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脑膜癌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MRI常规扫描脑膜均未见异常.增强后,按脑膜强化的部位分: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2例,混合型强化8例;按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线型强化7例,混合型强化4例,无单纯结节型强化.2例脑膜无任何形式强化的患者,其中1例腰髓增强MRI检查见硬脊膜线型强化.其他影像学表现为脑沟回消失、侧脑室增大、交通性脑积水等. 结论国内脑膜癌病患者的MRI表现与国外不一致,国内患者更适合采用脑膜强化的形式分类方法,增强MRI检查在显示脑膜异常方面极为敏感,对诊断脑膜癌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增强后FLAIR序列T2W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硬脑膜转移瘤5例,软脑膜转移瘤15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及SE T1WI和FLAIR序列T2WI增强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平扫检出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不清;MRI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SE-T1WI上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膜的线状和/或结节状强化,FLAIR T2WI对软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的显示更清楚,可鉴别强化的血管与病变。结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后FLAIR序列T2WI与SE T1WI同时使用,可提高对软脑膜转移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恶性肿瘤所致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1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9例显示软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累及范围包括小脑、脑干及大脑表面,但未见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强。3例显示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大脑凸面,其中1例同时累及小脑凸 面和小脑幕。9例累及软脑膜者脑脊液均为异常,2例仅累及硬脑膜-蛛网膜者脑脊液均为正常。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脑膜癌病,根据增强特点可以区分脑膜癌 病的类型,结合临床对脑膜癌病能作出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母细胞瘤(ICHB)的特征性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HB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均经头部MR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全部MRI操作是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0.5T超导性磁共振仪进行的。对所有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ICHB按其MRI表现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实质型和单纯囊型3种类型。结果MRI显示本组患者的ICHB多位于小脑半球,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规则,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24例中的5例被术前MRI误诊,其中,1例大囊小结节型被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实质型被误诊为髓母细胞瘤,以及2例单纯囊型被分别误诊为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蛛网膜囊肿,而其余19例是由术前MRI明确诊断的,包括14例大囊小结节型和5例实质型,术前MRI对ICHB的诊断准确率为79.2%。结论多数ICHB具有特征性MRI表现,低场MRI对本病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3例视神经损伤病例分别行CT、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脂肪抑制T2WI、 T1WI下三维重建.结果 13例视神经管内段和/或眶内段损伤中,CT仅显示视神经管骨折和/或眼眶骨折,视神经均未见异常表现.8例T1WI及T2WI表现为视神经管内段增粗、迂曲,视神经未见异常信号,5例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视神经异常信号;13例病人经过脂肪抑制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下三维重建,均有阳性表现.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下三维重建技术在视神经损伤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膜型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型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1例脑膜型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2l例均行MR平扫,7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脑膜型囊虫病中,单纯性脑膜型囊虫8例(38.1%),混合型13例(61.9%)。其中19例脑膜型囊虫多发,呈葡萄串状生长,2例单发,呈分叶状。囊虫发生于外侧裂9例,鞍上池6例,小脑桥脑角池4例,前纵裂池1例,同时发生于鞍上池与小脑桥脑角池1例。囊虫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脑脊液(CSF)信号,T2WI上等于CSF信号。囊泡壁在轴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一般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增强后轻度强化;所有脑膜型囊虫内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MRI是诊断脑膜型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28个病灶。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核、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以及额叶、顶叶等脑实质表面。CT检查5例,共10个病灶,9个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1个为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9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MRI检查15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平扫11个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3个T1WI、T2WI均呈等信号,4个T1WI、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14个病灶明显强化,3个呈不均匀强化,1个呈环形强化。4例累及脑膜,引起脑膜增厚,见"脑膜尾征"。2例室管膜呈线样强化。28个病灶中可见"缺口征"2个、"尖角征"3个、"握拳征"2个。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示4例为缓升型,1例为平台型。2例行MRS检查,见明显的脂质峰。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和MRS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患者行T1WI、T2WI、Flair、T1WI、DWI、SWI、MRS及增强扫描。结果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4例,环状强化结节型1例,脑炎型和脑梗塞型各1例。脑炎型MRI表现为脑组织肿胀,脑沟裂池广泛变窄,增强扫描脑膜明显强化。其余4型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成蔟状、斑片状、条状及环状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DWI不受限。病变周围水肿明显而占位效应轻,与水肿一起形成"佛手"征或"握球"征。结论 MRI能较清晰的显示脑型血吸虫病的影像特征,MRI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对脑型血吸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脑脊膜转移的途径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把脑膜受侵犯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型、软脑膜-蛛网膜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结果 ①脑脊膜受侵犯的MRI平扫阳性率为45.8%.其中脑膜受侵7例,平扫阳性率为33.3%.脊膜受侵犯者平扫阳性率为100%.②单纯脑部脑膜受侵犯20例,单纯脊膜受侵犯3例,1例为脑和脊膜均受侵犯.③8例表现为局限性受侵犯,16例表现为弥漫型脑脊膜受侵犯.④硬脑膜-蛛网膜型4例,软脑膜-蛛网膜型14例,混合型6例.⑤病灶信号特征,平扫T1WI脑膜病灶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表现.增强后脑膜病灶均有明显强化,脊膜病灶呈中至高度强化.结论 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颅内肿瘤脑脊膜侵犯的病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病因致脑膜异常强化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MR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脑膜强化方式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2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7例。按病因不同分:感染性脑膜炎16例,脑梗死21例,脑膜癌病12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例,开颅术后4例。结论: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及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MR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临床表现、MR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2 5例骶管内脊膜囊肿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 9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6岁 ,平均 40 .3岁。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结果 囊肿位于骶管内 ,呈卵圆形 19例 ,长条状囊袋形 3例 ,不规则形 1例 ,串珠形 2例。囊肿境界清楚 ,囊壁菲薄 ,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T1WI囊液呈均质性低信号 ,T2 WI囊液呈高信号 ,8例T2 WI囊液信号较脑脊液信号更高。其中 7例囊肿内于T1WI和T2 WI可见细条状神经根影。 8例增强扫描囊液、囊壁无增强。结论 MR是骶管内脊膜囊肿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 ,正确认识其MR征象不仅能够准确诊断 ,而且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颅底骨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肿瘤的 C T 、 M R 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 C T 和 M R I 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 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肿瘤23 例( 软骨肉瘤5 例、软骨瘤2 例、转移瘤3 例、脊索瘤8 例、骨巨细胞瘤2 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 例、骨化性纤维瘤2 例) ,全部病例均行 C T 和 M R I 检查( 其中11 例行增强 M R I 检查,7 例行增强 C T 检查) 。结果: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晰, M R I T1 W I 呈低或等信号, T2 W I 呈不均匀高信号,且 T1 W I 低信号区在 T2 W I 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仍呈低信号而提示钙化。 C T 上显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钙化。 M R I 显示斜坡、岩骨破坏较敏感。结论: C T 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及钙化程度, M R I 在显示病变的范围方面要优于 C T ,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颅底骨源性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不包括脑膜瘤导致的脑膜改变)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28例,MRI常规扫描后均加增强扫描(Gd-DTPA0.1mmol/kg)。对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MRI平扫显示脑膜有异常表现,增强扫描28例均有异常表现。按脑膜主要异常强化方式可以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0例,软脑膜-蛛网膜强化15例,全脑膜强化3例。按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脑膜炎8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梗死2例,开颅术6例。结论不同脑膜病变MRI上表现形式不同,特别是MRI增强扫描。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在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41.5岁,全部行MRI检查。结果 MR平扫可发现20例位于基底池的脑膜病灶;增强扫描有38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21例、结核性室管膜炎6例及颅神经受损2例。8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复查9例中脑内病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无改变。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MR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硬脑膜肥厚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硬脑膜肥厚性疾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3.5)岁,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成像仪,完成横断面T2WI、T1WI、FLAIR和矢状面T2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及横断面FLAIR增强,2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低颅压综合征10例(27.8%),肥厚性硬脑膜炎10例(27.8%),其中1例为特发性,9例为感染性,硬脑膜转移瘤8例(22.2%),其中合并脑实质内小结节病灶5例,单纯局限性脑膜增厚3例,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2.8%),系统性黄斑狼疮1例(2.8%),脑外伤后血肿形成2例(5.6%),脑肿瘤放疗后2例(5.6%),侵袭性脑膜瘤2例(5.6%),上述病例于MRI检查上均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结论硬脑膜增厚疾病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范围和是否伴随软脑膜及脑实质内强化结节等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