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产前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超声对胎盘植入(PIA)确诊与分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行MRI与超声检查的372例孕妇临床资料,以产后胎盘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纯MRI、单纯超声及二者联合检查确诊PIA与分级诊断的准确性差异。结果372例孕妇产后确诊86例PIA,其中粘连性42例,植入性33例,穿透性11例。单纯超声确诊PIA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明显低于单纯MRI、MRI联合超声检查方案(P<0.05),而MRI联合与不联合超声确诊PIA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诊断准确率比较显示,单纯超声<单纯MRI相似文献   

2.
张韶琼  金松  凌奕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49-1251
目的显示MRI在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异常中的优势,及探讨MRI联合AFP在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行产前胎儿B超及宫内MRI检查的孕妇,其中B超显示神经系统正常的有30例,B超提示神经系统异常的30例,两者均行血清AFP检查,B超提示异常的孕妇行MRI检查,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比较分析B超、磁共振及磁共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准确性。结果 (1)血清甲胎蛋白在正常胎儿与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胎儿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6.23,P〈0.05);(3)磁共振与磁共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比较,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应用中较胎儿超声更具优越性,可提供更准确的脑实质信息,以减少误诊所致不必要的引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产前超声拟诊为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27~38孕周的胎儿腹部进行检查,行SSh-FSE T2WI和FFE T1WI序列轴位、冠状位扫描,33例行产后超声或引产后尸检随访。分析33例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MRI表现,并与随访结果比较得出MRI诊断准确率。结果 33例经产前MR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中,多囊性发育不良肾4例、多囊肾5例、肾发育不良3例、异位肾4例、肾缺如4例、马蹄融合肾2例、肾盂输尿管结合处异常4例、重复肾2例以及膀胱输尿管结合处异常5例。与产后超声及引产后尸检结果比较,MRI诊断正确30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90.9%。结论 MRI在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产前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儿颅内出血的超声图像特点,所有病例经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进行确诊。结果 依据胎儿颅内出血分度标准,Ⅰ度为出血局限于室管膜下尾状核的生发基层;Ⅱ度出血到达脑室;Ⅲ度指出现继发脑室扩张;Ⅳ度为脑实质出血。共发现胎儿颅内出血Ⅰ度0例,Ⅱ度14例,Ⅲ度4例,Ⅳ度4例。颅内出血表现为高回声6例,混合回声7例,无回声9例。所有病例经MRI检测核实,均符合颅内出血诊断。结论 超声检查准确率高,较MRI更经济,适合产前筛查。通过超声检查对颅内出血进行分级,可对临床医师提供产前咨询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诊断的6例胎儿颅内出血病例的产前二维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例胎儿颅内出血均于中晚孕期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其超声特征为侧脑室的一侧或双侧增宽,内部或周边可见异常回声区。6例全部经产前MRI检查证实为出血性病变。5例胎儿经超声复查后行人工终止妊娠,1例未复查行人工终止妊娠。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发现胎儿颅内出血,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25-128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测在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且在产后或引产证实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孕妇61例,均在产前接受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跟踪妊娠,与产后跟踪结果相对比,分析产前三维超声、磁共振各异常检出准确率及检查图像差异。结果产前三维超声单独检出50例(81.97%),磁共振产前检查诊断30例(49.18%),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检出60例(98.36%);三维超声+磁共振检出率98.36%高于产前三维超声检查率81.9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磁共振检出率98.36%高于磁共振产前检查率49.18%(P0.05);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75.41%(46/61),图像质量评分(3.41±0.38)分;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96.72%(59/61),图像质量评分(4.75±0.20)分;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低于磁共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检查图像质量评分低于磁共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三维超声、核磁共振在胎儿骨骼发育系统异常诊断中均可发挥一定的效用,就单独检查而言,三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更好,而联合磁共振异常检出准确率好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脊柱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Ⅱ级筛查中疑有胎儿脊柱畸形或产前筛查提示NTD高风险的孕妇360例,应用PACS系统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进行Ⅲ级产前超声系统检查,观察组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成像技术观察胎儿脊柱,对照组仅采用二维超声检查胎儿脊柱;分析2组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引产后或生后证实有36例胎儿存在脊柱畸形,经三维成像检测出35例,诊断准确率97.22%。对照组孕妇引产后或生后证实有33例胎儿存在脊柱畸形,二维超声检测出26例,诊断准确率78.79%。结论三维成像技术在提高胎儿脊柱畸形的诊断率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产妇产前筛选发育畸形胎儿用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产科门诊及住院的52例产前产妇为临床数据,所有产妇产前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对其进行MRI检查,顺利分娩后根据所得结果以及临床病理数据为参考标准,对诊断进行对照分析,归纳超声联合磁共振对产前胎儿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52例孕妇中胎儿畸形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均约为25.0%;其次为面颈部畸形,约为17.3%。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特异性经统计学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灵敏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超声检查容易受干扰,但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临床诊断率相对也较高,因此可作为筛查的主要手段。MRI在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准确率、特异性高。建议临床在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应联合运用两种方式进行诊断,以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产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多普勒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临床可疑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孕28周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产后病理结果“金标准”,评估多普勒超声、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结果72例疑诊患者经产后病理确诊胎盘植入58例,非胎盘植入14例;产前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分别诊断胎盘植入56例和58例,超声与MRI联合诊断胎盘植入58例,多普.勒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为91.38%和93.10%和9655%,特.异度为78.57%和78.57%和8571%,准确率为8889%和9027%和.9444%,联合诊断与产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823,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胎盘植入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临床中可选择多普勒超声作为首选检查手段,辅助进行MRI检查,有效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戍像在产前胎儿先天性颅脑疾病中的检测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行胎儿磁共振检查。由有经验的高职医师对胎儿MRI图像进行详细诊断,并将MRI结果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孕妇的知情同意。结果25例孕妇均为单胎,有12例确诊为胎儿颅脑异常。胎脑异常主要包括脑室扩大、胼胝体发育异常,后脑发育不良等。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10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对孕妇宫腔内的胎儿进行多方位快速序列成像,能够准确检测出胎脑的正常与异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