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主要包括环境营造、家庭支持及艺术情感干预等.干预30 d、60 d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用卒中患者观察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0 d、60 d后,两组护士用卒中患者观察表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陪伴式情感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
覃勤  邓旭  陈荣群 《护理学杂志》2008,23(23):43-44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首次发生卒中及确定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48 h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肢体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0天、60天采用HAMD表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干预后30 d、60 d 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首次发生卒中及确定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48h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肢体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0天、60天采用HAMD表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干预后30d、60d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2例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情感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6周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CL-90评分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5.
认知式自助疗法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认知式自助疗法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式自助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住院第2天及住院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SAS、SDS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认知式自助疗法能改善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矫正不良认知,重塑健康行为。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情感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6周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CL-90评分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降低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躯体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01-2019-01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将2017-01-2018-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将2018-02-2019-01间住院手术的30例作为康复组,术后联合心理、功能等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其中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30 d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开展康复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自我肯定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治疗的86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自我肯定干预模式。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社会影响量表(SIS)、卡氏评分(KPS)和癌症生活质量评估表(EORTCQLQ-C30)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SIS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KPS和EORTC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自我肯定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按常规治疗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步行为主的运动疗法联合以谈话式、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连续12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均P<0.05);联合组术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联合运动疗法及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阶段式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阶段式康复指导,即患者接受6个月共12次的康复指导,每次按心理咨询、指导、交流、展示4个阶段进行。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采用阶段式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予以评定。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12.
袁丽洁  武卓  李敏  雷涛  祝婷 《护理学杂志》2020,35(22):85-88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护理以加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病种和病情分层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分类后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即利用脑电图像(EEG)采集设备获取大量带标记的脑电信号数据构建EEG情感训练库,标记抑郁症类型;通过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识别抑郁症患者EEG信号对应的情感类别;根据其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等间隔的抑郁量化评估和护理满意率调查。结果 干预4周时,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时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方法能显著缓减患者的抑郁程度,加快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心理状态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的6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脊柱专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7 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 SAS、SDS、NRS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7 d SAS、SDS、N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LDH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术后实施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状态(SAS评分)及抑郁状态(SDS评分)进行观察。并用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实施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或缓解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面部化学剥脱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因面部雀斑需行面部化学剥脱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对照组30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对该手术的焦虑、抑郁、恐慌的程度,减轻面部化学剥脱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6.
分析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总结护理对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C3病房用掷币法将整形美容手术患者80例(男30例、女50例, 年龄18~50岁)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术前、术后1、7 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7 d时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给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120例溃疡性结肠炎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SDS、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逐瘀开郁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联合组(30例).对照组用帕罗西丁治疗,联合组用逐瘀开郁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后按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HAMD组评分减分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开都汤联合帕罗西丁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手术治疗的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采用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和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2组疗效。结果经过6周护理和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测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张艳  耿力  马婕 《护理学杂志》2016,(13):79-81
目的探讨性格色彩分析结合情绪晴雨表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4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性格色彩系统进行性格分类,同时结合患者情绪制作情绪晴雨表,将患者的性格与情绪结合进行心理干预。干预6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性格色彩分析结合情绪晴雨表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