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秀君 《中外医疗》2012,31(28):22-2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收治的81例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科同期收治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手术时间比较中,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良率86.4%;对照组优良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Harris评分(89.31±4.75)分,对照组12个月后Harris评分(83.21±7.88)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保存了股骨头关节功能和活动性,使髋关节功能得到重建,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术式,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 a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 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1例。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A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住院时间相当,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3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7.72%)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优良率高,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引流量,并对比两组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3 a优良率分别为90.7%、62.6%、50.0%,观察组为90.6%、37.5%、28.2%,两组术后1 a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3 a优良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相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略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5.0%,观察组优良率为91.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德贵 《吉林医学》2014,(12):2518-25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Harris量表评分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佳,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96-89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2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11)和对照组(n=110)两组。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分别为(77.34±8.61)min和(12.29±2.18)d,明显低于对照组(120.35±9.48)min和(13.37±2.88)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7.11±53.26)ml,少于对照组(358.94±62.27)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68%,低于对照组96.36%;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且身体综合情况较差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生活质量较高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为28例,分别给予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2年疼痛情况等。结果:半髋关节术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全髋关节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总输出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髋关节患者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取得相当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比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更轻,更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一般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具备一定临床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因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保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日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救治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术,实验组(60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8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各3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A组(n=42)、B组(n=42),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显著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更好,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适用于身体差、手术耐受性低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接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此次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更高,经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无论采用全髋关节还是半髋关节置换术都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好,但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劣,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将2011年8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资料完整的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关节置换术类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n=43)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n=44)。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手术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髋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1)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为90.70%(39/43),半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为90.90%(40/44),两组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外,两组患者其余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两组患者行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小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相当,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一共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率、术后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落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45%)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具疗效,术后并发症更加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臧剑  孙文晓  徐鹏  窦坤 《吉林医学》2023,(7):1801-180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的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恢复优良率、不良事件、手术结果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