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606-608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龄<33周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喂养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口腔运动支持下的干预方式进行喂养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比例。结果:在喂养护理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良好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例数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统计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以及喂养进程,减少吞咽无力等症状,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比较两组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体重、头围、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观察组的体重、头围、身长等生长发育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观察组的IgG、IgM、CD3~+、CD4~+、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因此在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运动护理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及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84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喂养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接受口腔运动护理。对两组患儿口腔运动功能和患儿的经口喂养表现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正常形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障碍形态评分和失调形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经口喂养后,观察组患儿障碍形态评分和失调形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经口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及摄入耐量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运动护理应用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及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护理后,比较两组喂养进展指标水平、喂养表现、喂养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管饲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低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喂养耐受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口腔运动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可缩短管饲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和喂养耐受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王仁媛  轩妍  刘清华  符晓虹 《海南医学》2016,(20):3436-3438
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质量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4例早产儿,采用非概率性方便抽样法,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NNS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按摩联合NSS干预,比较两组喂养进程的变化,统计干预前后两组体质量的变化,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对应胎龄、完全经口喂养对应胎龄均短于对照组[(32.83±1.31)周、(35.01±0.68)周vs (33.48±1.08)周、(35.98±1.23)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11±2.03) d、(22.76±3.54) d、(33.01±5.82) d vs (13.32±2.21) d、(28.31±4.12) d、(36.03±4.4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完全喂养时体质量高于对照组,恢复至正常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2001.12±195.44) g、(10.28±1.23) d vs (1845.15±200.16) g、(13.36±1.7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早产儿的胃潴留、腹胀、感染、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胃潴留发生率(2.70%vs 1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整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无法经口喂养早产儿,可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减少管饲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提升,改善喂养质量,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出生的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比较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家长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2组早产儿的成长发育指标。结果 观察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腔感染、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对喂养效果、喂养方法、操作技术和安全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状况发生,家长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早产儿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传统鼻胃管喂养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配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情况以及喂养状态。结果:对照组早产儿禁食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喂养良好率为72.41%,研究组为93.1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能够帮助早产儿形成吞咽反射,减少经口喂养的过渡期,改善经口喂养的表现,促进患儿的康复出院,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乳涂抹口腔对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和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出生的86例母婴同室的早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早产儿同时接受初乳涂抹口腔护理,统计两组早产儿管饲喂养至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每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初乳口腔按摩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初乳口腔按摩。比较两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日体质量增长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日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5.71%,均低于对照组的34.29%和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初乳口腔按摩可缩短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腹胀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以及提高日体质量增长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