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创治疗对小量丘脑出血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俊  台立稳 《河北医药》2009,31(14):1765-1766
目的比较内科保守治疗与微创血肿引流对小量高血压丘脑出血(15~30ml)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量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与微创引流组,每组33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画钟试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微创引流组MMSE和画钟试验分值增加均高于内科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治疗对小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对38例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和CT检查的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有30例(78.9%)于6~24 h出现再出血症状体征,并经CT检测证实;丘脑是再出血的主要部位,38例患者中占16例(43.9%),其次为脑叶,为8例(22.4%).结论 将血压控制在一定标准内可降低出血的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6~24 h内,以丘脑和脑叶为观察重点部位,及时针对性地行头颅CT复查,可使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被及时发现、治疗,从而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新方法。方法采用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的微创手术对4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抽吸置管引流治疗。结果42例CT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术后生存28例(66.7%),6~12个月后随访,ADL评定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CT立体定向手术对丘脑出血的治疗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脑出血患者,分析其CT检查结果,分别对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最多,为60例(49.2%),丘脑出血36例(29.5%),脑叶出血13例(10.7%),小脑出血6例(4.9%),脑干出血7例(5.7%),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16例(26.7%),丘脑出血死亡7例(19.4%),脑叶出血死亡5例(38.4%),小脑出血死亡2例(33.3%),脑干出血死亡5例(71.4%),脑干出血死亡比例最高(P50ml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最高,为94.4%。结论 CT检查方便、迅速,是检测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手段,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系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中胆管大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选取15例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管大出血的患者,采用胆道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纤维胆道镜等检查方法,对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进行准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并统计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出血原因分别为探查致胆管狭窄部撕裂4例(26.7%)、取石致胆管壁裂伤3例(20.0%)、胆管结石伴广泛炎症4例(26.7%)、胆管动脉瘘2例(13.3%)、及肝脓肿2例(13.3%)。根据患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出血原因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后均达到止血目的。结论肝胆外科术中胆管大小血有多种因素,手术过程中应进行缜密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诱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内科治疗32例,痊愈25例,好转7例;外科手术治疗26例,痊愈20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因和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对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或癫痫等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行头颅CT等检查,对头颅CT阴性的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腰穿检查,有条件者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便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CT提示丘脑血肿量的多少,破入脑室的多少及是否脑积水、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来确定手术。采用丘脑血肿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肿、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等措施。结果本组43例患者存活36例,存活率83.7%,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4例(9.3%),Ⅱ级7例(16.3%),Ⅲ级13例(30.2%),Ⅳ级9例(20.9%),Ⅴ级3例(7.0%),死亡7例(死亡率16.3%)。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微创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对于丘脑出血能早期进行,能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干、丘脑受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但对于大量血肿以及下丘脑、脑干破坏严重,重度昏迷患者,手术不能明显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 CT 检查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2013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东芝单排螺旋 CT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颅脑 CT 轴位平扫,比较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病死率,分析不同时期患者 CT 表现。结果颅脑 CT 检查结果显示,基底核出血45例(52.33%),小脑半球出血12例(13.95%),脑叶出血11例(12.79%),丘脑出血10例(11.63%),脑干出血8例(9.30%);出血量〈10ml 者24例(27.91%),10~30ml 者49例(56.98%),〉30ml 者13例(15.12%)。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出血量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 CT 检查不仅能诊断出脑出血,还可通过分析其 CT 表现而预测患者预后,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丘脑卒中与失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霞  陈谋森 《江苏医药》1996,22(11):782-782
近代研究认为丘脑参与高级神经活动,丘脑卒中可引起失语,现将我科自1994年6月~1995年12月收治的24例丘脑卒中患者失语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24例丘脑卒中均经CT证实为首发单侧丘脑病变,既往无其它脑血管病史。其中丘脑出血18例(左侧病变ic例,右侧病变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1~70岁,平均55.5岁;丘脑梗塞6例(左侧病变4例,右侧病变2例),男3例,女3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24例病人均为右利手,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二、检查方法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时间均…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收治经CT确诊的急性脑出血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8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7例,占81%。发病到CT检查时间为1h至5天。CT显示的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63%),脑叶8例(15%),丘脑5例(8%),小脑2例(3%),脑干3例(5%),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3%),梗塞后出血2例(3%)。按公式计算出血量,〈10ml 19例(32.8%),10~30ml 28例(48.3%),〉30ml 11例(19.0%)。CT可直接显示血肿部位、大小、数量、占位征象,以及是否破入脑室,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提供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间收治的脑出血186例,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临床治疗措施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底节出血127例(68.3%),小脑出血28例(15.1%),脑叶出血20例(10.7%),脑干出血11例(5.9%);血肿大于30ml有68例(36.6%),其中38例手术治疗,其余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论 CT检查能全面显示脑出血的具体征象,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强丽娟  李普蕾 《江苏医药》1998,24(5):327-328
报告55例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临床特点:运动障碍53例(96.3%),感觉障碍48例(87.2%),眼位异常17例(30.9%),尿便障碍26例(47.2%),精神障碍13例(23.6%),意识障碍24例(43.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9例(70.9%)。CT表现:局限型18例(32.7%),扩展型12例(21.8%),破入一侧脑室21例(38.2%),波及内囊和二侧脑室4例(7.3%)。说明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提高认识,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急性胰腺炎患者39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禁饮食、给予持续性胃肠减压处理,同时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7例(35.0%)、显著进步9例(45.0%)、进步3例(15.0%)、无效1例(5.0%),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所占比例为95.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3例(15.9%)、显著进步6例(31.5%)、进步4例(21.0%)、无效6例(31.6%),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所占比例为68.4%。观察组的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69例肾损伤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本院经验,提高肾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9例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57例显示不同程度肾损伤(82%),CT检查63例,阳性58例(92%)。IVU检查18例,发现异常4例(24%)。69例肾损伤患者中轻度肾损伤47例(68%),重度肾损伤22例(32%),10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保肾治疗55例,手术切除肾脏14例。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感染3例及尿外渗2例。长期随访发现保肾治疗患者并发瘢痕性肾萎缩1例,肾性高血压1例。结论B超和CT是诊断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及时准确评估肾损伤及合并伤的程度,严格掌握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指征是处理。肾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尼莫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霞  李弘钧 《江苏医药》1998,24(11):819-819
我科从1995年4月至1997年4月,用尼莫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并与不用尼莫通的30例进行对照比较,前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病人均为住院患者,入选者符合下列标准。(1)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者;(2)发病在4刊\时之内;()神经功能评分10~35分者;()CT检查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和丘脑,血肿量在3Oml以下者;(5)年龄在SO岁以下。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均不入选,(1)低血压(收缩压wtl6kPa);(2)有消化道出血者;(3)有明显的肝功能障碍;(4)有意识障碍达中度以上昏迷者。根据上述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脑干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经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7.5%)。被盖基底型最多(60%),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轻,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人脑出血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对49例青年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病因:高血压23例,血管畸形(AVM)及动脉瘤10例,其它病因7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脑叶9例,脑干6例,丘脑1例,其它部位6例。结论年轻人脑出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AVM和动脉瘤,CT是首选的诊断性检查,DSA对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8例丘脑出血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在丘脑出血治疗缓解后,突然出现病情加重,复查头颅CT未发现新鲜出血灶,或原出血灶变大,但患者血糖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电解质紊乱,血中促肾上腺激素和24 h尿17-羟皮质类固醇降低.激素替代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丘脑出血病情突然加重时,应考虑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能,应及时确诊并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临床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脑干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脑干出血患者第1次使用cT扫描,对无法确诊者再结合MRI诊断。结果24例患者经CT证实为脑干出血21例,另外3例患者经MRI检查证实为脑干出血。24例患者中,基本痊愈7例(29.2%),其中脑出血2例,桥脑出血5例;显效6例(25.0%),其中中脑出血1例,桥脑出血5例;有效1例(4.2%),为桥脑出血;治疗无效死亡10例(41.7%),其中中脑出血1例,桥脑出血7例,延脑出血2例。结论对于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应先进行CT颅脑扫描,CT扫描检查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可结合MRI进行颅脑扫描检查,以提高脑干出血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彭莉芬  张学军  鄢波 《江西医药》2012,47(2):151-15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鼻内窥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并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或对出血部位行局部填压止血治疗。结果 5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在鼻内窥镜下对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或局部微填塞,全部病例1次治愈51例(91.07%),2次4例(7.15%),3次1例(1.78%)。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检查能够准确找到出血部位,并在直视下对出血部位进行双极电凝止血或有针对性地对出血部位进行局部填压止血,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