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方法:76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拔伸牵引、整复手法)后行小夹板(Colles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36例骨折患者同样方法复位后行石膏固定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77.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58.33%;12周后治疗组40例疗效优良率为85%;对照组36例疗效优良率为69.44%。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6个月均能引起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及前臂上2/3处周径降低,且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肢桡骨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患肢前臂上2/3处周径的影响较石膏固定小。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稳定,配合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和手指的功能恢复,且不易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疗效确切,相对于石膏固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予西药消炎止痛对症药物治疗。治疗30d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4,(8):998-100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三种不同外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板对照组,石膏对照组,均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分别采用夹板配合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3组患者于治疗后第5、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功能、腕关节活动范围,患肢抓握力,骨折部位畸形,放射学检查,治疗组明显优于夹板固定组、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夹板配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转石膏夹板固定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旋转石膏夹板固定治疗;传统小夹板固定组患者经手法复位后,采用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1例出现腕管综合征,经调整石膏夹板及脱水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步消除。旋转石膏夹板固定组1例、传统小夹板固定组3例并发皮肤压迫性溃疡,经换药创面愈合。结论:旋转石膏夹板固定较传统小夹板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3型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上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T形钢板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05年12月59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通过X-片测量记录复位前、后、临床愈合时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按改良Shea等评定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P<0.01);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T形钢板内固定(P<0.01)。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优先选择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稳定性骨折,优先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8.
谢杰伟  林涌鹏 《新中医》2014,46(8):83-84
目的:对照观察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将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行手法复位后予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20例(失访2例)行手法复位后予石膏外固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采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和腕关节功能。结果:PRWE评分在治疗后3月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5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杉树皮夹板、石膏托固定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石膏托,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方法。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62例,夹板固定45例,石膏固定39例,随访比较3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9.3个月,按照Dienst疗效评价标准,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组总优良率为96.8%,夹板固定组为84.4%,石膏固定组82.1%,前联合组比后2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联合外固定的疗效相对较好,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1.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内的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近20 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1],从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到各种手术治疗,由此,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受到冲击.本研究通过对30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功能评定,论证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及Green-O’Brien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能准确复位骨折,经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巩固复位效果,提供良好的骨折恢复环境并进行有效功能恢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森  刘涛  许秀平 《新中医》2017,49(2):69-71
目的:通过对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探讨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90例,A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并夹板外固定,B组采用手法整复并石膏外固定。并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位后、复位后3天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7天,2组患者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合时,2组患者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2月后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后夹板固定在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上均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折顶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96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8例,治疗组采用折顶法进行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牵抖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99.50%,对照组为82.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折顶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单纯手法复位组与联合组,每组64例。单纯手法复位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联合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优良率为93.75%,治疗满意率为100.00%,单纯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82.81%,治疗满意率为87.50%,联合组优良率及满意率高于单纯手法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畸形,无皮肤溃疡、皮肤过敏等并发症。结论:在临床医学中,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96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夹板外固定50例,石膏外固定46例,对腕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不同固定方法的有效率。结果:术后96例均获随访,根据Cooney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夹板外固定组有效率92.0%,石膏外固定组有效率7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 B(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骨科手法复位和石膏托臂外固定治疗.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为35例,有效率87.5%,B组临床疗效优良为22例,有效率55%,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伤药酒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治疗后3个月以上,均达到临床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在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鲜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对照组90例,单纯手法复位不使用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的任何药物。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44%,对照组优良率85.5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蒙药科尔沁接骨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