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学生生活行为方式与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2021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玉山、婺源、横峰、余干4个县2 397名12~17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中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率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20 m SRT成绩的关联强度。  结果   中学生20 m SRT合格率为83.3%,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就读类型、父亲文化程度中学生20 m SRT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26,25.04,6.99,7.96,16.22,P值均<0.05);近7 d是否有剧烈、是否有适度体力活动和不同早餐行为中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8,6.29,9.13,P值<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近7 d无剧烈体力活动”与20 m SRT不合格呈正相关(OR=1.31,95%CI=1.03~1.67,P<0.05);“经常不吃早餐行为”与20 m SRT不合格呈正相关(OR=1.37,95%CI=1.09~1.73,P<0.01)。  结论   剧烈体力活动和高频早餐消费行为与中学生20 m SRT不合格呈负相关,学校应倡导学生养成积极锻炼和规律进食早餐的习惯,保障其心肺耐力水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最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徐攀  卢金逵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98-1900
了解不同声音信号、不同音乐行为对中学生20 m往返跑(20 m SRT)测试成绩的影响,为增强中学生体质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18年12月对江西省上饶市4所中学525名12-17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分析不同音乐生活方式与20 m SRT成绩之间的关联.结果 不同测试方法各年龄、性别中学生20 m SRT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0~3.75,P值均<0.01);"是否喜欢音乐""平常喜欢音乐的类型""独处的时候听音乐.会跟着音乐律动吗"3个条目对20m SRT成绩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97,7.63,4.68,P值均<0.05);Im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喜欢音乐""独处的时候听音乐,会跟着音乐律动"的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的概率分别是没有以上行为学生的2.34和3.64倍(95%CI=1.14-3.06.1.91~4.56,P值均<0.05),选择"快速动感"和"平静舒缓"音乐类型的学生20 m SRT成绩是选择"其他"音乐类型学生的1.88(OR=1.88,95%CI=1.03~2.64)和0.58倍(OR=0.58,95%CI=0.33~0.99).结论 体育活动中加入适当的音乐有助于运动表现.增强中学生体质时.应考虑音乐元素的融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与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间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在深圳市宝安区抽取3 192名中小学生,通过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20 m SRT成绩及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分析不同体格发育指标[身高-Z值、体重-Z值和体质量指数(BMI)-Z值]与20 m SRT成绩的剂量-反应关系,据此分别将身高-Z值、体重-Z值和BMI-Z值分成两组;Spearman相关分析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与20 m SRT成绩的关系。结果 体重-Z值、BMI-Z值与20 m SRT-Z值间分别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0.01),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呈线性相关(r=0.06,P<0.05)。儿童青少年20 m SRT-Z值低等级检出率为44.7%,且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2,93.28...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和20m往返跑(20 m SRT)的相关性,为促进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各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17 280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 m SRT进行心肺耐力水平测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BMI和20 m SR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汉族男性儿童青少年20 m SRT总体成绩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2.20,35.23,28.84和22.29次,女生分别为25.22,26.13,23.36和18.39次,男女生成绩均为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P值均<0.05).BMI-Z分范围是-3.0~8.0,无论男女,不同BMI-Z分组青少年的20 m SRT-Z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无论男女,BMI-Z分在接近正常范围区间,20 m SRT-Z较高;而在较高和较低区间时,20 m SRT-Z较低.结论 体重正常组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高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组,BMI-Z分和20m SRT-Z分之间大体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了解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郑州市4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中抽取6224名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 郑州高职院校大学生静态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91.23±56.25) (56.25±40.21) min/d,焦虑和睡眠得分为(37.41±7.72)(7.91±1.77)分.大学生体力活动合格率为22.27%,静态行为合格率为51.83%,焦虑检出率为9.22%,睡眠不良检出率为52.81%.女生静态行为合格、焦虑和睡眠不良的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7.16,5.93,39.34,P值均<0.05).体力活动合格男生的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不合格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11.25,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均合格者相比,两者均不合格学生发生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良的风险分别为2.45和1.89倍,调整后分别为2.24和1.49倍(P值均<0.01).结论 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长问题严重,是导致焦虑、睡眠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应从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和降低静态行为人手提高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共1 348名,调查年龄、性发育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日常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女生乳房、阴毛、腋毛的发育水平与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7,-0.074,-0.078,P值均<0.05),男、女生性发育水平与学习日r值分别为0.117,0.134,0.177,0.158,0.137,0.156,0.181,0.156,和周末r值分别为0.085,0.106,0.588,0.115,0.130,0.153,0.157,0.189的静态行为时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和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混杂作用下,男生腋毛和胡须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学习日静态行为时间≥120 min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0.79和0.78倍;腋毛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增加了0.49倍;已经月经来潮女生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和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分别是月经未来潮女生的2.11和2.10倍.结论 青少年性发育水平与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性.应针对不同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亚军  吕雅杰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761-1766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持续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在逐渐减少,电子视屏等静态生活时间不断增加,形成了久坐少动的行为模式(静态行为).静态行为尤其是电子视屏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各个维度均有危害.自2016年起,国际上儿童青少年活动指南的发布.已经倾向于发布维度更加全面、指标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但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本身仍然存在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指标达标率极低等问题,对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更像是一种理想目标.作者旨在探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现况、梳理指南的制定和演变历程,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体力活动、静态行为对于儿童健康的独立影响及联合效应,分析和思考24 h活动指南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意义,为今后学生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征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85-1888
了解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体能提供支持.方法 在南京市4个区选取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4 462名中学生进行中文版体力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A)调查.结果 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总分为(2.71+0.83)分,中高强度总分为(1.47+0.27)分,男生体力活动总分和中高强度总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5.46,-9.04,P值均<0.01).初中学生的体力活动总分、中高强度总分均高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6,-7.86,P值均<0.01).高中学生视屏时间高于初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8,P<0.01).父亲不同学历男生和女生的体力活动总分和视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母亲不同学历男生在体力活动总分、中高强度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3,4.26,P值均<0.05);母亲不同学历女生的视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学段、性别、父亲学历对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均会产生影响(P值均<0.05),高中阶段(OR=2.25)、女生(OR=3.43)及父亲学历为大专(OR=1.62)、高中(OR=2.01)、初中及以下(OR=2.08)与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呈正性相关.结论 南京市儿童青少年男生和初中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女生和高中学生,高中学生视屏时间高于初中学生,父亲学历层次低的家庭子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