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牙弓宽度变化探讨Damon自锁托槽矫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21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安氏I类患者,采用Damon自锁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和牙弓宽度测量,分析牙弓宽度的变化特征。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均解除,上、下颌牙弓宽度WU4、WU5、WU6、WL3、WL4、WL5、WL6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前牙治疗后唇倾度增加,UI-NA、LI-MP、LI-NB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mon自锁托槽对于治疗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有特殊的疗效,可通过增加患者的牙弓宽度解除牙列拥挤,从而达到非拔牙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Ⅰ类错牙合、牙弓中度拥挤患者,分别使用SmartClip自锁托槽(自锁组)和传统MBT金属托槽(传统组)进行矫治,每组15例,在模型上测量矫治前后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应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自锁组和传统组牙弓前段和后段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自锁组上颌尖牙间宽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下颌牙弓前、后段牙弓宽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SmartClip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弓宽度都有一定程度增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评估Empower互动式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效果。选择15例恒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的患者,使用Empower自锁矫治器配合后牙玻璃离子垫完成不拔牙矫治。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结果并比较。结果显示上下颌牙弓宽度明显增加,后牙伸长前牙唇倾覆颌明显减小,下颌骨向前下移位,下面高增加。通过Ⅱ类牵引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因此,Empower自锁系统配合后牙玻璃离子垫通过扩大牙弓,唇倾前牙解除前牙闭锁,进而调整颌间关系。  相似文献   

4.
评估Empower互动式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效果。选择15例恒牙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的患者,使用Empower自锁矫治器配合后牙玻璃离子垫完成不拔牙矫治。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结果并比较。结果显示上下颌牙弓宽度明显增加,后牙伸长前牙唇倾覆颌明显减小,下颌骨向前下移位,下面高增加。通过Ⅱ类牵引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因此,Empower自锁系统配合后牙玻璃离子垫通过扩大牙弓,唇倾前牙解除前牙闭锁,进而调整颌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amon Q自锁托槽对安氏Ⅰ类错畸形牙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了116例安氏Ⅰ类错畸牙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采取Damon Q自锁托槽的治疗方法。并且对治疗前后的牙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将矫正前和矫正后进行对比,上颌牙的宽度和下颌牙的宽度(WU3、WU4、WU5、WU6)在进行治疗之后,明显有所增加。上颌前牙、下颌前牙(U1-NA、L1-MP、L1-NB)在进行治疗以后,后唇的倾度明显有所增加。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Ⅰ类错畸形牙弓宽度,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来矫正牙齿,具有比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amon自锁托槽并后牙加垫Bite Turbo在牙齿排齐整平阶段对上颌扩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牙列Ⅱ度拥挤(4mm<拥挤度≤8mm)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病人。实验组在牙齿排齐整平阶段应用Damon自锁托槽并后牙加垫Bite Turbo进行扩弓;对照组仅应用Damon自锁托槽扩弓。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0.014×0.025in.copper NiTi弓丝排齐整平结束时)制备病人上颌模型,测量模型前段、中段和后段的牙弓宽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排齐整平后牙弓前段、中段及后段的宽度都有所增加,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2.893~6.429,P<0.05)。两组间矫治前后各段牙弓宽度的增加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amon自锁托槽并后牙加垫Bite Turbo与单纯应用Damon自锁托槽均可对上颌牙弓产生明显的扩弓效果,有利于解除轻中度的牙列拥挤。但加垫Bite Turbo并非更有利于牙弓扩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Ⅰ分类(AngelⅡ1)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长度的变化。方法选择AngelⅡ1类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病例矫治前后石膏模型13副,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前、中段牙弓宽度矫治后增宽,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后段牙弓宽度矫治后缩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前段牙弓长度矫治后无明显变化;全牙弓长度矫治后缩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矫治后的前段牙弓宽度增加;后段牙弓宽度有缩窄;全牙弓长度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学》2016,37(3):311-313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在非拔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错颌畸形患者60例,30例患者采用自锁托槽作为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非拔牙矫治。结果 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成功率为66.67%,对照组无效的10例患者有可能进行拔牙矫正才能排齐牙列。试验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托槽降低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同时具有扩弓作用,在非拔牙矫治中占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60例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分为拔牙与非拔牙组,拔牙组采用MBT技术矫治,非拔牙组采用自锁技术矫治。收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尖牙间、前磨牙间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上颌牙弓长度。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间牙弓宽度及前磨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牙弓长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t=3.25~5.58,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及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3.47、3.79,P<0.05);拔牙组矫治前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变化量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t=3.27、3.33,P<0.05)。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Ⅰ类中度拥挤错畸形与非拔牙矫治比较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安氏Ⅰ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50例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 (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问和磨牙问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榆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 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 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12.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牙弓宽度改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安氏I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50例安氏I类错畸形患者([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I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13.
荣鑫  陈杰 《青岛医学院学报》2011,(3):251-252,254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4.
正畸治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42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和27例未拔牙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牙弓前牙段牙弓长度,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1.08 mm和1.43 mm),变化值与不拔牙矫治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减小(为1.63 mm),下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增大(为1.34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矫治(P<0.01);上下颌前牙段牙弓长度增大(分别为1.31 mm和1.01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组(P<0.05)。不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增大,但磨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0.99 mm和0.46 mm)。结论与不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不会减小尖牙间牙弓宽度和前牙段牙弓长度而影响面部美观;但拔牙和不拔牙矫治都能引起磨牙间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 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 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Ⅰ分类(Angd Ⅱ^1)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长度的变化。方法选择Angd Ⅱ^1类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病例矫治前后石膏模型13副,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前、中段牙弓宽度矫治后增宽,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后段牙弓宽度矫治后缩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前段牙弓长度矫治后无明显变化;全牙弓长度矫治后缩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后的前段牙弓宽度增加;后段牙弓宽度有缩窄;全牙弓长度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42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和27例未拔牙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牙弓前牙段牙弓长度,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1.08 mm和1.43 mm),变化值与不拔牙矫治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减小(为1.63 mm),下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增大(为1.34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矫治(P〈0.01);上下颌前牙段牙弓长度增大(分别为1.31 mm和1.01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组(P〈0.05)。不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增大,但磨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0.99 mm和0.46 mm)。结论 与不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不会减小尖牙间牙弓宽度和前牙段牙弓长度而影响面部美观;但拔牙和不拔牙矫治都能引起磨牙间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安氏Ⅰ类错袷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牙弓宽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分别测量安氏Ⅰ类错耠矫治前后的牙袷模型110副,其中拔牙组60副,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非拔牙组50副,得出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减小,尖牙间宽度均增加,较矫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拔牙组矫治后的牙弓宽度除(上颌尖牙间宽度)均大于矫治前,较矫治前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矫治前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上颌尖牙间宽度拔牙组稍大于非拔牙组,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下颌尖牙间宽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分别为28.06mm和27.21m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袷拔牙矫治后前部牙弓宽度不会减小,较非拔牙组反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耿荣光  韩爽  王占礼 《安徽医学》2024,45(4):420-42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治疗组分为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组(罗慕组)和传统功能矫正器组(TB组),每组各30例。收集同期30例安氏Ⅱ类1分类但未参与早期矫治的儿童为对照组,随访观察。应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Research 21.0)、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3组患者治疗(观察)前和治疗(观察)12个月后的下颌骨、上下牙弓及头颅侧位片中各项指标。结果 罗慕组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基骨长度(Go-Po)、上牙弓宽度(UR6-UL6)、下牙弓宽度(LR6-LL6)、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覆合、覆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Co-Go、Go-Po、UR6-UL6、SNB、下颌平面角(FMA)、下颌角(Ar-Go-Me)、下颌中切牙倾斜度(L1-NB)增加,ANB、U1-NA、覆合、覆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LR6-LL6、FMA、L1-NB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慕组主观性评分高于TB组(P<0.05)。结论 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可以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同时有改善下牙弓宽度,控制下颌平面角和前牙唇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弓形态变化的影响,分析自锁托槽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科进行正畸矫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治疗可改善第一前磨牙宽度、第二前磨牙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前段弓长,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的改变量,观察组患者第二前磨牙宽度、中段弓长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相对于传统金属托槽矫治改善牙弓形态更为明显,且操作时间短,使用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