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早搏灵胶囊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早搏灵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家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均为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早搏灵胶囊组。连续灌胃7d后,以肾上腺素造模,统计家兔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通过定磷法测定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早搏灵胶囊组和普萘洛尔组能明显延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早搏灵胶囊组与普萘洛尔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延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的作用低于普萘洛尔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早搏灵胶囊组与普萘洛尔组钠钾ATP酶活性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早搏灵胶囊组钠钾ATP酶活性低于普萘洛尔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搏灵胶囊能够抵抗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早搏灵胶囊具有保护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搏即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心脏一部分或全部提早发生除极。按照异位激动的起源,过早搏动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任何部位发生激动异常或激动传导异常,有时两者同时存在。心脏病人,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并伴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血压下降、心功能减退、神志改变、抽搐甚至昏迷者,均揭示有心律失常出现,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 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心室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常见而危重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 一、早搏:偶发性早搏不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而不  相似文献   

4.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亦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是指心脏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的冲动并引起心脏的部分或全部除极 ,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占各种心律失常的 37.7%。按其冲动发出的部位(起搏点 ) ,早搏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接性 (交接性 )早搏及室性早搏 ,其中以室性最多 ,房性次之 ,交接性少见 ,窦性极为罕见。心电图是诊断早搏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体表心电图尤其是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代表心房的P波有时分辨比较困难 ,有人将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窦性早搏统称为室上性早搏。因为早搏可以是某些心脏疾病的表现 ,…  相似文献   

5.
王树立 《临床医学》2012,32(9):92-93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近5年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汇总研究,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治疗。结果病毒心肌炎导致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发生率高,给予合理治疗能使早搏消失或减少。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监护、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的常见病,而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又占数颇多.其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又可为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虽然引起早搏的心外因素较多,但在诊治心脏早搏的过程中,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部感染病灶引起的偶发或多发性早搏,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我们在1996年~1997年2年中,诊治有早搏的患者42例,其中13例是由慢性扁桃体炎的咽部病灶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梗塞早期病人3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9岁,发生梗塞至入院1-24h,有心律失常者12例。经极化加鲜液治疗后,6例发生室性早搏病人中,1例用药后1h内早搏消失,4例在3h内早搏消失,1例在4h内早搏消失;2例房性早搏病人,均有用药后12h内早搏消失。  相似文献   

8.
室性早搏的治疗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并非都是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对于既无症状又有无预后意义的良性早搏,无需抗心律失常药,更不宜做射频消融治疗;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早搏,应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纠正和预防,而不是针对早搏本身治疗;单纯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将促使其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9.
比索洛尔对脑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脑出血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比索洛尔能减少脑出血后室性早搏的发生,尤其能预防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结论比索洛尔对脑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盖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04-3204
目的:通过对无器质性心脏病而有室性早搏的儿童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是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有室性早搏的儿童先在静止状态下做12 min的心电图并记录,然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分析早搏在运动时的变化情况,并和静止状态时做对比,来判断其性质。结果:有44例在运动时早搏减少,诊为功能性(良性)早搏,临床上未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6例在运动时早搏明显增多,诊为病理性(恶性)早搏而给予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判断早搏的性质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判断早搏性质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1.
伴情感障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伴情感障碍心血管病(CV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各指标有无差别。方法收集伴情感障碍CVD患者140例,不伴情感障碍CVD患者46例及50例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HRV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分析。结果病例组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SDNN、SDANN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病例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发生最多(57.1%),其次是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伴情感障碍CVD患者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其中以SDNN下降显著性最大。并易于发生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8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常规心动图及动态心动图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检查方法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24%较常规心电图56.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查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搏为小儿心律失常的首位,虽多数不治而愈,但少数病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有些早搏与心功能关系至关重要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心律失常病儿137例,其中早搏97例,现作一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7例中男65例,女32例,3月~3岁6例,~7岁24例,~14岁67例。以心律失常就诊的32例,以上呼吸道感染就诊37例,支气管  相似文献   

14.
心外性心律失常临床中并非罕见,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多不理想,常随原发病之改善而好转。因此,提高对心外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咽性心律失常 刺激扁桃腺可诱发心律失常,扁桃体炎可并发早搏、窦缓、窦速、房颤、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随着扁桃腺炎的治愈,心律常恢复正常。多年来,人们也注意到切除有慢性感染的扁桃腺后,常可使原因不明的早搏消失。  相似文献   

15.
早搏基层诊治对策刘文钦,王明明(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兰州730020)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难以发现其病因和难以鉴别其属器质性抑或功能性,而且处理有时亦颇棘手,常难达到预期疗效。现将早搏诊治对策浅谈如下。1功能性与器质性早搏的鉴别1.1一般...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经平静心电图证实有早搏>5次/min持续两周以上,或动态心电图出现频发早搏、短阵房速或室速,且除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3岁。室性早搏28例,房性早搏12例,短阵房速8例,交界部早搏和短阵室速各6例。功能性早搏32例;器质性早搏28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1.2方法与观察1.2.1方法苦参总碱片系黑龙江格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服药前3~7d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7.
苦参总碱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临庆资料 60例经平静心电图证实有早搏>5次/min持续两周以上.或动态心电图出现频发早搏、短阵房速或室速.且除外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3岁。室性早搏28例.房性早搏12例,短阵房速8例,交界部早搏和短阵室速各6例。功能性早搏32例;器质性早搏28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相似文献   

18.
早搏(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异位心搏的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四种,以室性早搏为最多。其病因有心内源性和心外源性学说。心源性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尤其在发生心衰和急性心梗时;心外源性可见于贫血、甲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发病机理复杂。临床上按早搏发作时基础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至今尚无疗效高、安全可靠,又无副作用的抗早搏药物。中医药治疗早搏的特点是注重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等出现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两大类~([1])。快速型心律失常又可细分为室上性与室性,而其中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以及交界性早搏。临床上主要依靠胺碘酮、比索洛尔~([2-3])等西药及射频消融术~([4])治疗,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WDE)对40名室性早搏(VPB),13名房性早搏(APB)及5名单纯性心房纤颤(Af)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其联律间期(CI)及左室舒张功能有关。还就心率、年龄、早搏的类型等对早搏瞬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