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80例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采用LASEK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LASEK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1.0(1.0±0.06)。屈光度观察组柱镜(-0.27±0.07)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58±0.10)D,P〈0.05;观察组球镜(-0.31±0.16)D,与对照组的(-0.33±0.18)D比较,P〉0.05。观察组40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主观感觉满意,自感无夜间眩光、光晕、不适等视觉症状。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EK矫正近视散疗效优于普通LASEK。  相似文献   

2.
王宏英  高宁 《山东医药》2009,49(39):84-85
目的比较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9.00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分别行超薄瓣LASIK及LASEK矫治。观察两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恢复情况、裸眼视力(UCVA)、残留屈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A组眼部刺激症状轻微、角膜恢复快,B组眼部刺激症状较重、角膜恢复较慢;术后7d时A组UCVA显著高于B组(P〈0.05),3、6、12个月两组UCVA及残留屈光度无显著差异;A组15眼术中复位角膜瓣时出现垂直条纹状皱褶(使用吸血海绵仔细向两侧展平后消失),B组术后6眼出现不高于1级的Haze(均在使用激素眼液治疗后消失),均未出现角膜前突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薄瓣LASIK与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Q值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8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86例(172眼),其中右眼(观察组)行Q值引导一个体化LASIK切削程序,左眼(对照组)行标准LASIK切削程序,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Q值及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Q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Q值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具有安全稳定、预测性强、患者视觉质量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许梅  张泳  孙立旺  贾飞 《山东医药》2011,51(48):81-82
目的探讨LASEK术中去除上皮瓣治疗中低度近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9例患者(-1.50~-6.00D)右眼和左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行LASEK。A组为去上皮瓣组,B组为保留上皮瓣组。观察术后3d眼球疼痛症状、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3d眼球疼痛刺激症状2、3级者减少(P〈0.01),第3天上皮愈合眼数较多(P〈0.01);两组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和haz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SEK术中去除上皮瓣在减轻眼球疼痛刺激症状、促进上皮愈合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K)矫正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屈光度高、角膜厚度薄等不宜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近视患者,LASEK仍安全有效。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们采用LASEK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冷藏平衡盐溶液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的影响.方法 将60例(12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两组均行LASEK治疗,观察组在激光切削后用蘸有冷藏平衡盐溶液的棉签擦拭激光切削面20 s,对照组代以常温平衡盐溶液,观察术后Haze情况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出现0.5~1级Haze者10例,未出现2级以上Haze;对照组术后6个月出现0.5~1级Haze者23例,2级以上Haze者2例,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为6~8d.观察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有2眼发生丝状角膜炎,治疗后完全愈合,仅残留轻微Haze;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1眼裸眼视力低于术前最佳矫正1行,其余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P>0.05.结论 LASEK术中应用冷藏平衡盐溶液可以减轻Haze.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美开朗滴眼液术后滴眼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早期局部加用2%美开朗滴眼液滴眼,2次/d,1个月后停药。观察术后1个月、0.5a、1a的裸眼视力变化、眼压变化及屈光度回退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0.5a、1a的裸眼视力及眼压均无明显变化;术后0.5a出现屈光度回退7眼(占9.46%),其中轻度4眼,中度3眼,1a时屈光回退情况与0.5a时完全相同。结论2%美开朗滴眼液术后滴眼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陈凤华  闫爱明  陈欢 《山东医药》2011,51(26):96-97
目的观察眼内屈光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对160例高度近视患者行眼内屈光手术,其中行透明晶状体摘除术(CLE)、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各80例,分别行术前、术后立体视觉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为0.94±0.06,均显著高于术前裸眼视力(0.12±0.04)及最佳矫正视力(0.82±0.12),P均〈0.05。术前远距离立体视觉为中心立体视6例,周边立体视15例,立体盲139例;术后分别为102、35、68例;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术前近距离立体视觉为中心立体视22例,周边立体视95例,立体盲43例;术后分别为119、41、0例(P均〈0.05)。术前屈光度为(-15.37±4.96)D,屈光参差患者参差度为(4.45±1.96)D;术后分别为(-1.34±0.62)、(0.76±0.83)D;手术前后相比,P均〈0.05。结论眼内屈光手术可使高度近视患者获得清晰视觉,有效改善其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9.
刘兴强 《山东医药》2006,46(12):25-26
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896例(1772眼),术中采用改良上皮瓣制作方法——撕囊法。术后第1、3天裂隙灯检查见角膜透明、上皮完整、角膜上皮瓣周缘吻合良好,未见上皮瓣移位、溶解或碎片;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裸眼视力达到和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术后2周时为1577眼(占89%),术后6个月时为1680眼(占94.8%),术后1a时为1686眼(占95.2%);术后屈光回退率6个月时为4.8%,1a时为4.9%;术后角膜上皮下雾样混浊(Haze)。2周时为269眼(占15.18%),6个月时为98眼(占5.53%),按Fantes标准分级均为0.5~1级。表明采用撕囊法制作角膜上皮瓣的LASEK治疗近视疗效确切、安全,上皮瓣存活良好,可降低Haze发生率及屈光回退率。  相似文献   

10.
李镜海  周芳 《山东医药》1997,37(10):5-6
对1228例(2396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并对术后1天至2年不同时期的角膜上皮、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角膜上皮于术后第3~4天完全修复,无发生复发性角膜上皮脱落和角膜炎者。术后2年的屈光度为0.34±0.86D,裸眼平均视力为5.02±0.13。认为PRK是治疗-10.00D(尤其是-6.00D)以内近视的安全、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入,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照组27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结果观察组中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对照组中PR 3例,SD 7例,PD 17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CIK细胞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静脉输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2~2012-02该院眼科收治的639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39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0例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西孟旦和传统临床治疗心衰药物的心衰疗效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难治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成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左西孟旦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6%比71.9%,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西孟旦组LVEF[(35.5±7.8)%比(39.2±6.9)%]、SV[(72.0±1.8)ml比(77.6±1.2)ml]明显提高(P〈0.05),NT-proBNP[(1562±836)μg/L比(865±310)μg/L]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3%比25%,P〈0.01)。结论:左西孟旦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合并老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LASIK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患者30例60眼,平均等效球镜(-5.25±2.25)D。手术切削量依年龄、职业、本人要求等不同因素,参考验光调节力及ADD指标,一般使用ADD值的1/2~2/3。分别在术后1d、1周、1月、3月、6月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屈光度和阅读能力,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远视力明显提高,近视力无明显降低,无明显阅读困难及视疲劳。术后6个月时60眼远视力为0.8~1.2。结论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合并老视患者较理想的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不用戴眼镜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手术技巧和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泪膜稳定性。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l周及3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并观察泪膜改变情况。结果角膜垂直散光失量J0和水平散光失量P,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1;B组术前与术后l周和3个月相比,P均<0.01。两组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P均<0.05,但B组BUT较A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BU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0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血脂及特异性炎性因子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88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3例)及常规组(45例)。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BIL)、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等指标,分别评估两组的抗炎作用、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及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TC及LDL-C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比较发现,两组TC及LDL-C的在治疗后3 d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TC 26.6%比14%;LDL-C 36.9%比1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时,两组的TC及LDL-C进一步降低,其中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比26.9%,P<0.05)在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两组患者的MMP-9及MPO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的MPO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55,P=0.000)。然而,MPO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P-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序贯组:F=46.911,P=0.000;对照组:F=19.156,P=0.000)。在治疗后3 d,序贯组和试验组MMP-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和常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血脂,序贯治疗的降脂效果更强。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序贯治疗可更有效地抑制MMP-9,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芪明颗粒与眼底激光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Ⅲ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DRⅢ期患者,平均分组,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组予以芪明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眼底激光治疗DRⅢ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有效,值得在DRⅢ期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该院普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8~2009年普外科手术病历共100份(常规处理组)和2010~2011年病历共100份(干预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各项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指标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干预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均比常规处理组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抗菌药物的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关于预见性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该文观察组,另选50例作为该文对照组,均采用白内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评价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观察组为92.00%(46/50),对照组为78.00%(39/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其中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和感染患者各1例,对照组为18.00%(9/50),眼压升高患者3例,角膜水肿患者4例,感染患者2例(P<0.05)。结论对高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通过预见性护理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改善优良率,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9例)及单纯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67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TC(64.2%比78.3%)、LDL-C(62.7%比75.4%)、TG(50.7%比60.9%)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hsCRP[(5.11±0.94)mg/L比(4.15±0.87)mg/L]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比2.9%)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