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1月10日8时,接桑坪镇卫生院申波电话报告:本镇玉皇岈小学发生一起腮腺暴发疫情,共发现以发热、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病例20例。  相似文献   

2.
洪敏  王一舒  刘健 《西部医学》2015,(4):571-57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对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2~8月临床拟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152例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0例非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腮腺及颌下腺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的改变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果15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中有134例(88.2%)发现腮腺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74例(48.68%)仅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声像图特点为:淋巴结形态规则,常呈椭圆形(似肾形),边界较清晰,横径>1,纵径>0.5,纵横比<1,皮髓质分界清楚。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早期腮腺组织尚未发生病变时,通过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腮腺炎早期临床诊断依据,为流行性腮腺炎早隔离、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昌黎县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昌黎县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昌黎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总罹患率为7.32%(36/492),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首发病例2014年4月2日,持续至4月15日。病例分布在3个年级4个班级,以幼儿大一班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1.67%(15/36),罹患率为45.45%。病例有明确疫苗接种史为13.89%(5/36)。结论昌黎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疫苗接种率低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引起。落实含腮腺炎疫苗接种措施,加强基层防保工作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8日至2013年1月4日期间,武威市某小学暴发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掌握和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在学校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针对这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分析工作,为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3日至5月12日,榆树市八号镇十号村暴发一起以发热、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系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一驹 《海南医学》2003,14(9):86-87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是临床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病。中医称“痄腮并发子痈” ,属流行性腮腺炎中的重症 ,治疗不及时可影响生育。常发生于冬春季节 ,可在小学及幼儿园等机构局部爆发流行。初期治疗多用清热解毒药 ,中后期患者常见苦寒伤阴、余邪未解之象 ,尤以素体虚弱者为甚。笔者采用清热养阴法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 ,年龄 6~ 35岁 ,病程最长 10天 ,最短 1天 ,发热 34例 ,T37.5°C~ 38°C者 8例 ,T38°C~ 39°C者 2 4例 ,T39°C以上者 2例。腮腺肿大者 4 0例 ,单侧腮腺肿大者 2 3例 ,双侧腮腺肿大者1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核实疫情,确定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的存在并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和流行强度,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其三间分布后,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形成假设,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验证假设。结果某小学2009年5月1日至6月18日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共33例。首例病例5月21日发病,6月14-17日出现发病高峰。二(3)班罹患率最高,为28%。男生罹患率为12%,女生罹患率为9%。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在校就餐是危险因素;吃午饭前洗手、平时洗手时使用肥皂是保护因素。结论根据病例临床表现、三间分布特征,确定某小学存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建议校方减少学生在教室就餐的机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12日-5月28日,辽宁省抚顺市胜利开发区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共发病15例.此次暴发流行主要是由于治疗不及时造成的.为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流行性腮腺炎应急接种或口服板兰根冲剂预防;动员发病学生家长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蔓延;对教室进行环境消毒;加强学校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及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陈鹏年 《四川医学》2000,21(5):449-450
1994年以来,我们对3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采用645-2静滴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将74名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诊断符合国家卫生部1990年8月制订的标准[1])随机抽样分为两组。两组病例自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2小时,最长3天。治疗组38例(住院31例,门诊观察7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6612岁;就诊时体温37.1~39.6℃;一侧腮腺肿大患儿11例;双侧腮腺肿大27例;颌下腺受累6例;仅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患儿没有;并发脑炎2例,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612~7岁;就诊时体温37.0~39.8℃,一侧腮腺肿大患儿10…  相似文献   

10.
<正>例1:女,7岁,于2003年6月12日始发热,双侧腮腺肿大,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第3病日开始头痛、呕吐、双下肢无力,站力、行走不稳,于第7病日入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年龄5~15岁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儿,于腮腺肿大后不同时期进行胰腺超声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有5例在腮腺肿大数日后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生率7.3%。结论: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反映流行性腮腺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时间、发展程度、预后情况,以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通过飞沫进入人的上呼吸道,在粘膜表层组织中生长繁殖,引起腮腺肿胀及其它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儿童常见病,常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胜利油田某小学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爆发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调查情况如下。1 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490名儿童,所有发病儿童均集中在该学校,涉及8个班级,有82人发病,发病儿童以往健康,无先天疾病和其他传染病。2 流行特征2.1 地区分布:82例发病儿童均集中在所在学校。2.2 时间分布:首例病人于1999年11月15日发病,最后一例发病于2000年2月15日,发病高峰在1999年12月,发病人数为40人,占总发病例数的48.78%。  相似文献   

13.
张世财  迟毅 《甘肃医药》2013,(4):251-252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12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以11~12月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3.65%,其中,5~9岁组占61.9%;男女性别比为1.86∶1;126例病例中,腮腺肿大126例(100%);发热80例(63.49%);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80例(63.49%);扁桃体肿大119例(94.44%);睾丸炎6例(4.76%);平均病程6天。结论:金昌市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对此年龄组儿童进行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6月份,大丰市大中镇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发病38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颅神经损害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病例男,30岁。因腮腺肿痛6天,于1987年3月24日入院。入院前6天,自觉腮部疼痛,左侧腮腺肿大。2天后右侧腮腺肿大伴有发冷发热。曾服病毒灵治疗二天无效,出现左侧耳鸣,听力减退。入院前一天,味觉、感觉障碍。查体:T36.5,P76,B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006年—2010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观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结果共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637例,发病数量逐年递减,其中每年4月-7月为疾病高发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腮腺肿大、发热等;共出现220例并发症。结论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等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显著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致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史绍山全举玲病人,女,11岁。因发热、腮腺肿大7d,四肢麻木不能站立1d入院。查体:T39℃,腮腺区肿大,质软、压痛,四肢肌力2级,痛觉减退,病理征(-),血钾4.5mmol/L.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给...  相似文献   

18.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6月份,大丰市大中镇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发病38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男78例(78.0%);86%的患者年龄多在5~18岁;发病时间主要以春夏两季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以腮腺肿痛、发热为主要特征,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其中腮腺肿大99例,占99.0%。脑膜脑炎症状者18例,占18.0%;16例患者出现睾丸炎;14例患者出现胰腺炎。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年龄多为5~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多以春夏两季为主;并发症多。因此,应该加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疫苗接种,降低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3岁零7个月,因双侧腮腺先后肿大6d伴高热、右睾丸肿痛1d于1991年4月2日入院。患儿有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密切接触史。体检:T38.7℃,双侧腮腺均肿大,以右侧为甚,质韧,轻压痛,边界不清,皮肤不红,双侧腮腺管口红肿,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