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中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探讨其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符合研究条件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两组接生法在产后侧切数、产后会阴裂伤、会阴疼痛、产后2小时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完整率及会阴伤口裂伤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程度均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疼痛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将正常分娩的120例初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法接生,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法接生。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率、侧切率及产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率、侧切率及产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会阴法接生,可明显减少产妇的会阴侧切率缓解其产后疼痛,促进产妇产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对会阴裂伤程度及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产妇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法,观察组实施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比较2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侧切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有效减轻会阴裂伤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并减轻产妇产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分娩采取坐式接产联合指法保护会阴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的作用。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37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取坐式接产联合传统会阴保护手法接产,观察组采取坐式接产联合指法保护会阴接产。结果观察组会阴损伤及会阴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助产士采取坐式接产联合指法保护会阴有利于降低产妇会阴裂伤及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麻醉预防无保护会阴助产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按无保护会阴助产法助产;观察组在无保护会阴助产前实施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外阴多点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前实施改良会阴麻醉,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会阴切开术对低危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行经阴道分娩的114例低危初产妇按照产妇意愿分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会阴切开术,观察组行限制性会阴切开术。比较2组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会阴感染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性功能(FSFI)评分。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FSFI性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Ⅱ度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率及会阴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危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限制性会阴切开术,不会明显增加产程时间及会阴裂伤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产时出血量、提高产妇产后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与结局。方法将单胎足月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助产士右侧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30 min的常规法;干预组采取拆台、助产士对面站立助产及母婴接触90 min的联合法。结果两组新生儿评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觅食、含接及吸吮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2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拆台式助产联合母婴接触法安全,可促进新生儿早吸吮,减轻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姚维银  范荣  黄欢 《护理学杂志》2019,34(13):45-48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7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宫口全开后即使用腹压,观察组胎先露下降至3 cm时使用腹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侧切率、产后疲倦度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腹压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产后疲倦评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分娩镇痛初产妇当胎先露下降至3 cm时使用腹压,可有效缩短腹压使用时间,同时改善产妇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史晓红 《护理学杂志》2014,29(16):34-35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保护手法在未行会阴侧切术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拟阴道分娩的162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分别采用传统式保护会阴手法和改良式会阴保护手法助产。结果观察组会阴前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会阴裂伤程度及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会阴条件好、胎儿大小合适的初产妇采取改良会阴保护手法可降低会阴前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52例足月妊娠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0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22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观察两组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2.31%,对照组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均P<0.01).结论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助产士门诊模拟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参加助产士门诊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配对选择未参加助产士门诊的100例低危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门诊宣教。观察组在常规产前门诊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助产士门诊咨询及模拟分娩教育。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会阴侧切情况、产程进展时间、分娩疼痛、新生儿低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助产士门诊模拟分娩教育的实施可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提高,帮助树立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会阴侧切率,有效地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增加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2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304例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利用分娩球、坐便椅子、坐式马桶、软枕等工具,帮助与支持产妇采取站、坐、跪、前倾、摇摆、曼舞等自由体位。对照组316例初产妇采用常规卧位方式分娩。对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自然分娩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初产妇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大大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有利于新生儿健康及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会阴中心腱紧张度为标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以减轻会阴损伤及缩短产程。方法 将52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以会阴中心腱紧张度为标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对照组依据每次用力时胎头露出阴道外口直径<1 cm为标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会阴Ⅲ、Ⅳ度裂伤,观察组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开、会阴切开伴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胎头拨露至胎头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无保护或适度保护会阴接产中以会阴中心腱紧张度为标准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有利于减轻分娩期会阴损伤程度,促进胎儿娩出。  相似文献   

14.
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体位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实施体位干预,即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取40°~70°斜坡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干预体位后使骨盆倾斜度异常得到纠正,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11—2015-11产科收治的126例阴道分娩产妇中按入院编号分为2组,每组63例。观察组采用无创助产技术辅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技术辅助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2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及会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助产技术能有效减少产妇会阴水肿及会阴裂伤发生率,且不影响母婴结局,可在阴道分娩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存在诱发会阴裂伤因素(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将足月分娩中会阴过紧、耻骨弓过低、胎头过大的初产妇3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6例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对照组150例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会阴侧斜切开娩出.结果两组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伤口缝合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充分松弛会阴,缩短胎头拨露至胎儿娩出时间,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产妇随机分为无创助产组、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会阴保护联合拆台站立助产和传统的侧面助产。比较3组的会阴结局、新生儿结局和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创助产组和改良组的会阴Ⅰ度裂伤率分别为45.00%和41.67%,显著高于传统组(23.33%),无创助产组的会阴侧切率(20.00%)显著低于改良组(58.33%)和传统组(6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巨大儿及肩难产发生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助产组的严重疼痛发生率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良组和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联合拆台助产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新生儿结局良好,对产后恢复无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压配合训练对初产妇第二产程腹压运用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224)和对照组(n=218)。对照组在进入第二产程后嘱其使用传统的Valsalva式用力,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早期开始腹压训练后嘱其跟口令用力,观察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实际使用腹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1h会阴VAS评分、会阴Ⅱ度及以上裂伤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分娩体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无保护分娩中对临产后初产妇行腹压配合训练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和实际用力时间,降低会阴损伤及疼痛,减少产后出血以及提高分娩的舒适感,能保障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新式助产法: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有效保护会阴,有效预防会阴撕裂,减少助产士在接产过程中的体力消耗.方法:对300例足月临产产妇随机为观察组100例,为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组,对照组一为传统法保护会阴组100例.对照组二100例为托肛法保护会阴组.观察:对比三组产妇在分娩后的会阴完整情况,以及助产士体力消耗情况.结果:观察三组产妇分娩情况后,发现观察组产妇在分娩后会阴情况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助产士的体力消耗明显低于对照组一、二.结论:在产妇分娩时采用正确的助产方法,减少伤口的延伸,增加会阴的完整率,减轻产妇痛苦,所以,在临床应用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对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实施体位干预,即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取40°~70°斜坡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干预体位后使骨盆倾斜度异常得到纠正,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