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瓣膜患者术后临床结局与血浆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患者术前、术后低蛋白血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外科住院手术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154例,全部检查入院白蛋白(ALB)、术后每w查ALB,以出院前最后一次ALB作为术后ALB指标。ALB≥35 g/L为正常白蛋白组,<35 g/L为低白蛋白组。临床结局项目包括:术后住院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是否发生感染,是否二次手术,转归是否不良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ALB≥35 g/L组与<35 g/L组比较,在临床结局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B水平与临床结局关系十分密切,ALB<35 g/L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比≥35 g/L患者明显延长(P<0.01),不良转归的发生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LB≥35 g/L的患者,二次手术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术前低蛋白血症的病例,这种趋向仍很明显。相关分析显示:术前ALB水平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124,P=0.038);术后ALB水平与术后住院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544,P=0.0001和r=-0.198,P=0.001)。结论:在关注心瓣膜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心瓣膜病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出现低ALB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肺部感染与血清白蛋白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前、中、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来经治疗能控制的老年人(年龄≥60岁)肺部感染患者89例,除外肿瘤、肝肾功能损害等所致血清白蛋白降低,以肺部感染后白蛋白是否低于35g/L为标准,分为白蛋白正常组和白蛋白降低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比较白蛋白降低组感染前、中和控制后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钾、钠、氯、血红蛋白等的变化。结果:两组的痰培养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白蛋白降低组在感染前血清白蛋白(ALB)的均数为38.5g/L、血红蛋白(HB)的均数为126.9g/L,感染中ALB为30.4g/L、HB为110.5g/L,感染控制后ALB为37.6g/L、HB为120.8g/L。结果表明感染中的ALB、HB与感染控制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约1/3老年人的肺部感染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显著降低,治疗应以控制感染为主,在感染控制后血清白蛋白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合蛋白营养剂对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PEM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基线均不存在相关并发症,分为复合蛋白营养剂组25例及对照组15例。复合蛋白营养剂组给予新型夜间加餐(原味酸牛奶200g+复合蛋白营养剂15g)配合一般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与治疗前相比,复合蛋白营养剂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在6周末,对照组患者白蛋白为(30.2±3.2)g/L,显著低于治疗组[(33.6±3.7)g/L,P〈0.05],前白蛋白为(122.10±24)g/L,显著低于治疗组[(159.0.6±30.4)g/L,P〈0.05],淋巴细胞数为(1.08.10±0.31)×10^9/L,显著低于治疗组[(1.36±0.26)×10^9/L,P〈0.05],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蛋白营养剂可以改善存在PEM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有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6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时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PA与ALB水平[(223.9±43.2)mg/L、(41.5±5.8)g/L]均低于对照组[(314.5±53.6)mg/L、(47.2±6.9)g/L,t值分别为4.527、2.786,P均<0.05];病例组治疗后1、2、4周PA含量[(245.8±41.7)、(258.3±4.7.2)、(282.9±49.3)mg/L]高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092、3.789、4.230,P均<0.05);病例组治疗后1、2、4周ALB含量[(41.1±4.7)、(41.4±5.2)、(44.8±4.5)g/L]与治疗前[(41.5±5.8)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23、0.119、0.156,P均>0.05).结论 PA比ALB能快速、敏感的反应肝脏功能的改变,可用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范春燕 《山东医药》2011,51(33):60-6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血清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早产儿113例,于出生24 h内及出生后7 d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产儿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低出生体质量组与极低出生体质量组相比,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出生24 h比较,早产儿生后7 d前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早产儿血清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价胎儿宫内营养状况,前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支持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14例ACS患者和57例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观察AC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1114例ACS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5例,血清ALB水平分别为(27.87±3.19)g/L和(36.01±4.01)g/L,与对照组ALB水平(46.97±5.73)g/L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AMI组和UAP组之间的ALB水平也有差异,AMI组低于UAP组(P0.05)。2根据血清ALB水平将114例ACS患者分为三组:ALB≤28g/L组,28.1~35g/L组,35g/L组。随着血清ALB水平的降低,各组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也呈现增高趋势。所有ACS患者血清ALB水平与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0.137,0.241,P分别=0.001,0.004)。结论:血清ALB水平与ACS病情密切相关,ACS病情越严重ALB水平越低。而且ALB水平和ACS患者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脏病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玲 《山东医药》2011,51(14):108-109
目的观察肝脏病变(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4例肝病患者和9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A。结果肝病组血清ALT为(82.0±73.6)U/L、ALB为(35.6±6.4)mg/L、PA为(136.7±53.6)mg/L,对照组分别为(25.6±8.8)U/L、(44.5±9.4)mg/L、(250.5±44.8)mg/L,两组ALT、PA比较,P分别〈0.05、0.01。肝病组中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PA分别为(82.4±30.1)、(154.0±37.6)、(129.5±65.7)、(97.7±67.9)、(189.4±45.4)mg/L,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其他肝病患者比较,P均〈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A水平降低,PA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血白蛋白对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将36例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35g/L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生长激素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4IU,肌注,1次/2日,疗程30天;②白蛋白治疗组: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0ml,静滴,1次/2日,疗程30天。两组同时给予相同方案的保肝、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15天、30天、60天、90天测定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5天血清白蛋白含量上升(P〈0.05),治疗30天时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均上升(P〈0.05),60天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升至最高点,白蛋白治疗组则较前降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90天后生长激素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仍维持较高水平,且肝功能好转,而白蛋白治疗组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与白蛋白制剂均可明显提高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但重组人生长激素中远期疗效更好,且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及铁蛋白(Ferr)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和住院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血清hs—CRP、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将其分别为两组(hs—CRP≥10mg/L、hs-CRP〈10mg/L;Alb≥35g/L、Alb〈35g/L;Ferr≥150μg/L、Ferr〈150μg/L),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患者肺功能差异。结果通过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峰流量(PEF)来检测肺功能,数据以FVC%,FEV1%,和PEF%呈现,CRP≥10μg/ml的患者相比CRP正常患者年龄更大;FEV1%,FVC%和PEF%水平更低(P=0.005,P=0.001,P=0.015)。铁蛋白≥150仙g/L和铁蛋白正常患者相比,FEV1%(P=0.035)、FVC%(P=0.019)和PEF%(P=0.021)三项也均有显著差异,白蛋白和肺功能检测指标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铁蛋白水平增高可能与肺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行PD的临床资料,将90例50岁以上PD手术病例分成≥70岁(高龄组,n=27)和<70岁(低龄组,n=63)两组,分析两组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浆前白蛋白(PALB)、血糖、血钾、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比较,术前KPS评分低[(71.11±6.98) vs (85.40±6.43),P<0.01]、血浆ALB低[(34.86±4.54) vs (37.02±4.13)g/L,P<0.05]、PALB低(127.36±41.19) vs (160.27±57.11)g/L,P<0.05)、血糖高[(8.47±3.68) vs (6.41±2.12)mmol/L,P<0.05]、血钾低[(3.38±0.48) vs (3.81±0.45)mmol/L,P<0.01]、术后ICU入住率高(81.48%vs 39.68%,P<0.01),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5% vs 39.42%,P>0.05)。高龄组无住院期间手术死亡,低龄组有2例术后30d内死于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术前内环境调整,术后积极ICU治疗,≥70岁高龄患者行P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性胰腺癌局部晚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与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及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性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12例,并进行放化疗,年龄≥65岁。均在治疗前、后清晨采血并测定CRP、白蛋白和Hb。结果 112例患者中49例生存期低于6个月,63例≥6个月。<6个月的患者CRP高于≥6个月患者(P<0.05);<6个月的患者白蛋白和Hb均低于≥6个月患者(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0 mg/L CRP患者生存期分别高于≥20 mg/L CRP患者(P<0.05);治疗前白蛋白<30 g/L者和Hb<90 g/L者生存期分别均低于白蛋白≥25 g/L者和Hb≥90 g/L者(P<0.05)。治疗后白蛋白<30 g/L者和Hb<90 g/L者生存期分别均低于白蛋白≥30 g/L者和Hb≥90 g/L者(P<0.05)。治疗前后Logistic分析显示,CRP、白蛋白和Hb与生存期均有相关性(P<0.05)。放化疗后CRP高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和Hb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胰腺癌放化疗前后血清中均CRP明显升高,白蛋白和Hb下降,生存期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CR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周、4周和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全部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1例(4.0%)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5.2±8.5g/L和25.8±7.8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5.7±10.3%和37.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DFU截肢风险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789例DFU患者,根据血清ALB水平分为3组:<30g/L为中重度低蛋白血症组(n=83);30~35g/L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n=163);≥35g/L为ALB正常组( n=543)。按治疗结局分为截肢组(n=171)、非截肢组(n=603)、死亡组(n=15)。比较不同ALB水平患者的临床资料、截肢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 DFU患者总截肢率为21.7%,死亡率为1.9%。在所有截肢中,大截肢(踝及踝以上截肢)占22.8%,小截肢(踝以下截肢占11.7%、截趾占65.5%)占77.2%。DFU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0d,住院费用26610元。DFU截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9d,住院费用49456元。轻度低蛋白血症和中重度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截肢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是ALB正常组的2.0,1.2,1.7倍和2.9,1.5,2.3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agner分级、重度感染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是独立保护因素。随着ALB水平的升高,截肢率逐渐下降、住院天数逐渐缩短、住院费用逐渐减少。结论 ALB水平与DFU患者的截肢密切相关,是良好的预测DFU截肢风险及医疗费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 biliary drainage,ENBD)联合鼻空肠营养管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 年5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NBD联合鼻空肠营养管治疗的43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病例纳入观察组,按照1∶1匹配原则于同期病例中匹配43例采用单独ENBD治疗联合常规保守治疗病例纳入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前、术后营养支持3 d、7 d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和炎症性指标[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组间差异,同时观察营养支持相关胃肠不良反应指标(腹胀、腹泻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组间差异。结果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术前APACHE-Ⅱ评分、NRS2002评分、肝功能指标、营养指标和炎症性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营养支持3 d时,观察组ALT、AST水平、TP含量分别为21.0(15.0,35.5) U/L、26.0(21.0,36.5) U/L、(64.2±5.2) g/L,对照组分别为47.0(29.5,82.5) U/L(P<0.05)、47.0(29.0,75.0) U/L(P<0.05)、(60.5±6.4) g/L(P<0.05),其他指标水平该时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支持7 d时,观察组ALT、AST水平、TP、ALB含量、CRP浓度分别为22.0(14.0,31.5) U/L、26.0(20.5,38.5) U/L、(67.6±5.4) g/L、(34.6±3.7) g/L、28.0(18.5,35.5) mg/L,对照组分别为43.0(18.0,59.5) U/L(P<0.01)、34.0(24.0,60.5) U/L(P=0.02)、(64.5±5.7) g/L(P=0.01)、(31.5±7.0) g/L(P=0.02)、34.0(24.0,66.5) mg/L(P<0.05),其他指标水平该时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32.6%(14/43)、30.2%(13/43)、9.3%(4/43)、(16.0±7.0) d和(4.0±1.0)万元,对照组分别为4.7%(2/43)(P<0.05)、7.0%(3/43)(P<0.05)、11.6%(5/43)(P=0.72)、(19.3±3.7)d(P<0.05)和(5.3±2.3)万元(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在ENBD引流的同时,同台置入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适合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EH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EH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1级组患者20例,≥2级组20例,≥2级合并冠心病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定各组血清Lp-PLA2活性。结果:高血压≥2级合并冠心病组、≥2级组及1级组血清Lp-PLA2水平[(92.53±9.71)μg/L、(86.92±9.61)μg/L、(77.94±8.03)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30±5.99)μg/L],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678,0.503,P均〈0.01),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液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糖和尿白蛋白(ALB)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ALB均值为14.6±10.6μg/mm,NIDDM组均值为89.6±68.6μg/mg,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DM者血糖控制水平与ALB关系显示,血糖水平<7.84mmol/L组ALB为59.45±24.2μg/mg,血糖7.84~11.1mmol/L组ALB为64.7±33.8,血糖>11.1mmol/L组ALB为144.6±147.8。其ALB异常例数分别占22.1%、33.8%和46.8%。表明DM者血糖控制水平与ALB升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纳入病例组,轻度30例、中度35例、重度21例;选择8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PN、S100-β蛋白并计算CRP/ALB,分析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血清ADPN、S100-β蛋白及CRP/ALB的相关性。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病例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0~2分)和预后较差亚组(3~5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PN、S100-β蛋白及CRP/ALB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ADPN低于对照组,S100-β蛋白、CRP/ALB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清ADPN依次降低,S100-β蛋白、CRP/ALB依次升高(P均<0.05)。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血清ADPN呈负相关,与S100-β蛋白、CRP/ALB呈正相关(P均<0.05)。CR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以探讨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16例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8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活检,分析肝脏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ALT及年龄的关系。结果在肝炎组中,炎症分级≥G2者占55.6%,明显高于对照组(31.3%);肝炎组纤维化分期≥S2者占6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慢性肝炎组中年龄大于40岁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及纤维化分期≥S2者分别为69.5%及75.0%,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ALT〉60U/L者G3+4比例(52.9%)高于ALT〈60U/L者(31.7%,P〈0.05);ALT〉60U/L者纤维化分级高(S3+4)者比例也明显高于ALT〈60U/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60U/L组有84.3%纤维化分级≥S2,明显高于ALT〈60U/L组(63.4%,P〈0.05)。结论部分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变也处于活动期,其中年龄大于40岁而ALT又大于60U/L者,应开始抗病毒治疗,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杨爱娟  郑辉  刘辉 《山东医药》2011,51(38):89-9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DR患者(DR组)血浆PAI-1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其中单纯型DR(SDR)、增殖型DR(PDR)各20例,另设30例为正常对照(正常组),无DR的糖尿病患者20例为疾病对照组(对照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结果 PDR组患者血浆PAI-1水平为(83.15±13.10)μg/L、DD为(1.32±0.24)mg/L,SDR组分别为(57.63±11.50)μg/L、(0.87±0.12)mg/L,对照组分别为(41.52±15.10)μg/L、(0.59±0.15)mg/L,正常组分别为(24.12±11.30)μg/L、(0.34±0.08)mg/L。SDR组血浆PAI-1、D-D明显低于PDR组(P均〈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均〈0.05)。结论 DR患者血浆PAI-1、D-D水平升高,其与DR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的长期卧床且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高龄患者共78例,按感染前、感染持续≥5d、感染持续≥10d以及感染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4个时期分为B组(n=78)、C组(n=52)、D组(n=33)、E组(n=25);随机选择同期住院非长期卧床、无感染的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 n=40)。分别检测不同时期患者血浆ALB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T细胞亚群];统计处理时进一步将感染前患者(B组)按血浆ALB水平分为ALB正常组(B1组,n=16)和ALB偏低组(B2组,n=62)。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浆ALB显著降低(P=0.000);与A组及B组相比,C、D、E三组血浆ALB均显著降低(P=0.000)。与A组相比,B1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8/CD3)显著升高(P=0.000),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4/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及B组相比, C、D、E三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的绝对值、CD4/CD3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减低(P=0.000),CD8/CD3显著升高(P=0.000);而且HLA-DR、CD3+T细胞绝对值、CD4/CD3、CD8/CD3、CD4/CD8比值与血浆ALB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91,r2=0.638,r3=0.534,r4=-0.575,r5=0.580(均P=0.000)。结论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血浆ALB已显著减低,感染后血浆ALB水平进一步下降,血浆ALB水平降低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也下降,而且患者感染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血浆ALB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