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60%~70%心力衰竭是因冠心病引起。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有效干预使更多的患者存活,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心肌肌钙蛋白不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心力衰竭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Tn是高敏肌钙蛋白(hs-cTn)。本文就hs-cTn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升高的机制以及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艺芳  金雅丽 《临床荟萃》2009,24(12):1055-1055
心力衰竭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欧洲心力衰竭调查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而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约占50.5%。HFPEF患者常伴有许多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老年心脏瓣膜退行性变、心房颤动等,其预后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似。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在儿科临床,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儿科疾病的重要死亡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心力衰竭的认识已经从系统(循环系统)、器官(心脏)、组织结构(心室重构)发展到细  相似文献   

4.
汪涛  李恩  刘宗芳 《临床荟萃》2009,24(9):797-798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上根据治疗需要常把心力衰竭分为A、B、C、L4型心力衰竭。A型心力衰竭:没有低灌注和肺充血。B型心力衰竭:灌注正常且存在肺充血。C型心力衰竭:低灌注且存在肺充血。L型心力衰竭:低灌注而没有肺充血。C型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最危重的一种类型,常伴低钠血症,钠水潴留,血压低,利尿效果不好,常出现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很难纠正,该型心力衰竭常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王丽霞 《全科护理》2012,10(26):2448-2449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心力衰竭按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居多,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儿科心血管疾病危重症之一,近年随着大量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证据的积累,在其定义、发生机制、治疗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首先心力衰竭的定义已经被修改,国内儿科界2005年10月在三亚对小儿心力衰竭的定义提出医学建议:心力衰竭是指在正常生理静脉压的状况下,心脏不能射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及(或)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发病前可以有或没有基础心脏病史,可以是收缩性和(或)舒张性心力衰竭,起病突然,或在原有慢性心力衰竭基础上急性加重。急性心力衰竭发病凶险,  相似文献   

8.
沈秀群  刘曙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43-1444
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护心力衰竭是指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要而产生的具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及心肌收缩力下降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常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心力衰竭按发生的缓急和循环系统代偿功能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和潜在或代偿性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开始发生的一侧和充血主要表现的部位,心力衰竭又可分为左心衰竭、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 心力衰竭病人越来越多见。对于已不能用药物控制而需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病人, 安装心室辅助装置可起到过渡作用。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的危险比多数恶性疾病更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研究表明患心力衰竭的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冠脉病变, 不过很多其他疾病 (如心肌病、先心病等 )也易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增加部分归因于人口老龄化, 部分归因于现代药物治疗成功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因为这些病人部分日后有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失调导致的复杂综合征, 以…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晚期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分为射血分数正常和射血分数降低两类。这两类心力衰竭在心脏结构、功能、临床表现和生物标记物上均有显著差异,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相比,目前我们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研究甚少。本文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正确、有效地各项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运动、心理、饮食、用药、健康宣教、睡眠护理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任雪丽  付敏 《临床医学》2009,29(7):86-8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心力衰竭组为63例确诊的年龄超过60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42例正常健康、年龄超过60岁人群42例。心力衰竭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血浆BNP、CRP浓度。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治疗前BNP、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组各级别患者治疗前血浆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检测血浆BNP、CRP浓度是诊断和评价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病人越来越多见。对于已不能用药物控制而需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病人,安装心室辅助装置可起到过渡作用。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的危险比多数恶性疾病更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研究表明患心力衰竭的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冠脉病变,不过很多其他疾病(如心肌病、先心病等)也易导致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心力衰竭,很多人会想到“猝死”,但事实上,心力衰竭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从英国心脏机构(BHF)的调查表明,不仅大众,甚至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心力衰竭的确切概念。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有效输出量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英国,心力衰竭的原因大部分是由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归宿。因此心力衰竭的快速、正确诊断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控制病情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有关脑钠肽、超敏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测检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已有不少报道。作者对98例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TNT-HS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158例CAP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可能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引起CAPD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8例CAPD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58例,发生率为36.71%。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容量管理水平、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尿素氮是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容量管理水平、血清前白蛋白及尿素氮是引起CAPD患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士提高CAPD患者容量管理水平,是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的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方法;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及降低尿素氮水平,亦是延缓心力衰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43-314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医疗条件快速发展的同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舒张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如今,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分析了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的人群、流行特点以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了相关的诊断标准,提出了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徐芬  周洲 《协和医学杂志》2021,12(5):621-623
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心力衰竭学会/协会联合发布了《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共识。利钠肽被写入心力衰竭通用定义,成为继肌钙蛋白之后第二个被写入疾病定义的心脏标志物。共识将心力衰竭分为4类,新增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通用定义和分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有助于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患者理解和采纳,是心力衰竭诊疗标准化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临床工作人员在使用该定义和分类时,应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以推动心力衰竭诊疗的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米力农微泵给药治疗高海拔地区小儿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英 《临床荟萃》2009,24(19):1727-1728
婴幼儿心力衰竭是危重病症,高海拔地区的持续低氧环境促进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在高海拔地区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心力衰竭患儿,对提高该地区婴幼儿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洋地黄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用已得到公认,但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多数患儿经过氧疗、强心、利尿及改善微循环等积极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患儿经过上述治疗仍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0.
关于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力衰竭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富荣 《新医学》2006,37(4):275-277
1 引言 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危重期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尽管学者们不断探索改进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然而心力衰竭仍然是存在着高死亡威胁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在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疗单位治疗.因此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持有更深入正确的认识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而β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治疗应用中的歧议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