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益剂问答     
<正> 一、何谓补益剂?其立方依据和应用原则是什么?答:补益剂是运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在八法中属于补法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是补益剂的立方依据和应用原则。其具体运用,还应根据气血阴阳及不同脏腑的虚损情况而分别选择。然脏腑之虚,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所以,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的虚损进行选方用药,是应用补益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第八章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属于“八法”中“补法”的范围。一、目的要求熟悉补益剂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熟悉八珍汤、补肺阿胶汤、大补阴丸、右归丸、左归丸、当归补血汤、虎潜丸;了解泰山盘石散、石斛夜光丸、二至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人参蛤蚧散。  相似文献   

3.
<正>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但对本方的归属问题,古往今来,争议未休,有认为属解表剂者,有认为属和解剂者,亦有认为属补益剂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桂枝汤的主治证、立法、功效等方面分析,应属解表剂。一、桂枝汤的主治证,属表证《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向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关于其究竟是发汗剂还是补益剂,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从病因、病机及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论证,推断本方应是补益剂,笔者亦有同感。现仅从其方后注作如下浅述,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指正。一、从煎药方法看其功用中药煎法,对其功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医学源流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对于煎药火候,历来有“武火”、“文火”之分,一般来说,解表之剂,其味多辛散,久煎则药性容易挥发,宜武火煎之:补益之剂,其味厚而需久煎,宣文火煎之。对于桂  相似文献   

5.
桂枝汤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有人认为:桂枝汤不是发表剂而是补益剂。笔者对此颇有同感,借此从桂枝汤的作用机理及其属于哪一类补益剂两方面,略陈管见,不妥之处,希同道指正。《伤寒论》桂枝汤主证第12条云(以下只列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53、54条中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就是说,桂枝汤证是人体卫气虚弱,“不共荣气和谐”而引起的荣卫不和之证。即《灵枢·荣卫生会》所云:“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悍慓滑疾,见开而  相似文献   

6.
第八章补益剂《方剂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章的要求是:1.熟悉补益剂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注意。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本章首先论述了补益剂的定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以及气、血、阴、阳之间及其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补益剂所治的虚证与《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 ,凡能补充人体物质 ,增强机能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统称为补益药。在皮肤科疾病中 ,不少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如 :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各种疣类 ,病程缓慢 ,反复发作 ,久病耗伤人体正气致虚。根据“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及“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的理论 ,以补益剂扶助人体正气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能力 ,增强免疫力 ,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 ,战胜疾病 ,恢复健康。现就补益剂对上述几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1 药理及实验研究补益药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功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啡汤于《金匮要略》的虚劳病篇,但不能将该方列入补益剂范畴,它是针对“虚劳失精”的“失精”而设的主治方,其功效主要在于对阴阳的调整协调。  相似文献   

9.
甘草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它是重要的补益药,为补气之要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甘草别名很多,如“密草”“、国老”“、粉草”、“甜草”,而以“国老”独著.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凡以补益正气、扶助虚弱、强身祛邪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谓之补益药,亦称补虚药或补养药。补益药用于体虚是一种治疗手段,而其目的在于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补益药主要用于补偏救弊,故决不可滥用。一般以中病即止为宜,不能无的放矢地乱服、久服,否则就有伤阴碍阳之弊。对于身体健康、正气充足、饮食正常、营养良好者,盲目服用补益药,就失去其“补”的实际意义,且可破坏人体内阴阳平衡的生理功能,不但不能扶正补虚,反而助病为虐,往往有害而无益。故祖国医学有“误补益疾”之说。  相似文献   

11.
四君子汤、四物汤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表明,补益剂对机体不仅具有补益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综述了补气方四君子汤,补血方四物汤两首补益方剂对免疫系统中某些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因子含量的调节作用。目的是寻找出两首补益方剂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靶点,为进一步研究经典补益剂延缓衰老免疫学机制做出理论指导,从而确定基础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补法是以补益药为主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仲景立法的主要依据。《金匮》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相似文献   

13.
长于荒山野岭,秉受自然精华、阳光雨露,补益类中药,能调补人体阴阳、虚实,供给人体营养物质,如能加以合理使用,可收延年益寿、却病强身之实效。1、人参 人参,根肥大略像人形而得名,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和根茎,是最重要的补益珍品之一。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为“园参”,野生的人参称为“野山参”,二者以“野山参”品质为优。  相似文献   

14.
<正> 益气养阴法,是阴虚气弱的治疗法则,是根据祖国医学治则中的“损者益之”、“虚者补之”而形成的。益气养阴法与单纯的补益“阴”、“阳”既有着原则上的区别,又有其相同之处。益气养阴是根据阴阳互根与互生的关系,使阳生而化阴,阴生而助阳,从“阳中求阴”、“阴  相似文献   

15.
补益方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逐渐开展了一些补益剂的分子药效机制研究 ,现将其概述如下。1 补益剂的基因研究一览补益剂起着对正气虚弱人体补益的作用 ,推测补益药物能激活活力低下的基因功能 ,协调分子功能的有效状态 ,以维系生命活动的常态[1] 。补益药分为补血 (四物汤等 )、补气(四君子汤等 )、补阴 (六味地黄丸等 )、补阳 (肾气丸等 ) 4种 ,目前已开始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2 ] ,对著名方剂的分子疗效方面研究见表 1。2 补阴补血剂的分子疗效表 1 补益复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类复方名 应用分子生物技术 病名 实验动物或…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分别是补益剂中补阴、补阳的常用方。现代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从正常机体、老龄机体、虚证机体、荷瘤机体以及其他方面,将两首补益方剂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整理。目的是为寻找出两首补益方剂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靶点,进一步研究经典补益剂延缓衰老免疫学机制做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 理中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拟定,见于《伤寒论》。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功。原用于霍乱寒多不用水者及大病差后虚寒喜唾者。是《内经》“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散寒温胃必先辛剂”的具体运用。近代对理中汤的运用更有所扩展,将它用于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本方不失为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的要方。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出自《素问·五脏别论》,它高度地概括了五脏生理功能,即贮蓄保存精气,不使外泻。长期来认识五脏病证每以精气不足,不能藏贮的虚证为主,如杨上善云“虽满常虚”,治疗常投补益之剂。笔者在临床过程中,感到五脏虽有虚证,然实证也不少见,采用攻泻之法治疗五脏病亦常取效。现根据临证体会  相似文献   

19.
滋补六忌     
补法是中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凑’之一,是中医的—种主要治法。《内经》中的“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即指用“补法”祛病。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滋补药。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防治疾病上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人不了解补药性能。滥用补药,甚为有害,特提出以下忌戒数条:  相似文献   

20.
试论补益剂的主要配伍特征──动静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补益剂的主要配伍特征──动静结合双鸭山矿务局总医院王凯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明刚,沈雁指导康广盛关键词动静结合,补益剂,配伍特征中医病证,不外虚实两类,纵观古今各类补益之剂,可以发现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佐之以动是贯穿其中的主要配伍特征。所谓动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