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对1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低分子肝素胶囊后,血液粘度的改变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P<0.001)。血沉、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AMI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高粘血症,推测可能与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胰岛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3d后改为每日1次,共连续10d。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静点,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法(ILIB)治疗高粘滞血症(BHS)70例,并进行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改善均非常显著(P<0.05~0.001)。提示ILIB对改善BHS有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肺心病血液高粘滞的成因及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输回对肺心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37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的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及血液的凝固性等19项指标综合观测与健康人群对照. 并对肺心病患者用自体血液体外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结果: 发现肺心病患者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卡森屈服值. 均较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0.01). 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自身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回输治疗, 住院后每周作一次, 最多连作三次, 至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单用常规综合治疗, 每次自血光疗前后及停止自血光疗后第二或第三周均作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 最后一次结果与治疗前作自身对照. 发现,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极明显(P<0.001), 卡森屈服值、血浆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显著(P<0.05). 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肺心病诊断、病性判断、疗效监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肺心病患者自体血液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回输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凝固性、红细胞聚集性,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提示: 自体血体外紫外线照射充氧的再回输治疗慢性肺心病血液高粘滞血症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犬主胰管逆行加压注射犬自体胆汁(0.5ml/kg)制成AHP动物模型;AHP第2小时,门静脉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清自发光强度增加;AHP第6小时,血液流变学紊乱的上述参数逐渐加重,血清自发光强度与脂质过氧化物均增加。同时,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聚集指数与血清自发光强度在AHP时相互关系明显。结果表明:高血粘与自由基反应在AHP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钢  林宪平 《中国微循环》2002,6(6):348-34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测定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18例缓解期,12例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缓解期和发作期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及发作期均有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全血粘度(含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高为特征,建议在常规治疗哮喘的同时,加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终末期肾病肾移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asson粘度的增高有关,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血液屈服应力无明显关系。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时,红细胞比积及Casson粘度降低,使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降低,但血浆粘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时,血液的流变特性明显障碍,血液粘度尤其是血浆粘度升高,这可能是肾移植后肾功能失活的重要发病机理,也是血管栓塞性合并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