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24-925
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以心理低落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贫困大学生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抑郁心理比较明显。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表现为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内疚感、对现实的无奈感和对未来的无望感等。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极大地困扰着他们,影响着大学生活的质量。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旨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综合高校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实施学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佳木斯大学不同专业、年级及生源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生活质量总得分19.06±3.34(63.53%)。在环境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生源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生理、社会关系和精神方面,仅不同学科问学生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独立性方面,各背景下学生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的总体生活质量处于较好状态;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在环境、生理、社会关系和精神方面有差异性,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从各种关键影响因素着手重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有关资料统计,天津市5万名大学生中有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有心理疾患达2023%。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矛盾是产生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分析大学生经过高考进入高校后,无论在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诸方面都发生了骤然变化,这些变化猛烈冲击着大学生的脆弱心理,使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进入两难的心理矛盾状态。11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他们一方面踌躇满志、渴望成才,另一方面又习惯把自己与别人作比较,对损害自己自尊心的现象反匝强烈、由于大学生中强手如林,…  相似文献   

4.
大学一年级作为高中时期的结束和大学生涯的开始,是青年大学生人格独立、行为自主的重要过渡时期[1].大学新生拥有许多新的自由和责任,同时也面临各种诱惑和健康风险,一方面要快速适应大学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大学内部自由、宽松、放任的环境对他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大学新生刚刚脱离枯燥繁重的高中生活,大学生活对他们的诱惑最具有效用[2].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4].大学生沉迷网络不仅严重影响学业,还可能会导致幸福感降低以及伴随更高的自杀风险[5-6].冲动性(impulsivity)是与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密切相关的一种个体特征[7].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精神信仰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692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SBQ)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事件与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与实用信仰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9、0.196、0.272,均P<0.001),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实用信仰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189、0.404、0.246,均P<0.001),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r=-0.154,P<0.001)。精神信仰在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心理韧性,也可以通过精神信仰间接作用于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起  王毅 《职业与健康》2001,17(10):63-64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帮助和教育他们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俱优的新一代,这对于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充满正常的活力,能充分发挥身心的潜能,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工作环境,能作良性的适应。一般说来,健康大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健康特点。  相似文献   

7.
由中学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易出现各种矛盾和困惑。我院的学生三分之二来自农村,学生的卫生知识较贫乏,防病治病意识比较淡薄。1996年对1995级本科生239名进行健康教育调查,有16.9%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医学院校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1部分学生吃苦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差:近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学生怕苦怕累思想脆弱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由于…  相似文献   

8.
<正>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反应。老年人经过长期的生活磨练,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心理状态。退休之后,由于所处环境和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容易引起情绪低落、精神苦闷等,这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每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互动”:相互的尊重,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心理的沟通;还需要一个能够使人精神高度放松的、宽松、温暖的心理环境。从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来说,孩子对于良好的心理环境的需要,更甚于他们对物质生活条件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家  相似文献   

10.
应对是决定生活事件是否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消极应对方式已非常严重。消极、不成熟的心理应对方式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是值得重视并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应对技能训练,评价其应对能力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一年级作为高中时期的结束和大学生涯的开始,是青年大学生人格独立、行为自主的重要过渡时期。大学新生拥有许多新的自由和责任,同时也面临各种诱惑和健康风险,一方面要快速适应大学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大学内部自由、宽松、放任的环境对他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会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情况,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等教育部 门改善大学生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环境领域制定《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对调查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度进行严格的评价.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师范院校420名学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领域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人际关系、对生活的信心、睡眠时间、就业压力、专业满意度、体育锻炼、学习成绩满意度和家庭摩擦等因素是师范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学生社会支持、环境、行为、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简明量表(QOLCS-23),对2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⑴社会支持与环境、行为、心理两两呈显著正向相关;⑵行为在社会支持与环境和大学生心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5.22%;⑶与生活行为相比,时间管理对大学生行为贡献更大(β=0.75,P<0.001)。结论:社会支持与环境可直接预测大学生心理,亦可通过行为间接影响其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重视大学生对社会支持与环境的感受度和满足感,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行为,尤其要树立时间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部分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 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某高校202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的调查,调查所使用的量表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称ASLEC,刘贤臣编)与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编),作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体心理应激与应付方式的差异,考查了生活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当个体面对应激环境时,哪一类应付方式是良好的应付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心理危机,维护精神健康,同时希望调查分析的结果能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儿童生长在生活条件优于以往任何一代的环境中,然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却成了体弱、肥胖与精神抑郁等众多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受害者;他们还缺乏运动和感性经验。 小小年龄病变多 五岁的丽丽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可是在上体育课时却适应不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失眠症的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大学生失眠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体质、睡眠卫生与睡眠环境等。提出采取心理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与提高社会支持度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预防和减少失眠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行为及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宜鹏  王静  宗琴珍 《中国校医》2006,20(1):41-41,44
在大学生的教育中,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特殊,他们各方面的心理情况备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笔者于2003年底随机抽查了安徽医科大学二年级234名大学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使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心理问题"诊断、治疗"的界定、心理健康辅导的场所和环境、学校管理与学生权益平衡、高校咨询师的咨询资质等方面都面临困境和挑战.作者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研究出发,阐述了《精神卫生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作用和影响,界定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界限,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实施医教结合、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从而提升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对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