固定使用新方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的顺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观察524例皮肤到臀大肌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男性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平均厚度为1.34±0.63cm,女性组平均厚度为3.41±0.98cm,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男性。故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除了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黏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外,还要根据性别、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明确肌肉注射的深度.方法以臀大肌注射为研究对象,通过B超测量600例患者皮肤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确定针头进入的深度.结果 消瘦组的平均厚度为1.27cm,正常组的平均厚度为2.51cm,肥胖组的平均厚度为3.86cm,三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教科书上的进针深度标准,目前只适用于正常组.所以在执行肌肉注射时,首先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粘稠度,选择不同的针头进行注射,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胖瘦程度,进一步选择不同的针头以及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安全有效一次性输液针头的型号.方法 同一操作者对80例手外伤患者隔天交替使用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和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静脉输液.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对照组,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观察组.采用MeGill疼痛问答法评价穿刺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拔针后按压时间,输液速度,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疼痛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P≤0.05).结论 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适用于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处于极度躁动状态下产妇的静脉输液针头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l200例分娩时需静脉输液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0例,常规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及一次性手术贴固定输液针头;观察组600例,使用自制无菌纱布宽带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输液时固定针头所需时阃,滑针次数,拔针时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自制无菌纱布宽带固定输液针头的观察组,无一例因固定不牢而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拔针时疼痛轻,无皮肤过敏现象。结论自制无菌纱布宽带固定输液针头较一次性手术贴固定更牢固,实用、耐用、经济,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