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钟春燕  陈宝炳  陈君  陈松 《疾病监测》2017,32(4):300-30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无主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5年1-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95例无主患者,进行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抗-HCV)、TP抗体(抗-TP)检测以及HIV抗体(抗-HIV)筛查及确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5 例无主患者中,HBsAg阳性63例(10.59%),抗-HCV阳性19例(3.19%),抗-TP阳性29例(4.87%),抗-HIV阳性4例(0.67%),均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其中抗-HCV及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65,P=0.016;2=14.053,P=0.001)。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无主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主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3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3.
216例海洛因依赖者HBV、HCV、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16例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121例、非静脉注射组95例)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抗-HIV,其中抗-HIV阳性者送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1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率为48.1%、抗-HIV阳性率为0.46%.IDU组与nlDU组进行比较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HI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BV、HCV、HIV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600例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1+2血清四项检测。结果总阳性率8.8%,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7.1%(763例)、抗-HCV1.0%(107例)、抗-TP0.9%(97例)、抗-HIV0.09%(1例)、HBsAg与HCV同时阳性5例、HCV与TP同时阳性1例、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  相似文献   

6.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 HIV 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0636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 及 TP 检测,并将抗-HIV 反应标本送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证实验;统计分析抗-HIV 确证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 HBV、HCV 和 TP 的情况。结果23063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95例,HIV 感染率为0.041%;95例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中合并 HBV 感染1例(1.05%),合并 HCV 感染6例(6.32%),合并 TP 感染20例(21.05%)。结论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 HIV 感染率远高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抗-HIV 阳性献血者的 HCV、TP 感染率明显高于抗-HIV 阴性献血者,合并 HBV 的感染率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检查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创伤性检查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结果 7403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30%、抗-HAV阳性0.27%、抗-HCV阳性1.28%、抗-TP阳性2.48%、抗-HIV阳性0.22%。结论将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作为创伤性检查前必查项目,有利于避免医源性传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来该院做围产保健及分娩的32 187例孕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5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抗-HCV、抗-HI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187例孕产妇中,HBV阳性率为4.65%,HCV和TP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24%,HIV阳性率为0.10%。两年间HBV、HCV、HIV阳性率变化不大,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梅毒阳性率从2011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 187例孕产妇4项传染性疾病中,HBV阳性率最高,TP阳性率次之,HCV阳性率再次之,HIV阳性率最小。建议孕产妇加强孕期和产前检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才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16例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121例、非静脉注射组95例)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抗-HIV,其中抗-HIV阳性者送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1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率为48.1%、抗-HIV阳性率为0.46%,IDU组与nIDU组进行比较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HI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BV、HCV、HIV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98129例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2010年至2012年福建省立医院患者四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进行术前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98129例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6.43%、1.68%、0.15%、2.82%.2010-2012年期间,HBsAg、抗-HCV的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感染人群以>30岁患者为主;抗-HIV、抗-TP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HIV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而TP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结论 进行术前四项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制定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胥加耕  梅志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82-3183,3185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在这类人群中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外来务工人员血清中HIV(1+2)抗体、TP抗体、HCV抗体和HBsAg;HIV抗体阳性者按技术规范进行复检和确证;TP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确认阳性者再作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CV抗体阳性者使用另一厂家试剂复检;HBsAg阳性者作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检测外来务工人员标本442例,发现HIV感染3例(0.68%)、TP感染10例(2.26%)、HCV感染1例(0.23%)、HBsAg阳性39例(8.82%),其中HIV和HCV合并感染、TP和HBV合并感染各1例。TP感染者中RPR阳性6例(60.00%),滴度1∶1-1∶4;HBsAg阳性者中出现6种乙肝"两对半"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为主[66.67%(26/39)]。结论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HIV、HBV、TP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大这类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力度,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探讨抗.HCV联合HCV-RNA检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以期获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国产和进口HCV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使用TMA法定性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CV-RNA,比较不同产品及诊断方法对HCV的检出率,评价ALT变化与HCV—RNA载量的关系,评价抗-HCVS/CO值与HCV-RNA载量的关系。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抗-HCV的检出率均为7.1%(P=1.000);TMA法定性检测HCV—RNA的检出率为8。7%,免疫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率为5.5%,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37,P=0.000);HCV-RNA定性检测比检测抗.HCV的检出率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31,P=0.000);联合抗-HCV和HCV-RNA定性检测结果HCV阳性共19例,检出率为10.4%,与单独检测抗.H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与单独定性检测HCV—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HCV.RNA的载量和ALT的变化无相关性(r=0.189,P=0.536);抗-HCV初筛的S/CO值与HCV—RNA载量无相关性(r=0.174,P=0.569)。结论HCV.RNA定性检测较抗.HCV检测能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检出的窗口期,有利于早期诊断。HCV—RNA定性检测能较临床现行的HCV.RNA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联合抗-HCV和TMA法定性检测HCV—RNA既能缩短HCV感染的“窗口期”,也能显著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可避免漏检处于血清转换期或慢性病毒携带或既往感染的“隐性”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ALT的变化和HC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辅助早期诊断HCV感染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袁红  蒋秀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4-1445,1447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感染及其相互合并感染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期半年内该院门诊、住院及体检者HBs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阴、阳性结果与其他各项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者合并抗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1),HBsAg阴性者TP感染率更高(P<0.01),HBV感染情况与合并抗HCV抗体阳性没有相关性(P>0.05);双重感染与HBV感染相关(P<0.05),以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相关性最为明显(P<0.05),HIV/HCV重叠感染和HIV/TP重叠感染均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未见HCV、HIV、TP三重感染.结论 HIV感染与HBV感染明显相关,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5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预防与避免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对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产前、手术及输血前4 553例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抗-HTLV)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55%、抗-HCV 0.46%、抗-HIV 0.04%、抗-TP 2.28%和抗-HTLV 0.11%。结论对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输血前者血源性感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对254854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四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浅析其流行趋势状况。结果患者中 HB-sAg、抗-HCV、抗-T 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20%、0.53%、2.34%、0.17%;对28540例 HBsAg、5955例抗-TP 、1355例抗-HCV阳性、436例HIV初筛阳性患者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HBsAg和抗-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CV和抗-HIV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数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阶段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有很大差别。(2)人群对H IV普遍易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患者人数呈快速上升态势。(3)对上述多种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结果,为提高血液筛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共358080例为谳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洛的献血者衄蘅斯引伪啼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5周岁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最低;NAT筛查共检出265例HBVDNA阳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为0.081%(265/327761)。结论制定适合的ALT初筛阈值,招募低危献血者,开展NAT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