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评价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9例行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HoLEP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及评估改良HoLEP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89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5~170 min,切除腺体重量30~180 g,留置尿管3~6 d,平均(3.5±1.5) d,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为(125.3±21.5) g/L,术后3个月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8.2±2.2)分,最大尿流率(Qmax)(22.9±5.1) mL/s,剩余尿量(PVR)(36.7±12.8) m L。改良术后有78例患者可达成即时控尿,7例患者在48 h内也能达到控尿,日常生活不用带尿不湿。2例(2.2%)患者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3个月;1例(1.1%)拔尿管后4个月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1例(1.1%)拔尿管后8个月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无术后永久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复查,随访期间有1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膀胱颈挛缩,予以手术处理。结论 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HoLEP手术治疗BPH安全有效,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颖 《中国临床医学》2014,21(4):482-483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用于防治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72例需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于术前、术后拔管前和拔管后计划性地进行盆底肌锻炼;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发生尿失禁时进行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拔除尿管后5d、10 d和15 d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2.2%、16.7%和13.9%,对照组则相应为52.8%、33.3%和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Ⅰ度尿失禁6例,Ⅱ度2例,Ⅲ度3例;对照组中Ⅰ度9例,Ⅱ度8例,Ⅲ度2例。对照组中Ⅱ度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能缩短尿失禁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部尿道膀胱颈吻合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5例,行球部尿道膀胱颈吻合术。结果4例患者术后能完全控制尿,无排尿困难;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膀胱颈部电切后排尿通畅。结论球部尿道膀胱颈吻合术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癌患者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将415例患者分为2组:197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21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术前行相关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2组患者行1个月,6个月,12个月追踪随访。结果:80%以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合并膀胱功能改变,术后尿失禁患者均发生于失代偿的患者。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因素是多方面,膀胱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前评估患者的膀胱和括约肌功能,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争取在膀胱代偿期解决梗阻,可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ThuLEP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4例), 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 并根据患者主观评价及漏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ICI-Q-SF评分、I-QOL评分及漏尿量(1 h尿垫试验)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发现观察组ICI-Q-SF评分[(6.13±3.36)分vs (10.44±5.31)分, P<0.05)]明显降低, I-QOL评分显著增高[(70.16±11.38)分vs (51.47±10.94)分, P<0.05],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1.98±1.84)g vs (3.84±2.11)g, P<0.05],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前列腺电切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失禁持续时间、发生频率、ICI-Q-SF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前增生电切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减少尿失禁发生频率、缓解尿失禁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邱常青 《全科护理》2011,9(33):3024-3025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病人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经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术后尿量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48h,尿失禁10例,护理后1例;对照组术后尿量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63h,尿失禁19例,护理后16例,两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护理后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满意3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87.5%;对照组满意24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60.0%,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腔内剜除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产生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同期对照研究,其中采用顺行电切法67例,腔内剜除法45例,对两组患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进行X2检验,对比两组各临床参数如术前后功能性尿道长度、拔除尿管后暂时性尿失禁症状出现及恢复时间进行成组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腔内剜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顺行电切组,术后功能性尿道长度小于顺行电切组,拔除尿管后暂时性尿失禁症状出现时间较顺行电切组短而恢复时间较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腔内剜除法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增高,其可能与功能性尿道长度减少而降低尿道关闭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行TUPK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术后予耳穴压豆联合肛提肌训练,对照组38例仅在术后给予肛提肌训练。观察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实验组发生尿失禁持续平均(2.0±0.5)d,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4.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P〈0.01)。结论TUPK患者术后行耳穴压豆联合肛提肌训练可有效预防术后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及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周理  王克 《临床医学》2009,29(1):58-5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治疗后并发尿失禁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用不同方式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并发尿失禁1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8例,患者经行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尿道造影及尿道膀胱镜检查,明确发生尿失禁病因,并针对病因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尿失禁消失或改善。结论选择正确前列腺的手术方式对预防手术后尿失禁十分关键,术中保留完整的外尿道括约肌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升阳举陷法艾灸在肾阳虚型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5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肾阳虚型压力性尿失禁老年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在盆底肌功能训练和膀胱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升阳举陷法艾...  相似文献   

12.
蒋清群  周萍  郑琰  江春芳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297-1303
目的 探讨基于云随访平台的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根治术的8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基于云随访平台的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随访。比较两组拔除导尿拔管后当天、2周及1、3、6个月尿失禁程度和盆底肌肌力,比较两组拔除导尿管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尿失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借助云随访平台实施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患者拔除导尿管后2周及1、3、6个月,试验组盆底肌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拔除导尿管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和尿失禁健康知识得分分别为93.50(88.25,100.00)分、20.00(20.00,20.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7.00(42.75,77.00)分、10.00(9.00,1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基于云随访平台的医院-家庭连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盆底肌肌力和尿失禁健康知识得分,改善患者的尿失禁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13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及145例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恢复快。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组术后发生尿道外口狭窄及术后继发出血形成血凝块堵塞尿管几率稍高。结论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但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不需切开膀胱对患者打击小、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吊带悬吊术(TVT-O)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行TVT-O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SU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入院宣教及术前评估,观察组采取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方案。在围术期及术后护理指导3个月后,分别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患者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漏尿情况,包括漏尿次数、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及ICI-Q-SF量表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CI-Q-SF总分,漏尿次数和漏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控尿效果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使患者术后ICI-Q-SF总分、漏尿次数和漏尿量显著减低,改善了盆底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经闭孔经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TVT-O)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评分,探讨TVT-O手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VT-O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3例,其中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3例,进行完整随访的72例,对其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IQ-7)、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及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的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术后不同时间PFDI-20、IIQ-7、PFIQ-7、PISQ-12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PFDI-20、IIQ-7、PFIQ-7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前、术后1、3个月呈递降(P〈0.01或P〈0.05),术后6、12个月则稳定在与3个月相近的水平(P均〉0.05);PISQ-12的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变化(P〉0.05),术后12个月明显升高(P〈0.01)。结论 TVT-O治疗可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在术后3~6个月达到稳定,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养老院老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便利选取北京市两家养老院120位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知识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的调查。结果:养老院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54%,尿失禁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3.77±2.86。结论:养老院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且缺乏对尿失禁的认知,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其在尿失禁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作用,借鉴国外养老院对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管理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养老院的尿失禁管理方法,以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在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d、术前第1d、术后第2d和出院当天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第1d、术前第1d血压及心率,术中失血量、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L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尿流率(AFR),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症状指数明显降低(P〈0.05),术前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实验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电切综合征、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IPSS、QOL、A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负性情绪,并能够降低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四孔经腹膜外入路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9例同期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50~420min,平均270min。术中出血量50~2000ml,平均534ml,4例术中输血400~800ml,输血率25%。术后病理报告切缘阳性1例(6.2%)。术后4~15d出院,平均8d。所有患者留置尿管2周,拔除尿管后无真性尿失禁。随访3~17个月,8例昼夜控尿良好,8例白天偶有压力性尿失禁,其中1例术后4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患者术后可勃起,其中1例行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1个月可正常进行性生活。结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开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0月对114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观察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情况,并分析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52例发生膀胱痉挛(占45.6%),其中由膀胱自身因素或神经系统因素所致26例(占50.O%),血块梗阻引流管所致19例(占36.5%),冷刺激所致4例(占7.7%),气囊过大压迫所致2例(占3.8%),手术中损伤膀胱黏膜所致1例(占1.9%)。结论对患者做好术前后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因素引起的膀胱痉挛;术后保持膀胱引流通畅,做好管道引流护理,并配合中医技术护理,可预防、减轻、缓解和控制膀胱痉挛发作,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腔内逆行剜除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应用Gyrus超脉冲等离子体行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剜除汽化切除术124例,前列腺重量为(62.3±21.7)g.术中首先用电切镜鞘、电切环钝锐性相结合将前列腺增生腺体沿外科包膜逆行剥离、剜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