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军地护士心理卫生与职业紧张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影响军地护士心理卫生的职业紧张因素。方法采用普通健康问卷及Mclean蒺s职业紧张问卷,调查广州市13所医院2945名护士的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现状。按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进行护士人群的分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理卫生、职业紧张差异及职业紧张因素对心理卫生的影响作用。结果两组人群心理卫生及职业紧张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但存在显著性差异,军队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好于地方;地方医院护士应付能力、工作应激源、工作满意感均强于军队护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付能力、职称、工作应激源是军队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职称、雇用形式、工作压力、应付能力是地方医院护士心理卫生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当前针对地方医院护士开展的心理与职业紧张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适用军队护士,为促进军队护士的心理卫生,有必要对军队护士心理卫生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44,自引:4,他引:144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麦氏应激问卷(MWSQ)对747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23%。单因素统计可见,急诊科、儿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0%和25%(P<0.001);三种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应激源)确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上述工作应激和急诊科环境对心理状态不佳发生概率影响较大,复相关系数为067,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证明,护理工作应激因素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进一步加强护士心理卫生工作,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取整群随抽样方法机抽取沭阳县两所综合性医院410名注册在职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基层护士职业防护能力各维度评分由高到低分别是个人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心理应激能力、知识储备、危机评估能力;参加职业防护培训、接受职业防护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是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其应对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其职业防护知识的储备及对职业暴露的评估应对能力欠缺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积极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职业防护知识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基层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应激及职业疲劳状况,探讨其相关性,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员工疲劳综合征问卷对600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象SCL-90总分(130.99分±45.03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护士SCL-90总均分、症状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应激源5个维度及护士疲劳综合征得分均较高,其职业应激受多因素的影响。[结论]护士群体中职业应激状况普遍存在,导致其疲劳综合征易感性增强。医院管理者在关爱和促进护士心身健康的同时,应注重护士的职业健康管理,引导护士正确认识和舒缓职业应激,增强心理适调能力及应对技巧,积极促进护士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5.
李颖芬  刘国云  杨辉 《护理研究》2011,25(23):2084-2085
[目的]了解临床聘用护士重症监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山西省9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工作的330名在编护士及388名聘用护士,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重症监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聘用护士重症监护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护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年龄和参与教学情况。[结论]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聘用护士重症监护能力总体得分低于正式在编护士,各医院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聘用护士的整体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聘用制护士与在编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提出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聘用护士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山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44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当前技术职称的公平程度、护士长对待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工作中医生对待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聘用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士心理应激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某院43名心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护士压力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心内科护士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低于健康成人(P0.05)。在护士应激源中,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积极应对方式、高社会支持度、较高职称对护士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应对方式、高职业倦怠水平则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心理应激因素对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职业倦怠、职称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可根据应激因素对护士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三级医院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因素,为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783名护士(其中在编护士980名,聘用护士803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职业发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聘用护士职业发展平均得分为31.32±5.291,低于在编护士的35.47±5.392;影响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的因素有聘用护士所在科室、护龄、每月收入、每月夜班数。结论三级医院中聘用护士的职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对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管理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应激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应激状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hach工作疲溃感量表(MBS)、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简化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58名在职的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并与60名内科护士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应激状况中,工作冷漠感为高度,而情绪疲溃感与工作无成就感为轻度,与内科护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的工作压力与情绪疲溃感和工作无成就感呈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应激状况相对较轻,并受工作压力及个性、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关注引起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特殊成因,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同时塑造良好的个性,提高其积极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0.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职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对护士职业角色的认知状况,分析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稳定护理队伍。方法 对230名聘用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她们对护士工作的认知,个人奋斗目标,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压力,对管理者的要求,个人愿望等。结果 聘用护士对护士职业认知状况较差,职业角色化尚未成熟,工作环境存在大量潜在的紧张因素,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结论 必须增强聘用护士自我保健能力。管理者不仅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还要创造一个心理相容,美好和谐的心理环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寻找并采取合理对策,促进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工作积极性问卷(以下简称AMS)对60名聘用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问卷平均得分(4.17±0.33),明显偏低。结论基层医院管理层应运用“双因素理论”,一方面从工作内容着手,加大激励机制力度,另一方面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建立健全有序的聘用护士规范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护理人员积极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问卷对95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总分为(133.14±16.8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医院级别、科室、婚姻状况、原始学历、最高学历、工作年限、个人月收入、职称和聘用方式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医院级别、聘用方式和职称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职业生涯韧性水平较高,年龄、医院级别、职称和聘用方式等是其影响因素。医院管理者应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职业逆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对职业障碍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苏静予  朱玲  屠丽君 《护理研究》2014,(10):31-32,1179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紧张及应激效应状况,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精神专科医院118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因素量表、职业应激反应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并与181名其他临床科室护士进行职业工作紧张分析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紧张因素中的工作控制、工作单调、工作冲突、工作压力、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应激中心理健康感、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每日紧张感及焦虑状态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应激水平、焦虑水平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感低于其他科室护士。  相似文献   

14.
工作应激对军队护理人员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作为军队护理人员工作应激研究系列之一,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西南地区1153名军队护理人员就工作应激的情绪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军队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症状拉出率高于正常人群检出率。军队护理人员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4岁、6~I5年护龄、职称为护师、职务为护士.情绪不稳定型,A型行为的护士。护理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思考研究,减轻和消除工作应激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帮助护士提高顺应和应付能力,确保护理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应激、心理资本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7月1日新入职的42名院前急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应激源量表(CNSS)、心理资本问卷及共情疲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入职后3个月,院前急救护士CNSS评分、心理资本问卷评分及共情疲劳量表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显示,院前急救护士的共情疲劳量表评分与心理资本问卷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护士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源(CNSS-1)、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源(CNSS-4)呈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问卷评分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CNSS-1、与护士期望值有关的应激源(CNSS-2)、CNSS-4、与护理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源(CNSS-6)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资本和职业应激的消耗,使院前急救护士具有严重的共情疲劳症状。因此,社会应理解和关注该人群,医院管理者大力培养新护士乐观、韧性、希望和自我效能性等积极的心理资本和应对能力,且护士自身应积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者减轻职业应激所带来的共情疲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护士职业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在制定护理管理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2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应激源量表与应激反应量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应激反应位于前7位的是生理反应中的神经衰弱、精力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反应中的焦虑与紧张、情绪过敏;行为反应中的烦躁、工作能力下降,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职业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管理与人际关系。结论:职业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密切,来自管理者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应激源引起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大。管理者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减少护士职业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聘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聘用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聘用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均分数为(148.72±23.36)分,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聘用护士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做好职业规划管理,有利于稳定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紧张及应激效应状况,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精神专科医院118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因素量表、职业应激反应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并与181名其他临床科室护士进行职业工作紧张分析比较.[结果]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紧张因素中的工作控制、工作单调、工作冲突、工作压力、工作危险、工作需求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应激中心理健康感、工作满意感得分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每日紧张感及焦虑状态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应激水平、焦虑水平高于其他科室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感低于其他科室护士.  相似文献   

19.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职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对护士职业角色的认知状况,分析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稳定护理队伍.方法对230名聘用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她们对护士工作的认知、个人奋斗目标、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压力、对管理者的要求、个人愿望等.结果聘用护士对护士职业认知状况较差,职业角色化尚未成熟,工作环境存在大量潜在的紧张因素,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结论必须增强聘用护士自我保健能力,管理者不仅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还要创造一个心理相容、美好和谐的心理环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护士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状况,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采用职业压力测量问卷、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桌医院54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的职业压力与易受职业压力影响的护士群体。[结果]护士主要职业压力源是心理负荷、工作负荷、缺乏提升与参与机会;年龄越大、职称越高。所患疾病的数目也越多;护士SCL-90总均分、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各项因子得分均较全国常模高;SCL-90总均分在护龄分布中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以10年~20年组最高。[结论]医院护士的主要职业压力源为心理和工作负荷,身心健康相对较差的护士是年龄大、护龄长、职称较高、承受压力较大的护士群体;过大的职业压力时护士身心健康有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