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对公立医院收支费用的影响,以评价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统计报表导出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患者的明细,对患者住院、门诊费用结构、医院收支结构和不同科室收治病种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后医院药占比由24. 7%降至22. 5%,但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医院收支结余出现负增长,常见典型病种显示药占比均降低,病种费用结构趋向合理。[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收入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占比均有所下降,医疗价格调整补偿不达预期,应"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总额和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为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背景下三甲公立医院运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研究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一年的医疗收入总额及医疗收入的结构变化。[结果]药品零加成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的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6. 27%;患者数量的增长对门诊及住院收入影响的比例分别是89. 80%、73. 38%,其对收入的贡献率大于次均费用的增长;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分别下降4. 66%和6. 66%,药占比下降明显,但未达改革目标。[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后,医院的整体运营平稳,患者数量增长是门诊和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药占比下降,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技术、治疗占比提高,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的责任。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改革前)和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改革后)财务信息报表及药品使用资料。结果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该院门诊人次增长9.62%,出院人次增长3.50%,门诊次均费用下降4.69%,出院次均费用增长3.58%,群众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均未有明显提升。结论控制医疗费用取得初步成效,但政府经济补偿难以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完善考核标准及补偿方案,善用医保基金,而医院须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型三级医院药品零加成与补偿机制改革的短期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6-2018年改革前后3个年度的相关数据,对比其运营变化情况。[结果] 2018年,6家医院总收入的均值达到了22. 74亿元,总支出的均值是22. 34亿元,收支结余的均值是0. 40亿元,高于改革前(2016年)。6家医院2018年的医疗收入平均水平最高,达到了21. 02亿元。2018年,6家医院财政补助均值增加到1. 14亿元,药品收入均值下降至6. 28亿元,门诊业务量的均值增加到148. 88万人次,出院人数的均值增加到9. 96万人。2018年,门急诊的平均收费均值为313. 27元,每床日平均收费达到了1679. 63元。[结论]改革后6家不同类型三级医院的总体收支稳步增长,财政补助同比增长,药品收入上升趋势得到了遏制,医院业务量呈上升趋势,门诊和住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小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俊  沈丹  乔宾 《时尚育儿》2016,(5):215-216
药品加成是造成"以药养医"和"看病贵"的直接原因.为了补偿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形成的医疗机构收入损失的现象,政府将加大财政的投入,通过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式来弥补,在医院运行模式的方面,医院将通过内部费用控制,减少开支,药房托管和门诊药房分离等方式以适应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取消药品加成,是解决看病贵,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措施,然而,对医院的运营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针对不同的医院情况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改革措施,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建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模式,对构建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提出建议。方法 :取消药品加成后出现7 276万元的损失,通过财政直接补偿,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保险,以及集财政、医保和医疗价格下的综合补偿方式进行测算模拟。结果:单一的补偿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综合补偿模式能抵消单一补偿模式产生的缺陷,可以建立医疗机构主动合理控制药品费用的长效机制,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最终让患者得益。结论 :配合综合补偿模式,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做到区域内药品统一配送;要实行成本核算,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加强区域内公立医院用药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第一批34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中38所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后财政补偿的基本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38个试点医院的财政补偿、医院收支等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试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与医院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38所医院的财政补偿在逐年增加,2013年的平均补偿数额为1,666.39万元;38所医院在2011年国家开始加大财政补助的力度后,医院的收支结余也在增加;财政补偿与财政补助收入占药品加成和基本工资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药占比成显著负相关。[结论]山西省对38所县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偿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医院管理,改革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成效及影响。方法 对新疆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取消药品加成后,该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手术台次和床位使用率有所增长;门诊和住院收入有所增加,药品收入明显下降;门诊和住院的均次费用及均次药费均有下降;调查周期内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不能通过医疗服务项目的调价进行弥补。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后降低了药品费用,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优化了医疗业务收入结构,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的补偿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经济运行情况,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对比分析,对昆明地区20所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2016年)与取消药品加成后(2018年)的总收入、总支出、医疗收入、业务支出及长期负债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前后,总收入均大于总支出,收支均有结余。①收入:总收入中财政补助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6.7%;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41.4%下降到2018年的33.3%,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22.3%增加到2018年的25.0%。②支出:业务支出中人员支出占比从2016年的33.2%增加到2018年的34.6%;药品耗材支出占比从2016年的54.0%降低到2018年的52.7%。③负债:长期负债从2016年的14.7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9.4亿元,85%以上的长期负债是由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负债形成。[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总体经济运行平稳,药品收入占比降低,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逐步增加,符合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要求。但还存在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长期负债难以化解、人员支出与药品耗材支出占比倒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实施前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倍差法研究医院总收入、总支出、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变化情况;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取消试点医院的药品加成和非试点医院药品加成严格控制在15%以内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有所放缓;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有所放缓。结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收入减少而转嫁给医疗服务收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省2011年12月启动改革的5个县(市)22家医院2011-2013年上半年的收入和支出数据,对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一方面政府财政补助额度逐年提高,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收支结余对医院的补偿能力逐步减弱。结论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在改革实施后,依托合理的医疗服务调价手段和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价前后银川市属6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找到影响医疗收入结构合理化及费用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前后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6家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收入结构变动度有所加大;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在药品零差价后呈负向变动,其对收入结构的变动贡献率也较高;部分体现技术价值的收入项目仍呈负向变动趋势。结论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动较大,药品费用控制有所改善,而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依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同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15日起,仪征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实施新医药价格改革。将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全医疗服务补偿机制,缓解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遏制医药费用增长,促进公立医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运营数据,分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收入结构的影响。方法引入成分数据分析方法,利用浙江省12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综合医院7家、中医类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 2019年1—7月收入结构数据模拟无政策干预下8—12月数据,比较实际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差异。结果调价后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分别提高了4.77、4.01和2.54个百分点,检验和检查收入占比分别减少了0.60、0.78和2.94个百分点。综合性医院和中医类医院的药占比降低了1.87和5.29个百分点。各类医院服务收入增加了10 890.14万元,药品收入减少了6 521.79万元,检验检查收入减少了3 065.96万元。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提高了服务收入占比,降低了物耗性收入占比。下一步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继续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关注不同类型医院收入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药品收益减少以及物价补偿收益增加情况,评价物价政策补偿到位比例及其改革成效,为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2013—2016年西药、中成药使用总额,药品零差价实施前后医疗收费物价目录及项目次数,分门诊、住院计算药品收益减少以及医疗项目收费增加情况。结果:2013年至2016年物价政策补偿到位率分别为94.59%,89.51%,95.18%和95.64%;4年合计政策补偿到位率为93.67%;门诊补偿主要以诊查费(75.22%)、治疗费(11.18%)和手术费(5.91%)为主;住院补偿主要以手术费(36.40%)、护理费(19.09%)、诊疗费(19.08%)和治疗费(13.53%)为主;物价政策补偿效果良好。结论:物价政策补偿符合改革预期;与物价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物价补偿政策;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与耗材使用控制扩大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后医院收支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最先试点的11家医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t检验,对比分析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收支的影响。结果:试点医院的药占比有所下降、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总收入未减少,但其平均负债额的增速较快。结论: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试点医院整体上经济运行平稳、药品收入比例有所下降、财政补助有所增加;但也面临财政压力较大、取消药品加成不彻底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探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问题。通过总结分析某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并对其改革前后的医院经济运行指标、患者医药费负担、财政补助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医疗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患者负担下降、满意度提高。同时也指出仍存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财政补偿机制不够明确,缺乏可持续性,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快支付制度改革,明确财政补偿办法,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医院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4 - 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变化情况,为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185所公立医院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贵州省公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收入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014 - 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药占比逐年下降,门诊收入中药品收入结构变动度贡献率为23.77%,呈负向变动,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为23.97%,呈负向变动。结论 药品价格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有影响,建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的药品补偿机制,提高技术性服务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