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应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5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常规治疗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的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可恢复患者肢体的感觉,获得满意结果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谭洪  周立英 《吉林医学》2013,34(6):1015-1016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恢复神经感觉,缓解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进行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减压受压神经及切开松解神经外膜、束膜。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足底欧米诺试验,检查上述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足底欧米诺试验阳性为90.00%,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均<0.01),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1)。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能明显缓解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治疗仪(安诺血管神经治疗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经SWM单纤维丝检查,密歇根神经病变评估法(MNSI)证实患者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或下肢溃疡的患者。在3周内接受了15次近红外线的治疗,观察他们是否有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溃疡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所有患者的感觉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14/31)45%的受试者恢复了完整的冷热感觉辨别能力。4例足部溃疡患者经红外线治疗后与传统清创湿敷患者作比较创面修复愈合速度有明显提高,所有受试者均无出现新的皮肤损伤。结论:近红外线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下肢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伤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对2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DPN患者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3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了治疗,并随访4-11个月。结果:术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2.9%,缓解29.6%,无变化7.4%。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51.8%,缓解40.7%,无变化7.4%。短期随访表明疗效稳定,症状无反复。结论: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帮助DPN患者恢复感觉,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我院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予依帕司他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支、腓总神经感觉支、正中神经运动支、正中神经感觉支相较于对照组速度均高(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1].最多见为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以肢端疼痛、麻木、畏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下肢、足部.我院糖尿病中心运用自拟神经洗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纠正高糖状态对其神经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观察20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如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联合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评估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其在经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其受损的神经传导的恢复情况.结果 降糖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3. 3%,NCV测定正常28.57%.降糖治疗前后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积极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早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虹  苏小勇 《包头医学》2007,31(4):244-24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主要与下肢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有关。20%~50%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包括下肢的痛性神经病变及感觉麻木或感觉缺失,故糖尿病患者易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足部损伤。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使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  相似文献   

11.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42例,年龄34~71岁,男25例,女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3个月至15年.治疗时均于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静脉推注前列地尔10 μg,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前及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测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记录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和治疗前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约12%~25%的糖尿病人在病程进展中并发足部溃疡。典型的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踱行、静息痛、肢端坏疽,严重者需截肢。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有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下肢溃疡的危险性增加8~18倍,使截肢的危险性增加2~15倍。因此,必须早  相似文献   

14.
桑秀文 《吉林医学》2005,26(7):758-75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稍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而引起的足部疼痛、皮服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俗称为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灼热感,继之出现足部隐痛、刺痛或烧灼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我科2001年10月-2004年9月收治了46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从髂骨取自体骨髓血150—25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多点肌内注射到病变下肢。术后观察各项指标。结果移植后1~3d患肢疼痛减轻,患足冷感改善;3个月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溃疡面不同程度缩小。移植3个月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单、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钻勤  钟翠微  吴翠芳  林少品 《广东医学》2002,23(12):1307-1307
目的:检测周围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192例患者检测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结果:上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下肢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亦高于上肢感觉神经异常率,而且运动神经检测中末端潜伏期延长较神经干传导异常早。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及早作周围神经检测,尤其在感觉神经检测及运动传导速度检测时注意末端潜伏期的延长有助于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1].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崭新治疗方法,国外已有数万名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此手术,而国内刚刚开展. 我们对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神经显微减压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穴位注射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如下:病例选择:42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同时伴初有①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及其它感觉异常,②肌腱反射减弱、消失;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④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30—78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6年。对照组18例,年龄32—75岁,糖尿病病程1—20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7年。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此病变主要可危害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出现下肢麻木或下肢有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的感觉等症状,部分此病患者还可出现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制剂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DM)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Lipo PGE1治疗)和对照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改变。结果:经20天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增加,以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Lipo PGE1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以上疗效可能是通过PGE1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双重作用,改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供血和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