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温通血脉之功效.川芎嗪(TMP)为川芎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吡嗪类生物碱.现代医学表明[1]TMP具有解痉、降低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Ca2 拮抗、抗纤维化等作用.为探讨注射用川芎嗪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作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穆桂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83-1284
川芎嗪(TMP)是中药川芎中的主要活性生物碱,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抗凝、抑制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内皮素和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和钙拮抗作用,广泛的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本文对近年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Liu HW  Yan YL  Zhou LL 《药学学报》2012,47(5):677-679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phosphate,TMPP)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及脑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等作用[1,2],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闭塞性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是从中草药川芎中提取的结构为四甲基吡嗪的有效成分。体内外研究表明川芎嗪具有疏通微循环、通过降低抗血小板凝集性而抗血栓、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梗死心肌等作用。川芎嗪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川芎嗪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川芎嗪对心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原癌基因、黏附分子、核因子、凋亡相关蛋白、热休克蛋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迟雪洁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55-357,361
目的总结川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为对川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文献依据。方法对国内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Tetram ethylpyrazine,TMP)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缺血等多种作用,酚类物质阿魏酸(Fumalicacid,FA)具有抗血小板凝集、血栓、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挥发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川芎嗪、阿魏酸均有较好的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较明确,挥发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对川芎治疗该病的研究仅限于川芎嗪和阿魏酸单成分和挥发油,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作用复杂的特点,应结合其功效加强川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群、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之间的药效学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为阐明川芎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创新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6.
已有报道,川芎嗪是川芎有效成分之一,对其结构已进行了鉴定。实验证明,川芎嗪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等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但对于抑制聚集的机理特别是对血小板膜的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研究川芎嗪对兔血小板膜流动性、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及其与抗凝作用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以上作用与血小板膜上生理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耀南 《华夏医药》2005,9(2):140-140
川芎为活血化瘀代表中药,临床应用甚广。川芎嗪(TMP)为川芎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川芎嗪注射液能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可降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川芎哚 (T 1)及其类似物 (T 2~T 17)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T 1~T 17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从中选出T 2、T 3、T 4、T 5、T 6、T 8、T 11、T 12及T 14按Umet su氏法进行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 ,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 ,并与川芎嗪 (TMP)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合成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 ,其中T 5和T 6的抗血小板作用强于TMP ;各试验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栓作用 ,其中T 5、T 6、T 11、T 12及T 14抗血栓作用时间和强度明显大于TMP。结论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其中T 5和T 6的作用强于TMP ,但川芎哚的作用弱于TMP。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诱发的豚鼠乳头状肌慢反应电位及收缩的机制朱进霞,吴筱茵,孔旭黎,王金山(河南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郑州450052)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生物碱及酚部分,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因其有扩张血管[1],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2].改善微循环[3]及抑制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刘世春(湖北省公安县狮子口医院434316)川芎嗪是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药理研究证明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兴奋延髓呼吸中抠及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微...  相似文献   

11.
丹参活性成份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临床上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多年研究现已证实丹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具有抗心肌缺血、防治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加快微循环血流,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血脂,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稳定细胞膜,提高氧耐受力,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损伤细胞,抗纤维化等作用。丹参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丹参改善肾内微循环增加肾血流,对缺血肾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伞形科藁木属植物的根茎,原名芎穷,因其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其药用部分为川芎的干燥根茎.据《本草纲目》记载,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即川芎是一种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一种生物碱单体:4-甲基吡嗪(tertramethylpyrazine),为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抑制自由基产生、提高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化、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等药理活性.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缺血状况等多种作用。目前,川芎嗪主要是以盐的形式存在的盐酸川芎嗪和磷酸川芎嗪。现将磷酸川芎嗪的制剂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纪伟  信艳艳 《哈尔滨医药》2011,31(2):133+135-133,135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化学名称为:2,3,5,6-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丹参索(化学名称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川芎嗪是由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1];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寒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本文就丹参川芎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会芳 《中国药房》2007,18(9):706-708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现已能人工合成。其具有保护心脏、扩张血管、活血化淤、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作者对TM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TMP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有了新的突破,现综述如下。1TMP对心脏的作用1.1干预充血性心衰(CHF)时心房重构及心房颤动(AF)的发生、维持林亚洲等[1,2]通过实验犬建立CHF组和TMP干预组。结果发现,相对于CHF组,TMP组持续性AF的发生率明显减少,A…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的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是从中草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近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复氧后损伤心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在缺氧-复氧条件下,测量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对杆形心肌细胞百分比,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细胞类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氧-复氧对大鼠心室肌细胞有损伤作用。浓度为4umol/L的川芎开始对缺氧-复氧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它能抑制损伤细胞挛缩,提高损伤细胞生存率,抑制细胞LDH的释放,减少MDA的生成,且剂量越大,保护作用越好,即川芎嗪对缺氧-复氧损伤细胞的保护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川芎嗪对缺氧一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它能显著地对抗缺氧-复氧对心室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周 《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29-130
目的川芎嗪可以抑制钙的跨膜内流,防止钙超载所致水解酶的激活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稳定心肌细胞膜,从而稳定心肌电生理特性。方法川芎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压、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药理作用。结果川芎嗪的药理作用非常明显。结论川芎嗪有七大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洋参川芎醒脑胶囊是由西洋参、川芎、当归、自芷、羌活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功效,是从2005年《中国药典》中川芎茶调散,按照中医理论加减而成。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及微细动脉,可降低血液黏度,防栓及溶栓的作用,还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川芎为方中君药,其有效成分川芎嗪有改善血液循环、改变血流变,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川芎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常用中药。现代研究表明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和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钙拮抗、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从而逐渐揭示出其对多系统、多器官、多种病证的治疗机制。该文针对近年来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