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脾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例脾囊肿,手术3例,其中2例为单纯性脾囊肿,1例为假性脾囊肿,3例全部行脾切除,均治愈,无并发症。B超,CT是发现,诊断脾囊肿的有效方法,本病的治疗多主张尽可能采取保留脾脏功能的术式如脾部分切除术,对全脾切除者,应争取进行自体脾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0年11月27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创伤性脾破裂27例,手术治疗18例,其中行全脾切除5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修补7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网膜移植3例,保守治疗9例。结果:治愈25例,死亡2例,1例死于合并脑挫伤,1例因广泛后腹膜出血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正确评估脾破裂状况、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探讨(附1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3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肾挫裂伤1例,宫外孕破裂1例。16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10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8月36例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非手术治疗4例,单纯脾修补9例,脾部分切除15例,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8例;1例因脾部分切除术后残脾血肿迟发性破裂出血,再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是治疗脾损伤的主要方法,非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后继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引发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脾切除术后继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引发急性缺血性肠病,其中因外伤性脾破裂切除脾脏3例,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4例。结果: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加小肠部分切除;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7例患者均存活。结论:早期诊断脾切除术后继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引发急性缺血性肠病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脾切除6例均治愈;9例保守治疗中7例成功,2例中转脾切除;15例保脾手术中13例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2例因术后大出血而再次行脾切除术,1例死亡.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保脾治疗可行,但有一定风险,必须严格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依脾损伤分级或程度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保留性手术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笔者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保留性手术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脾修补术6例,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1例,部分脾切除3例,缝合修补加部分脾切除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12例,随访并检测自体脾移植者免疫球蛋白M(IgM)、IgA、IgG水平,了解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痊愈,随访18例,未见凶险性感染发生,脾组织移植12例均随访,6个月后IgM、IgA、IgG均正常.结论 根据脾损伤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脾保留性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可作为严重脾外伤全脾切除术后保留脾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脾破裂8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结合病史、腹腔穿刺、腹部B超或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及时诊断。手术治疗74例,其中脾切除42例(52.5%),保脾手术32例(40%),非手术治疗6例(7.5%)。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脾切除术是首选的手术,选择合适的患者行保脾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脾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0例痊愈出院,手术治疗15例(脾缝合修补8例,脾部分切除7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只要符合保脾治疗的条件,行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7例闭合性腹外伤致脾破裂的诊治情况。着重讨论了早期诊断指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仍强调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本组病例多数行脾切除,行脾修补5例及自体半脾移植3例,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切割闭合器及抬脾技术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方法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切割闭合器及抬脾技术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7例,地中海贫血(MA)3例,溶血性贫血2例,外伤性脾破裂2例,肝硬化脾亢8例。结果 2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89.5±3.5)min,术中出血(27.1±2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0.7)d,术后住院时间(5.04±0.71)d。无术后感染、胃肠瘘、胰瘘发生。有6例患者术后血小板≥500×109/L,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无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使用切割闭合器及抬脾技术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PS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PS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术前7例均行CT检查,CT检出肿瘤5例;CT表现:平扫时为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变稍强化,而周围脾实质强化显著。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诊断率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SL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合理保留脾脏的治疗方法,提高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76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315例(非手术治疗21例、脾修补术18例、脾部分切除术39例、脾切除237例),随访各组疗效及血免疫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脾切除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及暴发性感染(OPSI)发生率较保脾组高;脾切除组IgA、IgG较保脾组明显升高(P<0.05及P<0.01)。结论:脾脏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运用Call分级及术式分类选择法,遵循个体化,而非模式化的原则,是外伤性脾破裂的合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脾包虫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包虫病的临床,CT和超声资料,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结果:本组8例脾脏包虫的CT表现为单纯囊肿4例,内囊分离1例,多子囊2例,实质钙化1例,其中6例可见致密清晰的囊壁,囊内为水样低密谋,增强扫描病变区未见增强,4例作了超声检查,其中3例显示双层囊壁,囊内为无回声液性暗区,本组中同时伴有肝包虫病者6例,结论:脾包虫病虽然光见,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在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5.
AIM: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sarcoma (DLBL) with primary lesion of the spleen. MATERIAL AND METHODS: From 1998 to 2006, primary splenic lesion was registered in 15 of 120 patients with DLBL and affected lymph nodes (LN), spleen and Waldeyer's ring. The diagno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WHO criteria. Of them 14 patients had splenectomy as the first stage of therapy. The operation was followed with 6 to 8 courses of CHOP-21 (8 patients), 4 courses of R-CHOP-21 and radiotherapy (one patient). One patient received 7 courses of CHOP-21 followed by splenectomy.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signs of unfavourable prognosis 5 patients under 60 years were given intensive therapy: 4-6 courses of the modified program NHL-BFM-90, 2 of 5 patients received radiotherapy.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DLBL of the spleen had two and more signs of unfavourable prognosis: elevated concentration of serum LDG, size of the tumor more than 10 cm, high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umor cells, B-symptoms, severe condition. Seven patients had centroblastic, 8--anaplastic variants of DLBL. Tumor cells in primary DLBL of the spleen had no specific immunophenotype. Complete remission of the disease was achieved in 9 (90%) of 10 patients treated on programs CHOP-21, R-CHOP-21, in 4 of 4 patients on the modified program NHL-BFM-90. Mean follow-up was 39.3 months (from 7 to 103 months). CONCLUSION: For primary DLBL of the spleen characteristic are long-term remissions on first line therapy according to CHOP-21 program irrespective of morphology and immunophenotyp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的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12月完成的26例改良的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脾囊肿3例,脾脉管瘤2例,脾血管瘤2例,溶血性贫血1例,脾淋巴瘤2例,肝硬化脾亢、脾肿大10例,不明原因脾肿大3例,脾破裂伴发热1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结果:26例全部由改良的手助腹腔镜完成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平均脾脏切除时间为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d,无手术直接导致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改良的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新方法,适用于多种脾脏疾病的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对外伤性脾破裂(TSR)患者的疗效。 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7例TSR患者,结合术前CT检查和术中腹腔镜探查,并根据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脾损伤分级标准确定脾损伤等级,再行全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并观察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17例患者中Ⅰ级脾损伤3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8 ± 12)min,平均回输自体血(750 ± 23)ml,平均出血量(220 ± 45)ml。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 d内肛门恢复排气并恢复饮食,平均住院(11.7 ± 2.1)d,且术后随访无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全脾或部分脾切除术治疗TSR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脾手术治疗脾外伤的适应证的选择及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精河县人民医院采用保脾手术治疗47例脾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手术均成功,其中明胶海绵填塞止血8例,缝合修补术13例,脾部分切除术2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移植3例.随访6~12个月,所有病人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保脾治疗脾外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脾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病人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