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寻找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45例健康体检者中每位体检者采集2管血液标本,1管为正常未溶血的血液标本,另一1管在人为作用下使其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将45例未溶血标本作为对照组,45例溶血标本作为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反应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液样本血清钾、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尿素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观察2组血清中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K+、TP、TBIL、AST以及LDH的检测结果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GLU的检测结果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ALB、BUN以及ALT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少雀 《广东医学》2004,25(11):1334-1335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黏滞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对确诊为高黏滞血症的 4 5例患者进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 ,以 14d为 1疗程 ,以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显效 36例 (占 80 .0 % ) ,有效 7例 (占 15 .6 % ) ,无效 2例 (占 4 .4 % ) ,总有效率达 95 .6 %。患单一疾病者显效率比患多种疾病者高。结论 复方丹参具有降低各种疾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及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疗法对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毒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其戒断症状的改善,取治疗前后的尿液作尿吗啡定性检测,并随访6个月了解其有无复吸情况。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海洛因成瘾者戒断症状可迅速改善,2-4次净化后尿吗啡定性检测为阴性,随访6个月完全戒除毒瘾者98例(81.67%)。结论血液净化疗法用于戒毒治疗安全,快速有效,无成瘾性,副作用小,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有望成为戒毒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上海英诺华D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24例自愿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在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别抽取空腹血清进行肝功能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1次和2次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7例血液灌流1次和41例血液灌流2次的慢性肝炎高胆红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分析组之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生化等指标.结果:HP2组与HP1组对比分析得出,HP2组较HP1组患者胆红素和转氨酶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血钾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2次HP更能有效吸附和降低慢性肝炎患者体内的胆红素和转氨酶,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婴幼儿与汉族婴幼儿相比,高磷血症的原因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血磷、血钙,并检查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评价两族高磷血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疾病的影响异同.结果:住院哈萨克族婴幼儿241例中发现高磷血症患儿85例(35.3%),低钙血症56例(65.8%),钙磷乘积≥70者23例(27.05%).钙磷呈负相关,相关系数(γ)=-0.22.心肝肾重要器官损伤者80%;汉族婴幼儿218例中发现高磷血症患儿38例(17.43%),低钙血症20例(52.6%),钙磷乘积≥70者7例(18.42%).钙磷呈负相关,相关系数(γ)=-0.22.心肝肾重要器官损伤者占76.31%;结论:哈萨克族婴幼儿与汉族婴幼儿相比其高磷血症可能与饮食类型及饮食习惯有关;在疾病状态下的高磷血症主要是由于低血钙引起,内源性磷转移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符合CCMD-2-R海洛因依赖诊断标准,以自编表格对住院305例成瘾者进行调查.结果依赖者年龄在30岁以下(78.4%),半数以上为无业者(58.9%),个体户占2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4%.以烫吸(40.3%)及静脉注射(38.7%)为主,临床上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及戒断症状和人格改变.结论出院后短期复吸率很高,加强心理及康复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寻找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45例健康体检者中每位体检者采集2管血液标本,1管为正常未溶血的血液标本,另一1管在人为作用下使其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将45例未溶血标本作为对照组,45例溶血标本作为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反应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液样本血清钾、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尿素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观察2组血清中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K+、TP、TBIL、AST以及LDH的检测结果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GLU的检测结果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ALB、BUN以及ALT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常规生化分析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高转氨酶血症的检出。作者研究的目的是参考一所大学儿科的资料,评估不同原因引起儿童转氨酶升高的患病率。方法:作者研究了425例单纯性高转氨酶血症连续患儿(年龄极差1~18岁)。所有患儿在纳入前1个月至少随机两次检查转氨酶水平升高,并排除病毒性肝炎。结果:在前6个月观察期内259例患儿转氨酶恢复正常。其余166例高转氨酶血症持续超过6个月,75例患有肥胖相关性肝病,51例遗传性疾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胆石症,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例乳糜泻。在51例遗传性疾病患儿中,18例W ilson病,14例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岭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1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年龄、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及生化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8例患者血钙2.1 mmol.L-1占47.2%,血磷1.78 mmol.L-1者占65.2%,平均PTH浓度为(372.48±364.50)pg.mL-1,高于标准(PTH300 pg.mL-1)水平(P0.01)。患者PTH升高与透析时间的增长、高钙磷乘积及高磷血症相关(P0.05),透析时间≥36月组较36月组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钙磷乘积高(P0.05)。透析频率高组较低组血钙、血磷控制得好(P0.05)。[结论]基层医院的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问题比较明显,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这种钙磷代谢紊乱问题有所加重,高磷血症尤为突出,应进一步加强透析,增加透析频率,加强对钙磷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饮食干预对血液净化高磷血症患者血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维持性透析的80例高磷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饮食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高磷血症的发生率、血液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4个月后的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躯体疼痛、活力、躯体活动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干预能够降低血液净化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Fang J  Ma D  Zhong J  Zhu B  Ding GH  Fu LM  Cui CL  Han J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72-1476
目的 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韩氏仪,HANS)对强制脱毒后的海洛因成瘾者发生复吸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地区164例经历3个月到3年强制和劳教脱毒的海洛因成瘾者,给予3个月以上的韩氏仪治疗,并进行12个月的尿液吗啡检测及防复吸效果随访.结果 接受韩氏仪治疗的164例脱毒者,1年后有53例尿检全部呈现阴性(未复吸),35例在此过程中尿检转为阳性(复吸),76例脱失(视为复吸),总复吸率为67.7%,1年防复吸成功率为32.3%.同时显示,强制脱毒的期限长短与复吸率没有显著性关系.结论 与以往文献记载的强制脱毒后不给予干预措施的海洛因脱毒者其1年复吸率为95%以上比较,韩氏仪能够显著降低强制脱毒后处于康复期的海洛因脱毒者的复吸率.  相似文献   

13.
邝苑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13-1714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脂的检测情况变化。方法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采用酶偶联比色法,丙氨酸转氨酶采用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法,检测仪器为美国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458例脂肪肝患者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1例,甘油三酯升高413例,总胆固醇升高98例,丙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287例,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固醇同时升高45例。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很明显,血脂代谢也不正常,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脂指标的检测不仅对脂肪肝的诊断有指导意义,而且对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异常改变情况。方法 应用生化仪对 5 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进行心肌酶谱 :乳酸脱氢酶 (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D -1)、谷草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 ) 6项指标测定分析。结果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结论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异常改变 ,是其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年度541例健康男性高胆红素血症检出情况及相关特点.方法:采用AU6040.OLP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晨起空腹抽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LOGQ-7彩色超声检查仪查肝、胆、胰、脾、肾.结果:541例健康体检人员中,患高胆红素血症者76例,患病率14%.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高胆红素血症伴发的疾病脂肪肝14例(18.4%),高甘油三酯血症24例(31.5%),高胆固醇血症8例(10.5%).结论:健康体检中高胆固醇血症应引起重视,降低发病率,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间的相关性,探讨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B超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转氨酶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 687例体检者中检出脂肪肝患者共204例(29.7%),其中男性受检者398例中脂肪肝168例,检出率为42.3%,女性受检者289例中脂肪肝36例,检出率达12.5%.204例脂肪肝患者中,AST升高128例(62.7%),ALT升高112例(54.9%).非脂肪肝体检者483例中,转氨酶AST和ALT升高水平分别为4.35%和4.76%.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体检者.结论 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脂肪肝与转氨酶水平高低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状况,探讨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并对低蛋白血症可能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总结7651例孕产妇血清学生化检查结果,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定量值作为分组标准。设定三者定量值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的孕产妇为对照组(A组);三者定量值均低于参考值者为低蛋白血症组,又根据病因学将低蛋白血症组分为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分析各组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妊娠结局(医源性早产率、胎儿生长受限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低蛋白血症组95例,其中子痫前期组51例,非子痫前期组44例。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病因前3位分别为子痫前期(53.7%)、多胎妊娠(13.7%)、肝脏疾病(12.6%)。3组间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低白蛋白严重程度A/G呈倒置趋势。子痫前期中早产45例(88.2%),FGR27例(52.9%),胎盘早剥9例(18%)。非子痫前期组中早产16例(36.4%),FGR10例(22.7%),胎盘早剥3例(6.8%)。对照组中无早产、胎盘早剥发生,有1例孕妇出现F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子痫前期组早产、胎盘早剥、FGR发生的OR值分别为13.1、52.8、3.82。结论子痫前期、多胎妊娠、肝脏疾病等是造成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低蛋白血症可并发机体多种生化指标异常。随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胎儿生长受限率、胎盘早剥发生率、医源性早产率增加,低蛋白血症是患者发生上述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新生儿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新生儿(48例)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新生儿换血后:①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②WBC、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RBC、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③钾、钠、氯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水平升高(P<0.01)。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P<0.01)。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但换血治疗后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变化,防止感染、出血、贫血等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中22例(44%)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并混淆,早期误诊32例(64%);淋巴细胞≥50%者34%,单核细胞+淋巴细胞≥60%者50%,异型淋巴细胞≥5%者80%;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35例(70%),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0例(6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例(62%),总胆汁酸升高20例(40%);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23例(46%);抽搐2例(4%).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受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探讨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06-2008年9所中小学收集的252例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血液生化检测(空腹血糖、血脂、丙氨酸转氨酶、胰岛素)和肝脏超声检查,既有NAFLD影像学改变又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为A组,只有NAFLD影像学改变而无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为B组,即无NAFLD影像学改变也无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为C组,分析NAFLD与IR的相互关系.结果 252例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检出NAFLD患儿141例(56.0%).A、B、C组间的体质指数、腰围、血脂、丙氨酸转氨酶、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敏感指数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5).A、B、C组的假性黑棘皮病检出率分别为70.3%、55.2%和16.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5,P<0.000 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为NAFLD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6.471 4,OR<0.001,P=0.036 2).结论 川沙地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伴发NAFLD较普遍,NAFLD患儿存在严重IR.IR是影响NAFLD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